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古代人誰的生活品質最高,相信不少人都會脫口而出,皇上呗。
然而,就有這麼一位皇帝,堅定地執行節約節約再節約的大政方針,讓自己過得猶如乞丐,怕是葛朗台先生看見了他,也會自歎不如的。

1
這位超級摳門的皇帝就是清朝的道光皇帝。
在道光皇帝還是皇子的時候,跟着他老爸嘉慶帝去關外感受了下祖先艱苦樸素的生活。
不得不說,這次和爸爸一起的旅行,給道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顆勤儉節約的種子,就在道光心裡生了根。
回京後,道光就讓人把他屋子裡除了床和桌椅以外的家具全搬走了,發誓要拿祖先當偶像,向着祖先好好學習。
當然,道光要學習的,可不是努爾哈赤的豐功偉績,而是學習祖先在關外時不得不接受的艱苦生活。
和現代有些人喜歡自虐一樣,道光節約起來,對自己可毫不手軟。不過這倒不是道光有什麼變态傾向,而是他剛好遇到了清王朝走下坡路的時刻,處處花銷都大,偏偏财政又緊張,這才把道光逼成了“節儉癖”。
2
道光當了皇帝後,愛節儉的習慣有增無減,外面的軍費開支不能動,道光就向自己家的花銷下手了。
道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每年宮廷開支從四十萬兩縮減到二十萬兩。對于道光來說,節約錢是第一位的,至于日常生活嘛,當然怎麼省錢怎麼來。
道光可以接受節約型生活,内務府的人可不願意啊。這是因為曆來皇家的開支就是一本巨大的糊塗賬,而這正是内務府一項重要的收入,現在道光把預算一下子縮減一半,内務府哪裡還有什麼油水可撈。
于是内務府的人急忙去告訴道光,這個預算根本不夠生活費啊。可道光早就想好辦法了。
據《清史稿》記載說:“道光衣非三浣不易”,就是說道光的龍袍一個月才洗一次。這還不算,道光還下令今後他和皇後都不過生日了,也節約點生日經費。同時,他要求嫔妃平時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宮中除太後、皇帝、皇後以外,非節慶不得食肉。
就連公主出嫁,道光也舍不得花錢,下令總費用不得超過2000兩銀子,搞得道光朝的驸馬們也個個窮的空前絕後。
此外,為了節約點夥食費,道光經常讓太監去宮外買燒餅回來,他和皇後就着燒餅下涼水,一吃就是一整天。
廉潔的皇帝不少,可是廉潔成道光這樣的可沒有。道光為了給處處都要用錢的清王朝節約點銀兩,真可謂把節約兩字發揮到極限了。
3
作為有“節約癖”的皇帝,光是縮減宮中預算怎麼夠,道光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将他的衣服全都穿到爛了也舍不得扔,打上更新檔繼續穿。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百官們一看皇上一身更新檔的來上朝,宛如小說中的丐幫幫主,那自己怎麼也得和皇上同甘苦共患難,表示表示忠心呀。
于是乎,百官立刻争先恐後的購買舊衣破褲,這突如其來的生意弄的京城的舊衣鋪生意無比興隆,舊衣價格一度比新衣高出2倍。
這一來,當時的京城中,穿新衣的都是老百姓,穿舊衣的反而是官員,官位越大,衣服越舊更新檔越多。
高昂的舊衣價格連一些工資低的官員都消費不起了,可是為了向皇上學習又不得不穿舊衣,一些官員隻能在新衣上打更新檔或是故意塗抹油膩物質做舊,以達到舉國上下,共同發揚艱苦節約美德的效果。
這些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道光是不知道的。
他隻對自己滿朝文武都穿着舊衣爛衫來上朝非常滿意,似乎這猶如丐幫大會一般的場面正好說明了道光治國有方,帶頭節約效果顯著。
其實,這些官員隻是上朝時穿穿破衣服而已,他們私下的生活,一如既往的奢華。道光看到的一切節儉之像,都隻是大臣們心照不宣的演給道光看的一場戲罷了。
4
道光深知自己長在宮牆之内,對市場價格不敏銳,為了克服這個缺點,他常常向大臣們打聽物價。比如哪裡有打折處理商品了,又或者哪裡的小商小販能砍價了,這些都是道光喜歡聽的事情。
有一次,武英殿大學士曹振镛來找道光談公務,道光看見曹振镛褲腿上的更新檔,随口問道“這更新檔花了多少銀兩啊?”
曹振镛縱橫官場多年,當然知道内務府的人要靠這個吃回扣,但他卻不知道回扣是多少,于是他心想着把價格說高點總沒錯。
當時的一件新衣服需要三錢銀子,曹大人心一橫,告訴道光這更新檔得三兩銀子。
結果道光大吃一驚,說“内務府給朕報了1000兩銀子,你這居然才三兩!”說着,就叫人喊内務府的人來問話。
不一會,内務府就來人解釋了,隻聽來人對道光說:“皇上用的更新檔,自然是最好的。這更新檔是我們去請蘇州織造精心修補的,連花紋都要完全對上。為了這一個更新檔,不知道用廢了多少布,這一千兩銀子都是少的,還不算我們去蘇州的差旅費呢。”
道光一聽,心疼壞了。從此衣服拿給後宮的老婆幫忙補,再也不敢讓内務府出手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内務府總管皇宮的事務,向來靠着皇家工程賺外快,道光的節儉行為雖然造成了内務府一時賺錢不易,但内務府很快就變着花樣從其他方面找補回來了。畢竟在當時的遊戲規則下,很難因為道光一個人的節儉而改變全局。
5
道光雖然崇尚節儉,但對于國家經濟危機并沒有很明顯的改善。雖然道光本人節約了一點經費,可這些錢對于當時處處需要錢的大清王朝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
同時,道光朝的吏治極為腐敗,道光和一些大臣在朝堂上的節儉之風,并沒有改變整個吏治環境。
道光作為皇帝,需要做的是對整個國家進行系統的财政改革,而不是在日常消費中锱铢必較。可惜道光不懂這個道理,一味的舍本逐末,國家沒有強大起來,反而把自己弄成了史上最摳門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