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在我們的印象中簡直就是明君的代表,允文允武,在政治上的手段極為出色;在軍事上,天策府的失利也是數得過來的。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完美的君主,在年輕的時候也曾被人殺得狼狽而逃。這個猛人是誰呢?他就是薛舉。

衆所周知,隋末因天下大亂,英豪遍地而起。而薛舉便是其一。史書上沒有他的具體年紀,隻知道他出身河東薛氏,長得很是高大魁梧,骁勇善射,家裡錢财很多,為人非常豪爽,喜歡與豪傑壯士結交。
隋朝末年,薛舉在金城府擔任校尉。大業十三年,時逢大災年,民心浮動,盜賊頻生,百姓民不聊生。縣令郝瑗聚叢集眾千人,讓薛舉帶領,讨伐盜賊。誰知薛舉野心甚大,以此為機會竟劫持縣令,起兵謀反。占據郡城之地,囚禁郡城的官員,開倉放糧。收攏民心。薛舉自号為"西秦霸王"。建年号為秦興。薛舉此後招攬盜賊巨寇依附自己,又擄掠朝廷的糧草和官馬以充實自己的兵馬。與皇甫绾之争,借助天時之功,順利完成以兩千破一萬之壯舉,更有岷山羌率二萬人歸降,一時間勢力極大,兵鋒所指,無不臣服。更是在短時間内就将隴西之地據為己有,兵勢之盛,時人莫敢敵。十日之内,盡得隴西之地,故常言有霸王之勇。
公元617年,随着薛舉威嚴日盛,兵鋒日銳,薛舉公然稱帝,為擴大手下疆域,兵犯扶風。扶風的賊寇唐弼拼死抵擋,薛舉手下的精銳竟然不能勝,後其子薛仁杲突襲破唐弼的賊軍,收編了幾乎所有賊兵的人馬。經此一役,薛舉手下的勢力大盛,兵員更是達到了二十萬。
随着勢力的擴張,薛舉的野心也是極大地膨脹了,薛舉想要攻下長安,以此來安定民心。但此時正是李閥擁戴代王進入長安繼位,于是李世民便去抵禦薛舉,雙方來了一場大戰,但薛舉敵不過李世民,在謀士的勸說之下便撤軍了。
後李淵創立大唐,入主長安。薛舉欲報其仇。遂薛舉接受謀士的建議與梁都師以及突厥合作,想要進犯唐國,攻其京師。但因宇文歆勸說匈奴罷兵,是故聯盟破裂,薛舉的計劃未能成功。
但是這一次的失敗并未能消除薛舉對于大唐的觊觎之心。不久,薛舉糾結兵力,大舉進犯大唐的泾州,以遊騎兵劫掠大唐多個州。李淵大怒,派出李世民前去迎敵。李世民深谙兵法,知道薛舉是上線作戰,補給能力肯定不足,于是便懸牌不出,死守堅城。薛舉對于這樣的做法亦是無奈。但天不遂人願,在薛舉快要堅持不住時。李世民卻病倒了,隻能下令手下的将士堅守不出。但李世民手下的将士太過輕視薛舉,對于薛舉的多次挑釁竟然中計出城。最終唐軍大敗,犧牲者十之有六。連李世民的手下大将也被俘虜了好幾個,強悍如天可汗李世民在如此敗局裡也隻能是望風而逃。薛舉就這樣攻占了泾州。
到了八月份的時候,薛舉聽從謀士之言,帶着麾下的兵馬攜大勝之勢入侵甯州。隻是在突然要出征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于是找來巫者給自己看病,巫者說這是唐兵的手段。薛舉聽到此事非常的生氣,不久竟然就這樣病逝了。
薛舉死後,他的兒子薛仁杲繼位,薛仁杲雖然勇猛,但是與其父相比還是相差太遠,在薛舉還沒有來得及下葬的時候就被大唐給消滅了。
可惜,一代枭雄與其勢力竟在一夕之間煙消雲散,奈何奈何。若是其不早逝,天下如何猶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