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5年,國民黨軍研制原子彈,在技術方面,因過分依靠美國而流産

提示:今天,談論這件事,一些人往往會“抱怨”美國人,但更應該看到,其背後還有一個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國軍分明過于依賴美國人,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到了1947年4月,白崇禧建議蔣介石“設立原子實體研究所”,蔣介石在他呈來的公文上批示:“目前國庫支應浩繁,外彙亦須節用,所請設立原子實體研究所一案,似應緩辦。”不難看出,這中間分明還存在着作為上司者的決心與信心不到位的問題。

1945年,國民黨軍研制原子彈,在技術方面,因過分依靠美國而流産

阿爾伯特·科蒂·魏德邁(Albert Coady Wedemeyer,1897年7月9日-1989年12月17日),美國軍人。1942年7月升準将。1944年10月,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駐華美軍指揮官史迪威與蔣介石不和而被撤換。美國委任魏德邁接替史迪威的工作。擔任此職至1946年3月為止。被稱為在中國“最後的洋參謀長”。

1945年,國民黨軍研制原子彈,在技術方面,因過分依靠美國而流産

俞大維(1897—1993),祖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湖南長沙,早年就讀于複旦大學預科、 南洋公學、聖約翰大學。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德國柏林大學深造。1929年回國任軍政部參事,1933年出任國民政府兵工署署長,陸軍中将軍銜。抗日戰争期間,上司兵工企業堅持生産,為中國軍隊提供了重要裝備支撐,建成了一定規模的兵工生産和研發體系,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魏德邁和俞大維的私交很好,有一次兩人見面,魏德邁問俞大維:“你們想不想派人到美國學造原子彈?”俞大維覺得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當即向蔣介石作了報告。随後,國民黨軍的原子彈夢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打算派人去美國學習研制原子彈。

1945年,國民黨軍研制原子彈,在技術方面,因過分依靠美國而流産

今天,在這方面可供講述的并不多,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用老百姓的話說,八字還沒一撇;二是當時的工作都是“保密”的,隻知道它是由軍政部部長陳誠、次長兼兵工署長俞大維負責的。據說,當時蔣介石秘密撥給了一筆經費,負責人陳誠、俞大維訓示兵工署騰出一間大禮堂,作為“原子彈研究室”,算是有了科研的地方。

1945年,國民黨軍研制原子彈,在技術方面,因過分依靠美國而流産

研究原子彈不是找雞下個蛋那麼簡單,有了地方,還得找人、找人才,是以,接下來的事情便是俞大維張羅人才。他最先找到的人是吳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筆名洪道、學立,廣東高要人,出生于廣州府番禺縣(今廣州),著名實體學家、教育家。1933-1934年在美國作光譜學、原子和原子核實體學方面的研究。回國後,在北京大學、西南聯大任教,曆任北京大學實體學教授,西南聯合大學教授等職。

1945年,國民黨軍研制原子彈,在技術方面,因過分依靠美國而流産

俞大維想到并去找吳大猷,是因為曾昭掄(1899年5月25日-1967年12月8日),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化學工程與化學,1926年獲該校科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曆任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化學工程系主任、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兼主任、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教授等職 。兩人是親戚關系:曾昭掄是曾國藩的曾孫,俞大維是曾國藩的曾外孫,是表兄弟,而曾昭掄的夫人俞大綱又是俞大維的妹妹,又是親上加親——曾昭掄應叫俞大維姐夫。

1945年,國民黨軍研制原子彈,在技術方面,因過分依靠美國而流産

吳大猷和曾昭掄又找到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1931年,進入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在此期間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中國國外雜志上發表了3篇論文。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為講師。1935年,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通路中國,注意到華羅庚的潛質,向英國數學家哈代(Godfrey Harold)極力推薦。1936年,華羅庚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度過了關鍵性的兩年。這時,華羅庚已經在華林問題(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結果,而且在英國的哈代—李特伍德學派的影響下受益,發表多篇論文,其中一篇關于高斯的論文在世界上赢得了聲譽。

1945年,國民黨軍研制原子彈,在技術方面,因過分依靠美國而流産

三人一同前往重慶,和陳誠、俞大維會面,會面的結果是大家一緻認為“有人才有彈”,需要選送人才去美國深造,而且還需要相當的費用。陳誠、俞大維表态錢不是問題,還授意吳大猷、曾昭掄、華羅庚物色人才前往美國學習,吳大猷負責實體學方面的人才,曾昭掄負責化學方面的人才,華羅庚負責數學方面的人才。這時候是1945年的秋天,吳大猷推薦了朱光亞和李政道,還有已在美國的徐賢修;曾昭掄推薦了唐敖慶和王瑞駪;華羅庚推薦了孫本旺。

經過近一年的準備,到了第二年8月,這些人由上海乘坐輪船離開祖國,遠赴美國,國民政府也成立了以研制原子彈為核心任務的“原子能研究委員會”,秘密也正式地激活了中國原子彈研究計劃,“委員會”中有俞大維、吳大猷、曾昭掄等人在内的11位核心人物。但是,前往學習和深造的科學家到了美國後,滿懷的希望與信心很快被澆滅了——美國人根本不願意把研制原子彈的技術傳授給中國人。

1945年,國民黨軍研制原子彈,在技術方面,因過分依靠美國而流産

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美軍8月6日和9日,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迫使日本天皇裕仁在8月15日釋出诏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美國人當然不會把“能終結整場戰争”的原子彈技術告訴他國。魏德邁雖于當年3月任期已滿傳回美國,但這麼大的事哪能是他說了算的?如此,國軍的原子彈夢被美國人的“變卦”擊破了。

1945年,國民黨軍研制原子彈,在技術方面,因過分依靠美國而流産

今天,談論這件事,一些人往往會“抱怨”美國人,但更應該看到,其背後還有一個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國軍分明過于依賴美國人,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到了1947年4月,白崇禧建議蔣介石“設立原子實體研究所”,蔣介石在他呈來的公文上批示:“目前國庫支應浩繁,外彙亦須節用,所請設立原子實體研究所一案,似應緩辦。”不難看出,這中間分明還存在着作為上司者的決心與信心不到位的問題。

1945年,國民黨軍研制原子彈,在技術方面,因過分依靠美國而流産

曆史總是很有意思,被稱為在中國“最後的洋參謀長”、最早向國軍提出到美國學造原子彈的魏德邁,雖然在這件事兒上“食言”了,但1947年,他組成調查團訪華,精準“預測”了中國其後的國内形勢——國民黨軍事上已處于劣勢,解放軍很可能解放中國。為此,他建議美國承諾給予國民政府援助,但受到總統杜魯門堅決反對,而他撰寫的報告也被列為“機密”被束之高閣。更有意思的是,當年那些赴美但并非從美國人那學到原子彈研制技術的科學家們,有些人後來成為了新中國的兩彈一星專家、元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