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徽因與徐志摩做了件事情後,她與婆婆沖突更新,并是以得抑郁症

在林徽因的身上,我們能看到恬靜,能看到她富有靈性的詩文,也能看到她建築學上付出的艱辛。與此同時,還有三個深愛她的男人也都看到并為此癡迷不已。但正因為她完美的人生軌迹,我們似乎過早把她遞上了神壇,忘記了她也食人間煙火,曆人間事。

徐志摩與張幼儀在國外離婚那年,林徽因逃亡似地回國就為了躲避徐志摩的追求,一向聰慧的她知道,徐志摩絕不是她的歸宿。然後,她和梁思成在這樣的情形下相愛了,他們有齊平的家世,有比對的才華,同樣醉心于建築研究,是絕佳的靈魂伴侶。

梁啟超和林長民對他們兩十分滿意,兩方父親隻想看到兩人盡快完成婚事。林徽因也察覺到了,本以為這段戀愛沒有什麼阻攔,直到未來婆婆也就是梁思成母親李惠仙站出來反對,林徽因才意識到,她的婆婆對她一開始就很抵制。

林徽因與徐志摩做了件事情後,她與婆婆沖突更新,并是以得抑郁症

李惠仙對這個梁啟超眼中的兒媳是打一開始就是不滿的,她是一個傳統的中國女性。在她眼中,這種讀書留洋的新潮派女人沒有一點作為妻子該有的樣子,這個清秀又能說會道的女人是不能像她對待丈夫一樣對待她的兒子的。從見到林徽因的第一面,她就全身心都抵制這個即将成為她兒媳的女人。

當時徐志摩追求女神林徽因滿城皆知,還為此和發妻離婚,這樣一個和除了自己兒子意外的男人暧昧不清的女人,在她的眼裡無疑是不守婦道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傳統的女性對血統非常看重,林徽因即使是接受了國外先進的教育,對于自己是妾氏所生這一點依舊避而不談,這是秘而不宣的恥辱,從這一點看,李惠仙對她就更加不滿了,看哪兒都覺得配不上她的兒子。

林徽因與徐志摩做了件事情後,她與婆婆沖突更新,并是以得抑郁症

這時李惠仙已經病重,她對梁啟超說明了自己是絕對不會同意的,梁啟超為了安撫妻子答應了,可是背後卻一面和林長民互相商量着兩家定親的事宜了。

就在這時,變故突生,梁思成參加國恥日遊行時車禍受重傷,林徽因聽聞立即就趕往醫院照顧梁思成。從翻身,擦拭,講故事,送飯,面面俱到,梁啟超見狀更是合不攏嘴,覺得兩人好事已經塵埃落定了。

這一幕到李惠仙眼裡一切都不一樣了,丈夫違背了她的意願,兒子和這個女人已經這麼親密了,她覺得受到了欺騙,更是不願意見林徽因。梁思成痊愈後不久,泰戈爾訪華時,徐志摩和林徽因都去接待了,兩人還共同出演話劇《齊德拉》中的情侶以表歡迎。

林徽因與徐志摩做了件事情後,她與婆婆沖突更新,并是以得抑郁症

梁思成已經明白林徽因心意,他覺得這是正常朋友間的幫忙,李惠仙看到後真是氣得将近昏死過去,這個女人還在和徐志摩有糾纏,竟是死活不同意兩人的婚事。

林徽因有自己的驕傲,她做不出舍棄自我尊嚴去讨好婆婆的事,于是心灰意冷下提出了外出留學,還拒絕了梁啟超的捐助。梁思成心下一緊,覺得這是兩人分别之際了。因為這件事,伴随林徽因抑郁症随之而來的是一場大病,梁思成寸步不離照顧他。與此同時,李惠仙去世了。兩人才得以在一起。

林徽因與徐志摩做了件事情後,她與婆婆沖突更新,并是以得抑郁症

如果不是李惠仙的病逝,兩人究竟還能否在一起成了個永遠都不可能知道的謎題。但好在有情人終成眷屬,兩人在學習研究上互相扶持,生活和諧美滿,不得不說,林徽因選擇幸福的眼光是極準的。婚姻不光是愛情,最重要的還在于合适與否。

參考文獻:

《徐志摩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