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希濂回憶:如果當時讓30萬人撤往緬甸,到時後果真的很嚴重

1949年蔣介石眼看着解放軍進攻勢頭猛烈,決定将西南地區定為扭轉局勢的最後一塊陣地,他希望能夠憑借西南地區的險要地勢,阻礙解放軍的進攻步伐,并為其後的反攻争取到足夠的時間。

而時任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則是蔣介石此時十分重要的軍隊力量。蔣介石指令宋希濂,要将部隊從湘、川地區完整撤出來,必要時再入川。

宋希濂聽從了蔣介石的指令,并于1949年8月飛往重慶向西南軍政長官張群索要軍需物資。但落地重慶第三天,他便接到胡宗南邀請飛去漢中與之會面。

宋希濂回憶:如果當時讓30萬人撤往緬甸,到時後果真的很嚴重

就是在這次會面中,宋希濂提出了滇緬計劃,後來他被解放軍俘虜,再回憶起這段往事,話語中仍然充滿了對滇緬計劃未能實施的惋惜。這究竟是怎樣的計劃?真能扭轉國民黨的頹敗大勢嗎?

宋希濂提出的滇緬計劃

1949年8月11日,宋希濂乘坐飛機抵達漢中軍用機場,胡宗南親自接機。胡宗南和宋希濂均是蔣介石十分器重的嫡系,宋希濂比胡宗南小11歲,但在功績和官銜上兩人不相上下。

此時東南省份幾乎都解放了,蔣介石如果守不住西南必敗無疑,隻有胡宗南手上還握着幾十萬大軍,成為蔣介石唯一反撲的指望。

宋希濂回憶:如果當時讓30萬人撤往緬甸,到時後果真的很嚴重

胡宗南此時找到宋希濂,是因為除了他之外,就隻剩下宋希濂手中還有留在四川的精銳部隊,雖然這支精銳已經今非昔比。

兩人小聚之後促膝長談。據宋希濂回憶,兩人讨論了三個問題:其一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否會在短時間内爆發,其二國民黨和解放軍在四川決戰是否有足夠的把握獲勝,其三蔣介石能否保住東南及台灣地區。

兩人對這三個問題進行交流後,宋希濂提出了自己深思熟慮的滇緬計劃。他認為以目前國民黨軍的實力,和解放軍決戰是雞蛋碰石頭,不如儲存實力将胡、宋兩個部隊的精銳向滇西轉移,以待來日再從滇西反攻回去。

宋希濂回憶:如果當時讓30萬人撤往緬甸,到時後果真的很嚴重

如果貴州、四川和雲南都守不住了,那麼就撤軍到緬北去。想要将滇緬計劃順利實施,需要趁解放軍進攻西南前,就先将重武器和軍用物資向滇緬邊境轉送。

宋希濂之是以提出這樣的計劃,因為他在抗日戰争期間,長期駐守在雲南,并且參與過該地區的戰役,對滇緬地區的地理位置和風土人情都熟悉,是以滇緬計劃的實施也會得心應手,不用費很大力氣就能完成得很好,當時宋希濂手上的精銳軍隊人數也僅2萬人,調撥起來不難。

胡宗南大喊高明,蔣介石暴跳如雷

沒想到胡宗南聽到這個計劃,高興不已,大喊宋希濂太高明了。對胡宗南來說,目前儲存實力是他最希望做的。

宋希濂回憶:如果當時讓30萬人撤往緬甸,到時後果真的很嚴重

在過去各大大小小的戰役中,胡宗南屢戰屢敗,扶眉戰役裡5天損失了4.3萬人,是以他本人也對與解放軍在西北對戰失去了信心,隻能帶着殘部窩在漢中地區。

目前他手下的部隊攏共加起來有12個軍,雖然軍隊素質參差不齊,但從數量上來看,仍然是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

