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玉堂率第10軍血戰長沙,三個師榮獲最高軍事旗幟—飛虎旗

文/王國棟

1942年1月,國民革命軍第10軍在軍長李玉堂的指揮下,給予進攻長沙城的日軍以沉重打擊,取得了第三次長沙保衛戰的偉大勝利。為了表彰第10軍在第三次長沙保衛戰中的英勇表現,國民政府贊譽第10軍為"泰山軍",并授予第10軍下屬三個師最高軍事榮耀旗幟——飛虎旗。第10軍是整個抗日戰争時期,第一個同時獲得三面飛虎旗的軍級機關。

1、 抗日虎将戴罪立功

1941年9月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李玉堂任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10軍被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嶽部署到長沙城外圍金井、高橋、福臨埔一線,阻擊日軍的進攻。第10軍于9月23日趕到防禦陣地,還沒有來得及進行充分防禦準備,次日即遭到三個師團番号日軍的猛烈攻擊。經過兩晝夜的激戰,第10軍在陣亡了一名師級軍官(第10軍第190師副師長賴傳湘)及傷亡近2000名官兵的情況下,丢失了金井、高橋陣地。李玉堂無奈之下,将部隊撤到撈刀河以南的榔梨市收容整頓,并立即部署了第二阻擊陣地。以後4天,第10軍在撈刀河一線與日軍展開攻防激戰,頂住了日軍的多次瘋狂進攻,終于等到友軍增援,擊退了日軍,取得了第二次長沙保衛戰的勝利。

按道理來說,第10軍不顧自身傷亡擋住了優勢日軍的多次進攻,為保衛長沙城立下了汗馬功勞,理應受到嘉獎才對。但是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嶽認為,第10軍丢失了金井陣地,使戰區指揮部精心制定的作戰方案無法貫徹實施,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于是下令撤了第10軍軍長李玉堂的職務,将其調往戰區司令部任閑職,同時調李玉堂的黃埔同學鐘彬來接任第10軍軍長的職務。

李玉堂率第10軍血戰長沙,三個師榮獲最高軍事旗幟—飛虎旗

第9戰區司令部的指令下達到第10軍以後,官兵義憤填膺,鬧騰了起來。其所屬三個師長均表示對戰區司令部的處分不服,拒絕接受這項任命。這下就尴尬了,大戰在即,主力軍軍長被撤,繼任軍長又不敢上任,就這麼僵持了近2個月。而此時,日軍已調集了重兵,重新部署戰略戰術,馬上就要發起第三次長沙會戰了。要換做是雜牌部隊,薛嶽早就大刀闊斧的整頓軍紀了,偏偏這個第10軍是中央軍王牌部隊,軍事主官都是蔣委員長的門生(黃埔軍校畢業生),不好惹也惹不起。為了抗戰大局,薛長官強壓滿肚子的怒火,撤回了對李玉堂的處分。但此時李玉堂火氣更大,硬是不來上任,将第9戰區司令部急得團團轉。眼看将帥不和要誤大事,蔣介石也坐不住了,于1941年12月中旬親自給李玉堂打電話,才把這位悍将給"請"了出來,他們師生之間的通話内容是這樣的:

蔣:"你是第十軍軍長李玉堂嗎?"

李:"是的"。

蔣:"你是黃埔一期學生嗎?"

李:"報告校長,是的。"

蔣:"那好了,那長沙城就交給你了。"

電話随即挂斷,李玉堂随即趕赴長沙上任。

李玉堂率第10軍血戰長沙,三個師榮獲最高軍事旗幟—飛虎旗

2、 血戰長沙城,泰山軍穩如泰山

1942年1月1日,經過充分準備的日軍先鋒第3師團在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的指揮下,向長沙城瘋狂撲來。負責長沙城防務的第10軍在軍長李玉堂的指揮下,将所屬三個師全部部署到第一線陣地,并且要求三位師長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第10軍三個師的指揮部署為:第3師師長周慶祥駐天心閣、第190師師長朱嶽駐興漢門、預備第10師師長方先覺駐南門。将士們摩拳擦掌,無不以舍生忘死的精神期待與日軍決一死戰。

