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女子妝發的發展演變,看唐朝國運的興盛衰敗

“口紅效應”是一種十分有趣的經濟現象,在美國,由于經濟蕭條,人們買不起較貴的奢侈品,而女性為了緩解購買奢侈品的欲望,将注意力轉移到了比較廉價并且能提高生活品質的口紅身上,這對消費者起到了一種安慰作用。除此之外,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正處于經濟大蕭條時期,而此時,卻是好萊塢電影行業發展的巅峰。

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出,一些微小的事物或者日常現象,能夠展現出大局面的發展,微觀事物決定着宏觀。

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這樣的例子,發生在唐朝時期。唐朝女子的妝發演變,無時無刻不在展現着唐朝的國運。

從女子妝發的發展演變,看唐朝國運的興盛衰敗

一、初唐:女子妝發明豔利落

在唐朝初期(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女子的發型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半翻髻、驚鴻髻、初唐式高髻、反绾髻、雙環望仙髻等等。這些發髻的共同特點都是向上梳的,頭發底部紮實,上部高高的聳立,并且加以簡單的裝飾品搭配,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自然美,與初唐的百廢待興相對應。

唐朝曆經了五胡亂華以及南北對峙等種種動亂,最終建立起大一統王朝,人們終于有了自己的家園。這種對于朝代的歸屬感以及對未來生活的向往,讓女子們産生了極大的自信心,而她們将頭發越梳越高,也正是将這種自信展露出來。

從視覺上來看,這些發髻大多十分緊實,外表十分利落明豔,并不拖沓,将唐朝女性的英姿飒爽展現得淋漓盡緻。

而初唐時期,女子的妝容也相容着其他民族的裝飾手段。由于初唐時期統治者實行着民族多元化的政策,是以在初唐的街道上,女子的打扮是多種多樣的。

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女子的眉毛上,李唐統治者有着一定的鮮卑血統,他們大多數人性格豪邁。而女子的眉毛大多是“闊眉”,很長,也很濃,并不是彎彎的柳葉眉。這個從貞觀年間閻立本所繪的《步辇圖》中,就可以看到婦女多畫此眉妝。

除此之外,初唐時期的女子妝容十分濃厚豔麗,展現着初唐時期國家的生機勃勃。

從女子妝發的發展演變,看唐朝國運的興盛衰敗

二、盛唐:女子妝發濃烈豔麗

無論是貞觀之治,還是開元盛世,都讓唐朝成為了一個國運昌盛的朝代。盛唐時期,在中國曆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甚至唐朝由此被世人稱為中國曆史上最為繁榮的朝代。萬邦朝拜,此時的唐朝處于舞台中心,接受着來自四面八方的贊譽。

而在盛唐時期,女子的發型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盛唐式高髻、倭堕髻、球形髻、扁形髻等。盛唐時期的女子,喜歡将頭發平梳,并在頭發上插梳子,或者裝飾精美的珠寶玉飾。女子的頭發所占的空間面積十分大,裝飾的十分雍容華麗。

在視覺條件下,盛唐時期的女子發型,看上去十分端莊平實,這深刻地展現着盛唐時期,國家昌盛繁榮,并且女子頭上華貴的裝飾品,也展現着國家的富貴強盛。

唐朝實行民族多元化,包羅萬象,在民族融合之下,唐朝女子的發型也逐漸展示多民族化,比方說回鹘髻、烏蠻髻、抛家髻,就是典型的胡妝發飾。

那麼盛唐時期的女子妝容是怎樣的呢?

盛唐時期女子的妝容十分濃重,底妝必須要白,而且是特别的白,還必須搭配紅豔的腮紅,嘴巴也一定要紅,額頭上要畫上顔色鮮亮的花钿。流行的眉型則是長、細、淡,如蛾眉、遠山眉、青黛眉等。白居易《上陽人》中的“青黛點眉眉細長,天寶末年時世妝”,就有此描述。

放在現代看來,這樣的妝容似乎慘不忍睹,但是在盛唐時期,這便是女子最美的樣貌。

唐朝有一位詩人叫做王建,他曾經這樣描寫盛唐時期女子卸妝的過程:“舞來汗濕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歸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裡撥紅泥”。試想一下,究竟是多麼濃的紅妝,才會在洗臉盆中洗出來“紅泥”。

有史書曾經記載,楊貴妃每年花費在胭脂上的錢,就要上百萬兩,這足以展現盛唐時期女子妝容的濃厚以及她們對化妝的熱愛。盛唐時期女子的發髻成熟端莊,妝容的豔麗濃厚,足以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繁榮安定以及富足。

從女子妝發的發展演變,看唐朝國運的興盛衰敗

三、中晚唐:女子妝發松散誇張

熟悉曆史的讀者都知道,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唐玄宗晚年縱情聲色,統治階層沖突日益加深,而腐朽的統治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負擔,社會沖突不斷加劇,安史之亂随之爆發。這場内亂讓唐朝的人口迅速流失,國力也随之銳減,唐朝由此衰敗。

在中晚唐時期,女子的發髻主要有以下幾個種類:從髻、堕馬髻、中晚唐式高髻、鬧掃妝髻。白行簡曾經這樣評價鬧掃妝髻,他在《三夢記》中寫道:“唐末宮中髻,号鬧掃妝,形如焱風散鬈,蓋盤鴉、堕馬之類。”

中晚唐時期的女子發髻大多重疊複雜,打理起來甚至需要好幾個時辰,并且在頭發上面需要點綴各種華麗的珠寶,奢靡程度可見一斑。這一時期的女子發型,甚至要比盛唐時期的女子發髻還要華貴奢侈。但這并不代表着唐朝的盛景還能延續,而是展現出唐朝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中晚唐時期的女子,發髻大多厚重,甚至行走都需要别人攙扶,她們所流露出的,是一種慵懶乏力的感覺。那麼同時,中晚唐時期的女子,妝容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我們先來看一首白居易的詩《時世妝》:“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妝成盡似含悲啼。圓鬟無鬓堆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昔聞被發伊川中,辛有見之知有戎。元和妝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

這首詩描繪了中晚唐時期女子的一種妝容“啼妝”,此時女子的臉上不再塗白并抹腮紅,而是将嘴唇塗黑。八字眉再次興起,和烏唇、椎髻一道形成了“三合一”特色的“元和時世妝”。李商隐對此有詩“壽陽公主嫁時妝,八字宮眉額捧黃”。

不言而喻,這種妝容便展現出當時社會的現狀,隻是女子用妝容将她們心中所想的表達出來罷了。

從女子妝發的發展演變,看唐朝國運的興盛衰敗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美一直都是人類所追求的。尤其對于女子來說,女為悅己者容,這句話分外貼切。在封建古代由于政治等因素,女子需要受思想等級的制約,并不能完全的放開手腳去追求。而在現代,無論是年紀大還是年紀小的女子,都擁有着追求美的權利,這是一種時代的幸福,同時也是一種時代的進步。

唐朝女子妝發随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在演變,時而雍容華貴,時而濃烈奔放,但這一切,也得益于唐朝的經濟文化發展。

唐妝之美,便在骨子裡就散發出來的一種自信,它是那一個昂揚時代的見證,更是對美的一種诠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