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款國産新冠“特效藥”來了,定價卻成了難題

首款國産新冠“特效藥”來了,定價卻成了難題

文/石晗旭

已現身于77個國家和地區、“正在以我們在以前的任何變體中都沒有見過的速度傳播”(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語)的新變異株——奧密克戎,還是來了。

就在這兩日,天津、廣州相繼報告境外輸入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者。

一個好消息是,首個國産新冠“特效藥”剛剛通過國家藥監局緊急審批,臨床資料顯示其可以将病人的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80%。日前,其研發方之一騰盛博藥公告稱,體外試驗中和資料表明,該新冠中和抗體聯合療法保持對奧密克戎的中和活性。

國内疫苗企業智飛生物及科興亦先後宣布,完成三針疫苗接種,對奧密克戎仍具中和能力。

至此,“苗+藥”雙雙在手,眼下再次緊張的防疫形式似乎能得以緩解。

令人頗為關注的是,這款首個獲批的“特效藥”價格似乎不會太便宜。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該聯合療法的定價為8000元/人。

不過,騰盛博藥在釋出會上并未承認該定價。公司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羅永慶表示,“針對政府戰略儲備和采購進行了讨論,目前尚在推進中”。

“眼下來看,基本是國家采購可能性大,然而,從中和抗體的研發、制備、生産成本,以及如今國内留存及新增的确診病例數來看,該療法的定價最終究竟如何尚未可知”,業内人士透露。同時,究竟如何采購,或進入醫保目錄後自費比例等如何,還需要等待政府的測算結果。

該業内人士推測,政府介入後,8000元的價格可能降幅達到70%。“甚至可能還不止”,一家生物藥企業價格與市場準入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國内終于有了“特效藥”

當下,中國新冠疫苗全程接種覆寫人口比例已達到82.5%。但近幾輪疫情中,突破病例(即完成接種後感染确診者)的不斷出現,以及新變異株的現身,令人無比期望一款新冠特效藥能出現來兜底。

國際上,默沙東開發的口服新冠藥莫努匹韋(Molnupiravir)已經在英國獲批上市,輝瑞的Paxlovid最近剛剛更新的臨床最終分析資料顯示,該藥能夠将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降低接近90%。

國内藥企也已認證多種技術路線研制出新冠特效藥,并紛紛進入臨床。萬衆期待下,中國首個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冠藥終于在上周通過國家藥監局緊急審批,适用于治療成人及青少年輕型和普通型且伴有進展為重型高風險因素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具體來看,該“特效藥”由兩種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及羅米司韋單抗——構成,均是從新冠肺炎康複患者血清中分離篩選出來的。

根據羅永慶介紹,該聯合療法的兩種抗體結合了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受體結合區RBD的不同表位,除了阻止新冠病毒S蛋白和人體ACE2受體結合外,還能阻止二者集合後的細胞膜融合,進而更大程度阻斷病毒進入人體細胞。

該中和抗體聯合療法的臨床III期成績較為亮眼。在對全球六個國家的847位存在進展為重型(住院或死亡)新冠肺炎風險的輕中度患者進行随機雙盲對照試驗後,結果顯示,該療法可以将病人的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80%,且用藥組患者沒有死亡,而安慰劑組有9例死亡。

要知道,默沙東最新公布的一項臨床資料顯示,莫努匹韋僅讓患者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了30%。

騰盛博藥自今年5月深圳出現疫情後,先後向廣州、瑞麗、南京、揚州等地區捐贈了藥物,臨床治療案例近900例。“臨床醫生回報都很積極,用藥以後病人的症狀得到緩解,病毒下降、免疫名額上升”,羅永慶表示。

更為可觀的是,該療法的半衰期可以到76天至兩三個月左右,也就是說其在血液裡有效濃度的維持時間較長。這意味着給人體提供的保護将更為持久。

日前,騰盛博藥更是釋出公告稱,新的體外嵌合病毒試驗顯示,該聯合療法保持了對奧密克戎的中和活性。

定價困境

然而,此前有報道指出該聯合療法8000元/人的定價,令大衆對其可及性表示擔憂。

雖然騰盛博藥首席财務官李安康表示,現在定價“還沒有确定,仍在和政府溝通。定價和政府采購量等因素都有關系”,但不便宜的價格并不出人意料。

如果以美國為參考,政府采購的再生元新冠中和抗體聯合療法,平均每劑價格達到2100美元,合人民币超過13000元。

要知道,刨除早期研發的投入,僅臨床III期試驗的成本就可能高達幾億元。今年9月,騰盛博藥還曾宣布追加1億美元用于推進該聯合療法在全球注冊申請和商業化程序,研發投入之大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抗體藥從細胞培養、純化到制劑的工藝比較複雜,生産成本亦十分高昂。

據相關人士介紹,為騰盛博藥生産藥物的藥明生物,在12000升規模下,每克抗體藥的生産成本在80美元/克以内,且“生産規模越大價格越低”。騰盛博藥的聯合療法為每人注射一針1g安巴韋單抗+1g羅米司韋單抗,理想情況下生産成本也要超過1000元。

“生物藥的生産成本規模效益非常顯著”,前述價格與市場準入負責人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而在中國動态清零的防疫階段中,即便本輪自滿洲裡而起的疫情,再到最近的浙江疫情有所起伏,但患者基數仍舊很小,國内對中和抗體藥物的需求量恐怕也十分受限,這将讓成本很難進一步下降,市場規模亦十分有限。

考慮到作為新冠治療藥物的特殊性,國家采購可能性極大,但業内人士綜上分析認為采購量也并不會太大。因而價格降幅能到何種程度,目前仍未可知。

結合此前PD-1醫保談判的價格,有業内人士認為騰盛博藥的聯合療法采購價降幅也可能超過70%。

前述價格與市場準入負責人則認為降價幅度可能更大。在他看來,國家采購要做藥物經濟學測試,看這款藥帶來的獲益究竟有多大,能多大程度縮短病程、将原本的新冠患者治療費用節省下多少。

“目前從臨床角度來看,中和抗體并非革命性療法,并不能替代此前的所有治療手段”,該負責人因而較為悲觀。

也正因如此,對患者而言,最終将以何種價格、何種方式使用該藥,目前都尚不明确。

而對企業來說,更低的價格、有限的市場,其承受的财務壓力顯然很大。但這樣的困境也并非全無出路。

以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的阿斯利康長效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為例,其獲批的适應症為用于特定成人和青少年的暴露前預防。“雖然都是中和抗體,但治療和預防的應用從市場規模來說有很大差别,在中國甚至可能是一個幾百人與上千萬人的差距”,前述負責人表示。

實際上,騰盛博藥透露,公司也正在預防适應症方面探究臨床證據,以滿足有緊急預防需要、有免疫缺陷或是對疫苗反應不佳人群的預防保護需求。

這也是中和抗體相比小分子口服藥的一個優勢,“讓一個健康人長期服用小分子藥物作為預防的可能性不大,但長效的抗體打一針至少可以保護6~9個月以上,在預防方面的潛力是很大的”,李安康表示。

另外,據李安康介紹,騰盛博藥的新冠中和抗體聯合療法已于10月向美國FDA送出緊急使用授權申請,預計在不久的将來能夠獲批。一旦獲批,其在美國的定價将對标現在的2100美元/人,國際銷售或許将能緩解其不小的現金流壓力。

當然,在當下美國已有3款中和抗體或組合療法拿到緊急使用授權的情況下,後來者究竟将如何切一塊蛋糕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