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作者:藏物天成體驗館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鷹隼在藍天

野花在河邊

牦牛在山間

紮西德勒挂嘴邊

Yak Milk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牦牛是在高寒、缺氧、枯草期和冰封期長達半年左右的嚴峻的自然條件下,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自身适應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牛種。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賦予了牦牛一些獨特的特性,例如耐寒、耐低溫、耐缺氧,以及牦牛乳幹物質、蛋白質、脂肪、乳糖和礦物質含量較其他牛種高等特性。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牛種的稀缺,牦牛與企鵝、北極熊,并稱世界3大源種動物,其物種的稀缺性和牦牛奶奶源的稀缺性,全世界僅有牦牛1700多萬頭,中國境内隻有1400萬頭,能夠産奶的牦牛隻有600多萬頭。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由于牦牛與可以全年産奶的黑白花牛不同,它隻在生育小牦牛後的哺乳期内自然産奶,無法進行人工催乳,并且産奶量很低,僅是普通牛産奶量的10分之1,是以牦牛奶是極為稀缺和珍貴的。

牦牛奶制品主要有哪些?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鮮奶:剛擠下來的純牛奶,可以不經煮沸消毒立即飲用。在泌乳季節,牦牛群的混合奶的幹物質為18%左右,其中乳脂肪7%,乳糖、乳蛋白質各5%左右。其味香甜,煮沸的全乳不加食糖,即有濃厚的甜味。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酥油作為食用,有酥油糌粑、酥油茶、油茶,以及煎炒油炸各種餅類、蔬菜和各式點心、糖果等。除供食用外,酥油在藏醫藥裡的藥用,在高寒草地間帳篷裡的燃料,在日常生活中作護膚品,在藝術家手上則可成塑像顔料。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曲拉(幹奶酪)幹奶酪分兩種,一種用提煉過酥油的脫脂乳制成,而另一種則是用未經提煉的純牛奶制成。般是将鮮奶或脫脂乳放人瓷罐或木桶内,置于熱處,使其發酵,然後再倒人鍋内加熱,煮成稠糊脫水,倒入模子裡,半幹後切成各種不同的形狀,再曬幹即成。吃時放在嘴裡慢慢咀嚼。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酸奶:将鮮牛奶煮沸,傾入有蓋的木桶内,晾涼。當奶溫達50℃左右時,拌進原先剩餘的酸奶(即乳酸菌種),加蓋,桶外裹以羊毛等物保溫。夏秋季節6~10小時,冬春季節時間稍長些,取出即成酸奶。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奶渣是鮮奶提制酥油後的脫脂奶,在鍋内加熱至50~60℃,加入酸牛奶(作為乳酸菌液使用),使脫脂奶凝結成豆花狀結塊,撈起濾去乳清,鋪于氈毯上曬幹而成的一種高蛋白乳制品,其乳蛋白質含量在60%以上,乳脂肪、乳糖含量20%以上。

藏物天成體驗館X牦牛奶面膜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除以上之外,還有奶皮、奶茶、牦牛乳奶粉等等!目前在成都藏物天成體驗館嚴選入館的牦牛奶制品有:幹奶酪奶渣可供大家在參觀體驗館時免費品嘗,還有牦牛奶嘀嗒面膜可選購。期待您的光臨!

往期回顧

西藏人參果簡介與常見做法——蕨麻

隐秘的蓮花聖地——墨脫石鍋

藏紙:世代千年傳承的藏文化曆史/民間技藝

筆尖上的藝術世界,藏族的“百科全書”——唐卡

點選上方文字跳轉可查閱哦!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舌尖上的西藏——牦牛奶

藏物天成體驗館位于成都武侯區 洗面橋橫街 (西藏成辦醫院旁)。館内設有多種體驗項目供大家免費參觀體驗!西藏文化風光,明信片體驗展區;唐卡詩書畫展區;高度還原西藏日常居家生活展區;高原特色産品展區;傳統藏文化文創及手工藝術展區;重制遊牧氈房帳篷生活展區;藏式服裝換裝試穿拍照打卡展區。歡迎各位貴賓到館參觀體驗西藏文化!

圖文來源:雲圖團隊+網絡

責任編輯:林國圖

圖文校對:古雪梅

圖文稽核:向麗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