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經幾代人才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西晉”,為何存在時間如此之短

公元265年,司馬懿之孫,晉武帝司馬炎成功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了晉朝。鹹甯六年(公元280年),晉朝又滅亡東吳,使得九州大地曆經漢末三國混戰後再度歸于一統。

統一全國而春風得意的晉武帝司馬炎和那些被大肆封賞的功勳貴族們所想不到的是,西晉朝廷的統一不過是昙花一現,他們眼中的繁華盛世在接下來不到五十年的時間裡便煙消雲散。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西晉的統一不能長久的維持下去呢?

曆經幾代人才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西晉”,為何存在時間如此之短

圖1司馬炎(236年-290年)

提起導緻西晉滅亡的原因,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便是八王之亂。話說司馬炎建立晉朝後,有感于曹魏因宗室諸侯力量薄弱,使得司馬家很容易的就取而代之,為了避免再上演一出“禅位”的戲碼,司馬炎便有意改革分封制。覺着外人(士族)不靠譜隻能靠親戚的司馬炎一口氣封了二十七個自家的諸侯王。并且一反漢朝削弱地方諸侯的做法,不僅給了諸侯王們行政之權,還令其掌握大量軍事武裝,為後來的動亂埋下了伏筆。

等到晉武帝司馬炎一死,這一波自家人便立馬鬧騰了起來。先是司馬懿的兒子汝南王司馬亮同司馬炎的嶽父楊駿火拼,然後司馬亮又被司馬炎的兒子楚王司馬玮所殺,緊接着司馬玮又被賈南風(賈後)所殺。沒過多久,賈後又想殺掉非其所出的太子司馬遹,心懷鬼胎的趙王司馬倫則借機引誘賈後殺掉太子。

太子被害後,他又以賈後害死太子為名帶兵入宮,盡殺賈氏一黨,自己做了皇帝,而其他各地手握重兵的宗王們自然不服,于是戰争烈度更強的八王之亂的第二階段便開始了,諸王們紛紛參戰,使得西晉的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以至于祖逖不禁感歎道:“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藩王争權,自相誅滅,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

曆經幾代人才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西晉”,為何存在時間如此之短

圖2司馬衷(259年-307年),即晉惠帝

而晉武帝在繼承人選擇上所犯的錯誤,更是加劇了西晉朝廷的混亂。因為,他的繼承人便是那位在曆史上因“何不食肉糜”而出名的晉惠帝司馬衷。司馬衷本是晉武帝的次子,其母為武元皇後楊豔。他的智力有些問題,但因武帝長子司馬軌早夭,是以司馬衷九歲時便被早早的立為皇太子。

《晉書》曾記載,說晉武帝曾出題考太子,太子妃賈南風就請人替太子拟好答案,晉武帝看到後就覺着自己兒子雖然不聰明,但基本能力尚可,就放心傳位與他。試想一下,晉武帝也算是一代雄主,難得真的不了解自己兒子有幾斤幾兩嗎?其傳位于司馬衷,或許是因以下兩個原因。首先,司馬炎也曾感到司馬衷“不堪奉大統”,心裡很是沒底,但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皇後時,指望着“母以子為貴”的楊皇後用一句“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便頂了回去,司馬炎對這個老傳統也無可奈何。

曆經幾代人才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西晉”,為何存在時間如此之短

圖3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其二,司馬衷雖有些癡傻,但他卻有一個很聰明的兒子司馬遹,晉武帝曾在上朝時誇他有高祖司馬懿之風,并且說:“此兒當興我家”。晉武帝做了這樣一個判斷,即太子癡傻不要緊,等到皇孫繼位後國家就會振興。然而晉武帝的想法太過于理想,忽視了那位貌醜性妒的太子妃賈南風。果不其然,日後賈南風因擔心非其所出的司馬遹會危害自己,便誣陷他謀反并将其害死。

得位不正,讓司馬家的朝堂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妥協。司馬家本身就是世家出身,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事變逐漸掌控了曹魏的朝政,但曹魏中的一些實力派對此并不買單,甚至多次起兵反抗。是以,後來的司馬師,司馬昭一方面對于反抗的勢力予以鎮壓,另一方面,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不斷地通過封賞來拉攏人心。于是,等到司馬炎建國後,除了給予這些士族門閥采取更多的封賞外,還對他們格外放縱。使得奢侈腐敗之風大行,同時手握大權,無所顧忌的士族們不再關心國事,反而好起了清談之風。

曆經幾代人才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西晉”,為何存在時間如此之短

圖4石崇(249年—300年),字季倫,小名齊奴

晉朝的腐化奢侈,最有名的莫過于石崇王恺二人鬥富,但晉武帝司馬炎不但不加以制止這種惡劣風氣,反而采取鼓勵放縱的态度。據《世說新語》記載,除了和王恺鬥富外,石崇還曾在舉辦宴會的時候用美人勸酒,公卿們若飲酒不盡,就要斬美人。有一次丞相王導和大将軍王敦出席酒宴,王導不能喝酒,但為了不讓敬酒的女子被殺,還是喝了下去。王敦本身就能喝酒,卻偏偏不喝,即“每至大将軍,固不飲,以觀其變。”沒想到石崇是以連斬三人,王敦卻“顔色如故,尚不肯飲”。一旁的王導不忍心看女子們被殺,便勸王敦喝下去,結果王敦卻說:“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殺的都是他的人,和你有什麼關系)

如果公卿貴族們奢侈成性,但卻勤理政務,西晉也許尚不會如此快速滅亡。但當士族們大權在握,無所顧忌的時候,他們一方面享受着奢侈的生活,一方面又開始大談“玄風”。個個以清談為榮,恥與辦理政務。以至于後來西晉滅亡時,清談派領袖,重臣王衍被害前感歎道:“嗚呼!吾曹雖不如古人,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

曆經幾代人才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西晉”,為何存在時間如此之短

圖5西晉版圖

最後,錯誤的民族政策加速了西晉滅亡的程序。自東漢末年起,塞外的少數民族們便開始内遷,主要有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族。内遷的少數民族人數很多,他們遷入後與漢人雜居,雖然很多部族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漢化,但在内遷諸族中有一些還尚處于野蠻狀态。經過若幹年的繁衍,到了西晉時,已經達到了“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狀态。

但當時的漢人公卿士大夫們卻将這些内遷諸族當做奴隸使用,甚至當時很多官員貴族大量擄掠胡人,賣到東部當奴隸。後來建立了後趙并稱霸北方的羯人石勒就曾被并州刺史司馬騰抓住賣為奴隸,這都使得胡漢沖突異常尖銳。當時的匈奴左賢王劉宣非常向往漢文化,曾刻苦學習,精通《詩》,《書》,但在那種情況下,也曾說:“晉為無道,奴隸禦我”。至于底層胡人更是“怨恨之氣,毒于骨髓”。而八王之亂導緻北方漢族人口大量減少,司馬家的諸王又紛紛引用異族的力量,終于導緻了内遷各族的全面反叛,西晉由此快速滅亡,五胡亂華的時代悲劇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