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爾衮弟弟多铎搶奪範文程老婆,他為何忍氣吞聲?

範文程一生,之是以能從一個落魄秀才、八旗奴隸,一躍成為重要大臣,關鍵在于皇太極對他的賞識和信任。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太極死後,範文程結局會怎樣呢?

皇太極死後,範文程迎來了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皇太極生前沒有立太子,死時也沒有指定繼承人。由誰來繼承,大家盯着皇帝寶座。經過一番妥協,六歲的福臨被扶上位。但是,阿達禮和碩讬仍舊上跳下竄,四處串聯。他們的行為激怒了代善等人,最後,這兩個人被以叛逆罪處死。這和範文程有什麼關系呢?原來,碩讬是正紅旗旗主,而範文程正好隸屬于正紅旗。靠山死了,旗主也被殺了,範文程作為地位顯赫的文官大臣,岌岌可危。幸而多爾衮比較看重他,認為他是可用之才,這才沒有殺他,把範文程從正紅旗劃撥到鑲黃旗。範文程對此心懷感激。

多爾衮弟弟多铎搶奪範文程老婆,他為何忍氣吞聲?

然而,福不雙降、禍不單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鑲黃旗的旗主是多爾衮的親弟弟豫郡王多铎。多铎不學無術,心情暴烈。他對大哥皇太極非常不滿,因為皇太極繼位時,曾下令讓他媽媽阿巴亥陪葬。多铎見皇太極的親信把安排到自己的旗裡,尋思得給他找點罪受,惡心一下。他打聽到,範文程的老婆非常漂亮,于是便派人把她搶到自己的府裡。對于多铎這種惡霸行為,範文程敢怒不敢言,畢竟他是旗主王爺,是範文程的主子。

消息傳開後,多铎的做法引起多種王爺的反感,紛紛指責多铎,不該這麼放肆。多爾衮對弟弟的做法也很氣憤。于是,指令多铎送還範文程老婆,并下令對他進行處罰。王爺們議論一番後,決定罰多铎一千兩銀子,并剝奪鑲黃旗十五個牛錄。

範文程老婆被多铎軟禁了三個月,雖然遭受委屈,但還好化險為夷,安全回家了。這件事對範文程打擊很大。他當到那麼大的官,可是在滿族親貴眼中,他依舊是一個奴才,沒有絲毫尊嚴和地位。

但是,範文程并沒有是以反感或不滿。相反,在清軍入關的緊急關頭,他依舊建言獻策,為大清入關出謀劃策。

多爾衮弟弟多铎搶奪範文程老婆,他為何忍氣吞聲?

順治元年四月,範文程綜合明朝局勢,認為明王朝在多地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之下,已經處于搖搖欲墜的邊緣。于是,他上書多爾衮,盡快出兵進攻明朝,奪取北京。他在奏折裡說,當下局勢正好比是秦朝末年,“秦失其鹿,楚、漢逐之”。現在明朝已經名存實亡,我們現在進兵,表面上是與朱明争天下,實則是與流寇相角逐。現在正是“成大業以垂休萬世”的良好時機,若失此機,悔之晚矣。多爾衮采納的範文程的意見,五天之後,率大軍朝大明進軍。

範文程熟悉曆史,對曆代王朝定鼎建國之事了然于胸。他很有先見之明,認為清軍此去,乃是争奪天下統治權,而不是去掠奪财物。想要坐穩江山,必然要取得百姓的認可,隻有這樣,政權才具有合法性。于是,出兵之前,範文程又進言,攝政王此次進兵,一定要嚴明紀律,不得肆意屠殺,不得搶劫财物,必須“軍民秋毫無犯”。多爾衮采納了這一建議,嚴格限制軍紀,規定“有抗拒者必加誅戮,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掠财物……”

多爾衮弟弟多铎搶奪範文程老婆,他為何忍氣吞聲?

吳三桂投降後,多爾衮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當時,範文程跟随多爾衮親征。戰争的破壞性極大,當地農民對清人非常畏懼。這時,範文程便在戰後大力安撫百姓。大戰之後,範文程帶領文官,及時釋出告示,安撫民心。他在告示裡說,清朝大軍是義兵,李自成殺了你們的皇帝,我們是來為你們報殺君之仇的。清軍紀律嚴明,自殺“闖賊”,不殺百姓。他還創造性地提出“官來歸者複其官,民來歸者複其業”的口号。這一招真是高明,對安定人心,起到了很大作用。在範文程的号召下,很多人都投降清朝。

五月初二日,攝政王多爾衮大踏步走進紫禁城内的武英殿。

北京城是進了,但是接下來該如何統治,這是個大問題。

這個時候,範文程展示了他高超的治國理政能力。

多爾衮弟弟多铎搶奪範文程老婆,他為何忍氣吞聲?

第一、恢複北京城秩序。進入北京的第二天,範文程就對多爾衮說,在北京各個城門設立衛兵,保護老百姓安全,禁止士兵搶奪百姓财物,恢複北京城秩序。他還說,大清天下,“乃得之于闖賊,非取之于明國也”,用這種方式,巧妙地轉移了沖突。

第二、為崇祯皇帝發喪。範文程建議,盡快給崇祯皇帝舉辦風風光光的葬禮,讓全城老百姓都來瞻仰,并借此機會宣傳清朝的寬容政策。五月四日這天,範文程起草了上谕,上谕中說:“李自成原本來明朝的百姓,膽敢弑殺皇帝,讓崇祯曝屍荒野,其行為天人共憤、法不容誅。現在,天下官民為崇祯服喪三天,并按照帝王規格厚葬崇祯皇帝。”這一舉動,打動了很多明朝遺老,他們紛紛出來擁戴清軍。

第三、效法明朝官制,制定大清的官制。範文程入京之後,招集各部胥吏,制定管制,核定稅收,搜集檔案,他成了清政府的實際組織者。

多爾衮弟弟多铎搶奪範文程老婆,他為何忍氣吞聲?

這一套政策實行下來,北京迅速穩定下來,群眾的怨氣也漸漸消除。正是有了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準備工作,幼主福臨才能于1644年十月初一在北京舉行登基大典。

如果說一個國家也有面子和裡子的話,在皇太極死後,大清的面子就是多爾衮,裡子則是範文程。他制定進兵方針,完善官制,确定寬容政策,緩和沖突,籠絡民心,完善制度,對于清朝的統一和穩定,其功勞不在多爾衮之下。難怪《清史稿》本傳評價他“草昧之績,視蕭、曹、房、杜,殆無不及也。”

範文程的第二篇就寫到這裡吧。明天繼續第三篇。大家如果有什麼意見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