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古代人谁的生活质量最高,相信不少人都会脱口而出,皇上呗。
然而,就有这么一位皇帝,坚定地执行节约节约再节约的大政方针,让自己过得犹如乞丐,怕是葛朗台先生看见了他,也会自叹不如的。

1
这位超级抠门的皇帝就是清朝的道光皇帝。
在道光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跟着他老爸嘉庆帝去关外感受了下祖先艰苦朴素的生活。
不得不说,这次和爸爸一起的旅行,给道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颗勤俭节约的种子,就在道光心里生了根。
回京后,道光就让人把他屋子里除了床和桌椅以外的家具全搬走了,发誓要拿祖先当偶像,向着祖先好好学习。
当然,道光要学习的,可不是努尔哈赤的丰功伟绩,而是学习祖先在关外时不得不接受的艰苦生活。
和现代有些人喜欢自虐一样,道光节约起来,对自己可毫不手软。不过这倒不是道光有什么变态倾向,而是他刚好遇到了清王朝走下坡路的时刻,处处花销都大,偏偏财政又紧张,这才把道光逼成了“节俭癖”。
2
道光当了皇帝后,爱节俭的习惯有增无减,外面的军费开支不能动,道光就向自己家的花销下手了。
道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每年宫廷开支从四十万两缩减到二十万两。对于道光来说,节约钱是第一位的,至于日常生活嘛,当然怎么省钱怎么来。
道光可以接受节约型生活,内务府的人可不愿意啊。这是因为历来皇家的开支就是一本巨大的糊涂账,而这正是内务府一项重要的收入,现在道光把预算一下子缩减一半,内务府哪里还有什么油水可捞。
于是内务府的人急忙去告诉道光,这个预算根本不够生活费啊。可道光早就想好办法了。
据《清史稿》记载说:“道光衣非三浣不易”,就是说道光的龙袍一个月才洗一次。这还不算,道光还下令今后他和皇后都不过生日了,也节约点生日经费。同时,他要求嫔妃平时不得穿锦绣的衣服。宫中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节庆不得食肉。
就连公主出嫁,道光也舍不得花钱,下令总费用不得超过2000两银子,搞得道光朝的驸马们也个个穷的空前绝后。
此外,为了节约点伙食费,道光经常让太监去宫外买烧饼回来,他和皇后就着烧饼下凉水,一吃就是一整天。
廉洁的皇帝不少,可是廉洁成道光这样的可没有。道光为了给处处都要用钱的清王朝节约点银两,真可谓把节约两字发挥到极限了。
3
作为有“节约癖”的皇帝,光是缩减宫中预算怎么够,道光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将他的衣服全都穿到烂了也舍不得扔,打上补丁继续穿。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百官们一看皇上一身补丁的来上朝,宛如小说中的丐帮帮主,那自己怎么也得和皇上同甘苦共患难,表示表示忠心呀。
于是乎,百官立刻争先恐后的购买旧衣破裤,这突如其来的生意弄的京城的旧衣铺生意无比兴隆,旧衣价格一度比新衣高出2倍。
这一来,当时的京城中,穿新衣的都是老百姓,穿旧衣的反而是官员,官位越大,衣服越旧补丁越多。
高昂的旧衣价格连一些工资低的官员都消费不起了,可是为了向皇上学习又不得不穿旧衣,一些官员只能在新衣上打补丁或是故意涂抹油腻物质做旧,以达到举国上下,共同发扬艰苦节约美德的效果。
这些猫腻,道光是不知道的。
他只对自己满朝文武都穿着旧衣烂衫来上朝非常满意,似乎这犹如丐帮大会一般的场面正好说明了道光治国有方,带头节约效果显著。
其实,这些官员只是上朝时穿穿破衣服而已,他们私下的生活,一如既往的奢华。道光看到的一切节俭之像,都只是大臣们心照不宣的演给道光看的一场戏罢了。
4
道光深知自己长在宫墙之内,对市场价格不敏锐,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他常常向大臣们打听物价。比如哪里有打折处理商品了,又或者哪里的小商小贩能砍价了,这些都是道光喜欢听的事情。
有一次,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来找道光谈公务,道光看见曹振镛裤腿上的补丁,随口问道“这补丁花了多少银两啊?”
曹振镛纵横官场多年,当然知道内务府的人要靠这个吃回扣,但他却不知道回扣是多少,于是他心想着把价格说高点总没错。
当时的一件新衣服需要三钱银子,曹大人心一横,告诉道光这补丁得三两银子。
结果道光大吃一惊,说“内务府给朕报了1000两银子,你这居然才三两!”说着,就叫人喊内务府的人来问话。
不一会,内务府就来人解释了,只听来人对道光说:“皇上用的补丁,自然是最好的。这补丁是我们去请苏州织造精心修补的,连花纹都要完全对上。为了这一个补丁,不知道用废了多少布,这一千两银子都是少的,还不算我们去苏州的差旅费呢。”
道光一听,心疼坏了。从此衣服拿给后宫的老婆帮忙补,再也不敢让内务府出手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内务府总管皇宫的事务,向来靠着皇家工程赚外快,道光的节俭行为虽然造成了内务府一时赚钱不易,但内务府很快就变着花样从其他方面找补回来了。毕竟在当时的游戏规则下,很难因为道光一个人的节俭而改变全局。
5
道光虽然崇尚节俭,但对于国家经济危机并没有很明显的改善。虽然道光本人节约了一点经费,可这些钱对于当时处处需要钱的大清王朝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同时,道光朝的吏治极为腐败,道光和一些大臣在朝堂上的节俭之风,并没有改变整个吏治环境。
道光作为皇帝,需要做的是对整个国家进行系统的财政改革,而不是在日常消费中锱铢必较。可惜道光不懂这个道理,一味的舍本逐末,国家没有强大起来,反而把自己弄成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