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經常容易發生戰亂,有時是國與國之間的沖突,有時是兩個族群之間的沖突,那時中原經常與邊遠的遊牧民族發生紛亂,曆史上也有許多大将名垂千古,就是因為在這些紛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比如楊家将,就是有名的抗遼精英。

他們的故事在曆史上已經流傳了千百年, 如今在很多電視劇上也可以看到有關于他們的身影,包括在一些文學作品中也會提到他們,楊家将骁勇善戰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民間也對他們都有贊揚,楊家将為了抵抗遼人的侵略,血濺沙場。
幾乎族群中的所有人在與遼人的對抗中都犧牲在了戰場上,巾帼不讓須眉,楊家将中的佘太君帶領着族群中的所有女性也沖鋒陷陣,譜寫出了一首壯麗的詩篇。當然,這些故事流傳至今已經有了一些虛構的成分,在曆史上卻是楊家将的存在,但真實的他們與現在的傳說還是有差别的。
在民間傳說中,楊家将所住的府邸名為天波府,它位于北宋都城的金水河邊,是當年宋太宗為了表彰楊家将的英勇,而花費了500萬金建造的,而且在這座府邸建造完成時,作為皇帝的宋太宗還親自到場,連名字也是禦賜的,可謂風光無限。
而且在這以後隻要是來回路過的官府人馬,文官必須要落下轎子,而武官則要下馬走過去,以示對楊家将的尊敬。不過在曆史上,真實的情況并不是如此,在都城裡并沒有天波府,不過楊家的府邸确實位于那個位置上,但隻是楊業的普通府邸,不是禦賜的。
後來在楊業犧牲以後,這個宅府變成了一個家廟,并且被取名為"孝嚴寺",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天波府是後人修建的,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用來表達對楊家将的敬佩,是紀念他們的場所。
那楊業是誰?楊業就是楊家将的首代,他為後世奠定了一個很好的精神示範,他出身優越、家境優渥,在20歲時北漢皇帝的青睐,是以封為侍衛親軍都虞候,他骁勇善戰,很快就又升職被予以重用,後來北漢敗亡,楊業就投降于北宋,被宋太宗命為大将軍。
因為楊業對邊疆情況熟悉,于是就被派遣去戍守邊疆,他英勇無畏,公元980年,遼人帶着十萬大軍來侵,楊業帶領區區3000人與其對陣,但是完全不落下風,精明的部署使他獲得了勝利,宋太宗對他欣賞并十分重用,六年後在一場臨危受命中,楊業為了保護百姓而犧牲。
在民間傳說中,楊業的後代個個有功,但是由于奸臣的陷害最終死了六人,隻活下一人,但實際上真實的楊業隻有六個兒子,且隻有大兒子楊延昭有些作為,剩餘五個兒子僅僅擁有小官職,沒有什麼名堂。
楊延昭從小就随父出征,是以受到父親熏陶,也十分英明神武,他子承父業,同樣抗遼,公元999年冬天,遼國蕭太後帶領20萬大軍想要攻破宋國,遂城是他們的第一個目标,楊延昭誓死捍衛,沒讓他們前進一步,面對以少敵多的局面,他讓士兵把水都澆到城牆上,水當機成冰,遼軍無從擊破,隻得撤退。
在楊家的第三代,最有名的就是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因為父親的原因他得到了一個官職,巅峰時期官為防禦使,最令人好奇的還是楊家将中的女将,即佘太君等人,還有著名的穆桂英,但是在曆史上這兩人根本不存在,佘太君是有原型存在的,但是曆史上連楊宗保都沒有,穆桂英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