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開始,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牛奶、酸奶、奶酪誰的營養價值最高?
答案是:“奶酪”
奶酪有很多藝名——乳酪、幹酪、起司、芝士……其實全都還是奶酪(cheese)。

奶酪本質上其實還是奶,我們可以把它看成牛奶的濃縮物,1公斤的奶酪差不多需要10公斤的牛奶才能制成。
01
為什麼要給寶寶吃奶酪?
因為奶酪絕對是補鈣、補營養的王者!
看下面這個表,像蛋白質、鈣、脂溶性維生素的含量,奶酪都是遠遠領先的。
和牛奶相比,奶酪在分離發酵之後,會留下脂肪、酪蛋白、脂溶性的維生素以及鈣、磷等其他礦物質元素,而牛奶中的一些乳清蛋白、乳糖、水溶性維生素則會随乳清一起分離。
奶酪中蛋白質、鈣含量超級高
是以從營養價值來看,牛奶畢竟是原料,肯定會相對全面一些,但也因為奶酪被高度濃縮,奶酪的蛋白質、鈣的濃度更高了,40克奶酪=250毫升牛奶=200毫升酸奶,絕對配得上“奶黃金”的稱号了。
奶酪中的酪蛋白更好消化
而且奶酪當中的酪蛋白,在發酵的過程中會被不同程度的分解,分解後的酪蛋白會更易于寶寶的消化吸收。
奶酪中的乳糖少适合乳糖不耐受寶寶吃
分離掉的成分裡還包含了大量的乳糖,是以奶酪的乳糖量會很少,即便是少部分乳糖在後續成熟過程中也會部分轉化為乳酸,這對乳糖不耐受的寶寶非常友好。
家裡如果有不愛喝奶或者奶量不足的孩子,奶酪也是最佳的選擇。
02
寶寶多大可以吃奶酪?
美國兒科協會在給8~12月齡寶寶的食譜建議中提到了奶酪。也就是說,8月齡以後的寶寶就可以嘗試奶酪了。不過雖然是官方指南,考慮在喝奶方面,咱們跟人家的差異比較大,而且奶酪裡的含鈉量相對有點高,1歲以内的寶寶吃了腎髒負擔可能會有點重。
我更建議咱們按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來,等寶寶到1歲以後再給寶寶嘗試吃,慢慢的少量引入後寶寶沒有表現不适就可以繼續嘗試。
不過每次吃一點就夠了,也不建議以此替代母乳或配方奶。
是以對于自家寶寶什麼時候才能吃?建議咱們不着急這一會兒,等寶寶1歲以後再引入就好了。
03
如何才能挑選到“健康”奶酪?
到底什麼樣的奶酪才适合寶寶吃呢?而且要是一不小心就買到“假”奶酪了怎麼辦?
“看到包裝上的【兒童】兩個字,就以為适合孩子,其實并不健康”
“嘗了口水果味的奶酪棒,一看配料裡有香精”
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雖然看起來都叫兒童奶酪,但當你仔細看看,往往會看到角落裡的小字标注——
【适用人群:36個月以上兒童及成人】。
原因就是裡面含有不少添加劑,3歲以下寶寶消化有負擔!
是以家長們選奶酪記得小心避坑,3歲以下寶寶一定不要吃這種奶酪!!!
雖然品種多,但我們也不用過于糾結,不管什麼奶酪,本質上隻需要學會分辨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就好。
天然奶酪是牛乳經發酵凝乳,排出乳清等水分而制成的産品,主要含的是奶、凝乳酶、菌類等。
再制奶酪是以天然奶酪為主要原料,再加入一些其他成分,像糖、香精、增稠劑、防腐劑、水等,就相當于天然奶酪的加工品。
是以天然奶酪相對要更加簡單純粹營養好,口味也清淡,更适合寶寶吃;再制奶酪就是口感會更好,接受度會更高,也是目前市售比較多的種類,可以少吃一點,而且一定要看清楚适合寶寶的年齡。
總體而言,首選加入寶寶飲食中的,一定是天然奶酪,尤其是對于1-3歲的小寶寶。
那購買的時候怎麼知道是天然奶酪還是再制奶酪呢?
一看産品名稱辨別
在包裝上大多都會明确注明:
【産品類型:再制幹酪/天然奶酪】字樣,還有的是英文的,直接就是“100% NATURE CHEESE”。
二看配料表
對于沒有标注的産品,我們也可以觀察配料表的首位成分來辨識。
國家規定配料表成分要按照添加量由多到少排列,排在前面的添加量多。
拿出你買的奶酪棒包裝瞧一瞧,配料表第一位是什麼?
(圖檔來源于網絡)
如果排在第一位的是牛乳、羊乳、巴氏殺菌乳什麼的,通常都是天然奶酪。
另外,配料表越短越好,你不認識的成分越少越好。
如果首位寫的是幹酪、奶酪、水的,且配料表比較複雜的一般都是再制奶酪。
如果是再制奶酪,記得看辨別給36個月以上的寶寶吃,1~3歲并不适合。
三看營養成分表
除了看配料表,我們還要學會看營養成分表,評估一下這個奶酪的營養是否合格。
鈉低鈣高
奶酪的制作可能都會用到食鹽,鹽主要看的就是含鈉量,在選的時候,選相對更低的那一個!
至于含鈣量,越高越好。
高蛋白低脂肪
蛋白質含量也是衡量奶酪營養的重要名額之一,一般蛋白質含量越高越好,同時要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
是以可以的話,盡可能的為寶寶選擇高鈣高蛋白質、低鈉低脂肪的奶酪。
根據這幾點,對比看看,你買的齁貴齁貴的奶酪是不是真正的好奶酪吧?
如果你是按上述方法,選購的“真”奶酪,那就放心讓孩子吃吧!
不過奶酪雖好,也不要貪吃哦~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
一切耕耘,皆有收獲
緻敬所有的勞動者,
勞動最光榮[愛心]
五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