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一位德高望重的佛門禅師在廟中偷偷吃魚,看到有人來後,就偷偷将魚給藏了起來,不過這可難不倒蘇轼,随後,蘇轼機智的問了一句話,和尚大笑,乖乖将藏起來的魚給拿了出來。

佛印禅師
佛印禅師(1032~1098),宋代雲門宗僧。法名了元,字覺老,俗姓林,饒州浮梁(舊屬江西省鄱陽郡,今屬江西省景德鎮市)人。
雲門宗,是禅宗的流派之一,在北宋極其興盛。
當時的雲門宗,有一位和尚名叫佛印禅師,說起這位佛印禅師,可有些了不得。
佛印禅師天資聰慧,自幼便開始學習儒家經典,三歲時就能熟讀《論語》。
《論語》作為四書之一,又是曆史上的儒家經典,全書共20篇492章,成書于戰國前期。
這樣一本著作,佛印禅師三歲就能熟讀,可見其智慧确實非常人可比。
這些還不算什麼,讓人驚歎的是,佛印禅師五歲時,就能背誦古詩三千首,被人們稱作當世當之無愧的神童。
後來,佛印禅師被送入竹林寺中,他在其中參讀《大佛頂首楞嚴經》,《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
此時的佛印禅師,僅僅隻有十歲左右。
少時的佛印禅師學有所成,于十九歲時,登臨廬山,參訪雲門四世開先善暹,師從雲門四世延慶子榮。
當代高僧初次面見佛印禅師後,就給予了他高度評價:“骨格似雪窦,後來之俊也。”
二十八歲,佛印禅師被人稱作:“英靈的納子”,有着英明靈秀的贊賞,往後的四十年間,佛印禅師在許多寺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德化廣被,為人稱頌。
佛印禅師與蘇東坡
蘇轼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當時的北宋朝廷中,著名的文學家司馬光重拜相位,就是那個砸缸的司馬光。
司馬光将新法全盤廢除,蘇轼卻持反對意見,他認為,不能全盤否認新法,應該差別對待,是以與司馬光激烈對峙,蘇轼再度被貶瓜州。
蘇轼喜歡佛教,但卻不愛與和尚打交道,當時的瓜州有一位名氣非常大的和尚名叫佛印,蘇轼聽到後有些不服氣,于是就親自去見一見這位佛印禅師。
蘇轼認為,和尚都是弄虛作假之輩,世間哪有什麼得道高僧,都是為了騙取普通人的香火錢罷了。
于是,到了佛印禅師面前,蘇轼高談闊論,從皇帝說到文武百官,從國家大事說到為人之道,說了一大堆,但佛印卻隻是靜靜聽着,什麼話都不說。
蘇轼内心更加瞧不上佛印,于是就對佛印說,你就是一個沒有真才實學的騙子罷了。
佛印微微一笑,沒有作答。
蘇轼于是又問道:“在你眼中,我蘇大學士又是什麼人呢?”
佛印聽後并沒有诋毀蘇轼,反而稱贊蘇轼為:“是一個很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老納自愧不如!”
回到家後,蘇轼将事情得意地告訴蘇小妹,蘇小妹大笑,蘇轼不解,小妹說道:“你如此貶低人家,人家卻并不發怒,反而稱贊你,你認為到底是誰有休養呢?”
蘇轼聽後恍然大悟,從此與佛印大師成了莫逆之交。
積善人家慶有餘
佛印禅師雖然是一位高僧,但他卻頓頓都離不開酒肉。
這日,佛印正在廟中吃烤魚,好巧不巧的是,蘇轼前來登門拜訪,慌亂之下,佛印将烤魚藏在了大磬(木魚)之下。
魚雖然被佛印給藏了起來,但蘇轼一進來,就聞到了滿屋子的烤魚味,頓頓意味深長地看了佛印一眼。
此時的佛印,并沒有發現蘇轼已經看出來,一如平常般地與蘇轼談笑風生。
蘇轼雖然表面附和着,心中卻在暗自盤算,要讓佛印自己将魚給乖乖拿出來。
片刻後,蘇轼計上心頭,向佛印禅師問道:“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麼?
佛印禅師不假思索地答道:“積善人家慶有餘。”
剛剛答出,佛印就暗道不妙,要知道,蘇轼可是當朝的大才子,怎麼可能連這都不知道呢?
果然,蘇轼哈哈大笑地說道:“既然磬(慶)裡有魚(餘),那就積點善,趕緊拿出來共享吧”!
佛印禅師聞言,搖頭輕笑,沒想到蘇轼早就知道了,于是,佛印禅師便将魚肉和美酒又拿了出來,二人對坐暢飲了起來!
參考資料:《蘇轼與禅宗》,圖檔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