也正是由于胡宗南屢屢戰敗,蔣介石早已對他不滿,礙于其手中握有龐大部隊也不好在此時發作。胡宗南則希望先儲存實力,以讓蔣介石不好降罪于他,因為如果在與解放軍對決中全軍覆沒,他跟随蔣介石逃到台灣也沒有好果子吃。

宋希濂回憶:如果當時讓30萬人撤往緬甸,到時後果真的很嚴重

而将手中部隊轉移到滇緬邊境,則有保留實力和再反攻的餘地,隻要部隊在,胡宗南就能保住自己的位子。

但是蔣介石和胡、宋見面時,聽到滇緬計劃暴跳如雷,将兩人狠狠斥責一番。蔣介石表示一定要保住西南,保不住西南,東南沿海島嶼和台灣都難以保住。

胡、宋仍然堅持認為西南很難守住,雖然仍在四川的部隊數量上規模可觀,但都是些不可靠的新軍、川軍,與解放軍在四川決戰沒有勝算。

宋希濂回憶:如果當時讓30萬人撤往緬甸,到時後果真的很嚴重

蔣介石面露愠色卻也隻能壓住怒火,他表示會立刻組建第二十兵團,并歸為宋希濂部下,以此來穩住宋希濂。按照承諾,蔣介石的确給了宋希濂兵團指揮,但實際上宋希濂發現自己就是個空殼指揮,兵團司令官仍然直接向蔣介石彙報情況。

宋希濂隻好放棄滇緬計劃,而胡宗南則被蔣介石痛批,認為他手握大軍卻隻想着撤退儲存實力。兩人因蔣介石的堅持,滇緬計劃未實施便夭折了。

看上去很美的滇緬計劃

胡宗南和宋希濂其實連撤軍到滇緬邊境的後續計劃都做好的打算。他們均認為滇緬計劃是目前的最優選擇,三十萬軍隊撤到緬甸,如果與緬軍發生戰争,打勝緬軍完全不在話下。

宋希濂回憶:如果當時讓30萬人撤往緬甸,到時後果真的很嚴重

兩人為了将30多萬大軍順利撤退,行動方案都想好了:胡宗南将一個軍調到川南,宋希濂抽調一個師到泸州,一旦決戰不利,則可以靠着川南和泸州将主力部隊順利撤往滇西。但實際上,滇緬計劃也隻是看上去很美。

首先胡、宋兩部共30萬大軍全部撤到滇西必定會有損耗。且30萬大軍不參加決戰而是撤退逃跑,會讓解放軍解放西南各省的速度加快,從胡、宋兩部的行軍速度、執行能力來看,能夠順利撤到滇西的國民黨軍不會是完整的30萬。

宋希濂回憶:如果當時讓30萬人撤往緬甸,到時後果真的很嚴重

其次30多萬的大軍撤退,沿路補給是大問題。就算撤到了緬北,30多萬部隊生存也是很嚴峻的問題,靠着台灣提供補給來養活這麼多部隊,簡直天方夜譚。

最後滇緬計劃如果實施的話,在國際上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曾經國民黨軍團長李國輝帶着一千多人撤到金三角,後擴充到一萬多人就被美國強烈反對,要求蔣介石将殘軍運回台灣。30多萬的部隊集結在緬北,國際輿論也會讓解放軍出兵來解決。

宋希濂回憶:如果當時讓30萬人撤往緬甸,到時後果真的很嚴重

小結:

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被俘虜,多年後他回憶說到:如果當時讓30萬人撤到緬甸,那麼後果真的很嚴重。所謂的“很嚴重”應該是站在蔣軍角度來說的,可見他仍然對這一計劃沒有實施而感到遺憾。

但實際上,得民心者得天下,解放軍能夠如此迅速地解放中國大部分省份,讓蔣軍最終倉皇逃到台灣,其實是民心所向。而胡宗南、宋希濂和蔣介石等人所做的,更多是從個人利益出發,是以必然會失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