同年1月3日,日軍突破了長沙城外圍陣地,第3師團抵達東門至南門段、第6師團抵達北門至東門,長沙保衛戰進入白熱化。由于武器裝備方面的劣勢,原本中國軍隊一直處于被動防禦狀态,但是一個意外的收獲,使長沙保衛戰的戰況産生了180度的逆轉。原來在一次作戰行動中,第10軍擊斃了來犯的日軍加藤支隊一名少佐,從這位少佐身上搜到了日軍的作戰計劃資料和作戰指令,由此得知日軍此次進攻長沙不但兵力不足,彈藥也極度缺乏。

李玉堂如獲至寶,立刻将這些絕密資料報送第9戰區司令部。薛嶽司令官審查了這些資料後,馬上修改了戰役部署,調遣優勢兵力圍剿孤軍冒進的日軍第11軍。為了支援第9戰區作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甚至将由自己直接掌控的第74軍交給薛嶽指揮,可見中國最高統帥部及第9戰區司令部對圍剿日軍第11軍的決心。當然了,要圍剿第日軍第11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守住長沙城,讓日軍無法獲得空中支援,否則長沙城一旦陷落,日軍就可以憑借長沙城幾個大型機場實施空中補給支援,到時候隻怕被圍剿的就不是日軍而是國軍了。由此可見第10軍守衛長沙城的巨大壓力。

李玉堂率第10軍血戰長沙,三個師榮獲最高軍事旗幟—飛虎旗

日軍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本來就是一次軍事冒險,這點他心裡比中國指揮官還清楚,能否及時攻下長沙城,是決定此次會戰成敗的關鍵,是以阿南惟幾才會在沒有炮兵支援和空軍協助的情況下,單純以陸軍主力猛攻長沙城。不幸的是,阿南惟幾遇到了李玉堂,他的戰略意圖暴露得過早,已經很難實作了。雖然日軍第3師團、第6師團及第40師團部分日軍幾度攻到長沙城城牆下,均被第10軍官兵英勇打退。戰鬥最激烈時,中日雙方均多次組織突擊隊、敢死隊進行白刃戰,戰死者不計其數。

1942年1月4日夜,進攻長沙城的日軍已成強弩之末,開始大規模後撤。薛嶽聞報馬上組織精銳部隊尾随追擊,甚至連苦戰多日沒有修整補充的第10軍,都參與了對日軍的追擊圍剿。

1月5日上午7時,長沙城周圍的日軍已全部撤走。第6師團由于位置靠後,得以順利撤走,攻得太猛的第3師團吃了大虧,在撤退途中被國軍第79軍和第4軍截斷了退路,受到包圍攻擊,傷亡慘重,損失兵員在3000人以上。後該部與第6師團會合,于1月7日突圍逃到了撈刀河北岸。日軍第40師團從金井地區撤退時,遭到國軍第37軍和第78軍的猛烈攻擊,在戰死兩位大隊長和傷亡數千名士兵後,才脫離了戰鬥。

李玉堂率第10軍血戰長沙,三個師榮獲最高軍事旗幟—飛虎旗

從1942年1月8日開始,中國軍隊10餘個軍分頭追擊圍剿撤退的日軍第11軍各部,一直持續到1月16日,日軍撤回日羅江以北為止。

此戰,中國軍隊以傷亡31346人的代價,取得了殲敵56944人(陣亡33941,傷23003人)的巨大勝利。這場勝利也是太平洋戰争爆發後,同盟國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是以在國際上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力。國民革命軍第10軍也因為在此戰中的英勇表現,被國民政府贊譽為穩如泰山的"泰山軍"。

3、 獨獲三面飛虎旗,泰山軍威名遠揚

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結束後,國民政府為有功部隊及個人頒發榮譽旗幟和榮譽勳章。第10軍軍長李玉堂因為指揮部隊作戰有功,為第三次長沙保衛戰的勝利立下了頭功,被授予國民政府第95号青天白日勳章,和其一同獲獎的進階将領唯有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嶽而已(第94号青天白日勳章)。第10軍所轄三個師因為與日軍作戰時勇猛絕倫,給予日軍沉重打擊,為整個會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國民政府分别授予最高軍事團體榮耀旗幟——飛虎旗。具體獲旗機關為:國民革命軍第10軍第3師,師長周慶祥;國民革命軍第10軍第190師,師長朱嶽;國民革命軍第10軍預備第10師,師長方先覺。第10軍是整個抗日戰争期間,唯一一個所轄三個師同時獲頒飛虎旗的軍級機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