每到年末,就是各個領域各大獎項頒出的高峰期。昨天,也就是2021年12月16日,首屆“第一坊金逸獎”揭曉。享譽全國的藝術界泰鬥,著名藝術家靳尚誼榮獲金逸獎,著名作家兼書畫藝術家賈平凹獲藝術貢獻獎,著名畫家羅中立、楊佴旻、餘友涵獲提名獎。

圖檔來源于網絡
“他的書畫自成一家,既有形又無形,既敦厚又酣暢,既蒼茫又質樸,既是作家又是書畫家,在文化藝術領域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這是賈平凹獲得“第一坊金逸獎”的頒獎詞,這個頒獎詞說得“很藝術”,我們不妨來細細品一品。
“既有形又無形”,有形和無形有機地統一在了一起。這到底是有形,還是無形呢?或許這意思是,晃眼一看吧,沒有形,仔細一瞧嘛,好像又有形。說穿了,就是“似是而非”?再說通俗一點,就是“四不像”?或者說是畫虎成貓?
“既敦厚又酣暢”,意思是看起來很厚重,但落筆卻是酣暢淋漓?意思就應該是武俠小說裡的“舉重若輕”吧?也就是武功達到了最高境界,看似笨拙無用的動作,卻有着毫無破綻的妙招後手?看似漏洞百出,其實是滴水不漏?
“既蒼茫又質樸”,這個就有點深奧了。這個“蒼茫”是啥意思?難道是筆畫像枯枝一樣,看似雜亂無章,卻表達出了最質樸的真理?也就是亂中有序、大拙為工的意思?看似笨拙,卻另藏玄機?就我這水準,也就隻能了解到這兒了。
詩書畫一家,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看詩歌評論,也是一片“蒼茫”,完全靠自己去猜。現在看書畫評論,同樣是一片“蒼茫”,還是要靠自己去猜。當然,專業術語不叫“猜”,叫“領悟”。猜的水準高低,叫“悟性”。
你猜得好,猜得深奧,就叫領悟力強,有“慧根”。如果你猜不出來,或者說猜得很淺顯,那就是沒有藝術欣賞能力,最好另謀出路。現在的評論成了猜謎遊戲,而難點在于,這個謎面你都讀不懂。是以,怎麼猜那就看你的天賦了。
不過,經過這大半年的熏陶,我發現了一個屢試不爽的“真理”。對于“著名”人物,如著名詩人、著名作家、著名畫家,你隻管往高大上去猜,怎麼誇都不為過。而我們現在的作家、詩人、畫家,沒有哪個不是著名的。是以,你壓根不用去讀評論,直接誇就得了,保準錯不了。
看到一首著名詩人的詩,即使是你讀不懂,或者是你覺得很爛,不知該如何去誇的時候,你就“禅意”啊,“靈性”啊,“天成”啊地說一通。這不僅顯得詩有靈性,也顯得你很有靈性,兩全其美,皆大歡喜。
看到一幅著名人物的字畫,即使是你覺得像小孩的塗鴉,不知怎麼去誇的時候,你就“蒼茫”啊,“質樸”啊,“敦厚”啊地說一通。這不僅顯得作品很質樸,也顯得你很質樸,大家都質樸,多好?至于這個“質樸”是個啥,誰在乎呢?
文化藝術,本來就是很“深奧”的東西,是一般的“愚衆”欣賞不來的。其實,他們創作這些出來,也壓根就沒想過要給“愚衆”去看。而我們這些不知趣的“愚衆”,偏要來摻和,這不是自讨沒趣嗎?還是讓他們自娛自樂,自吹自嗨去吧。
管他們蒼茫也好,質樸也罷,或者是禅意也行,靈性也可,那是他們圈子内部的專業術語。我們這些局外人不懂,那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他們說的每句話,每個詞我們都懂,那我們不也成為“專家”,也變得“著名”了?這可是萬萬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