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争是野心家的手段,獲利是少數人,受傷的卻是大多數人。很多發動戰争的國家中,他們的人民不是全都喜歡戰争,隻是在狂熱的思想影響下,逐漸走向極端,但這其中也有一些保持清醒的人,比如這位抗日的“日本”國籍的八路軍,便是當時少數保有理智的日本人,他的名字叫——小林寬澄。

1. 從僧人變成侵略者
小林寬澄其實并非軍人,在沒有成為侵略者之前,他隻是一名日本寺廟的方丈,他的祖輩也都是和尚出身,由于日本的宗教文化中,沒有禁止和尚結婚生子,且寺廟是可以以家族傳承的方式維持下去。是以小林寬澄隻要等到成年之後,就可以繼承寺廟的經營權,過上豐衣足食的簡單生活。
然而不幸的是,日本的侵略戰争導緻本土的正規士兵不夠用,就想對開始對日本男性進行擴招,許多原本隻是學生與和尚的人,在沒有進行很好的正規訓練情況下,被送往了戰場,小林寬澄也是其中之一。
小林寬澄在被編入日軍之後,隻是接受訓練六個月,就被派往前線。訓練期間小林寬澄不斷被軍國主義思想洗腦,萬惡的很快他就從一名溫文爾雅的和尚,轉變成一個機槍手,與其他日軍一樣在中國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直到遇到八路軍之後,這一切才有所轉變。
2. 仁慈的心性被喚醒
小林寬澄冰不是一個喜歡殺戮的惡人,就在一次巡邏任務中,他被八路軍逮捕,才開始了他另一段的人生。俘虜的他以為自己是敵對的立場,一定會遭到虐待,但小林寬澄非但沒有遭到任何殘忍對待,反而還得到了八路軍的照顧,這與他過去在日軍中看到的殘暴無良的行為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這讓小林寬澄對日軍的行為進行了深刻反思。
在押解小林寬澄的路上,小林寬澄看到了無數被日軍殘害的百姓,才知道日軍的行為有多麼的可恥,于是他很快就決定脫離日軍隊伍,向八路軍投誠,希望能和他們一起反抗日軍的侵略,成為一個真正的八路軍戰士。
這些人在加入八路軍之後,成為了反戰聯盟的成員。在所有投誠的日軍中,小林寬澄是最反對侵華戰争的人,甚至還在平常的日子裡對其他投降過來的士兵進行反戰教育,痛罵日軍的無恥暴行,以喚醒投降日軍的狂戰情緒。
新中國成立後,小林寬澄依然留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直到1982年才回歸日本,在日本還會經常穿着“為人民服務”字眼的衣服,之後隻要有時間都會回中國,參加各種的抗戰紀念活動,曾在毛主席銅像前熱淚盈眶,行了軍禮。
小林寬澄是曆史上少有的反戰日本人,但盡管如此中國也不能遺忘侵略帶來的痛苦,隻有保持自強自立的進取心,中國才能在未來的日子永享太平。2019年,小林寬澄在日本去世,享年9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