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謂千奇百怪到底有哪些規律

中國古代帝王在去世後,一般都要上谥号和廟号。谥号是對帝王一生的總結概括,廟号是在太廟裡給帝王的稱号。

楊堅的谥号是“文”,廟号是“高祖”,總的稱乎就是“高祖文皇帝”。他的兒子楊廣谥号是“炀”,廟号是“世祖”,全稱是“世祖炀皇帝”。

大家在曆史課本裡看到的對皇帝稱号的不同,其實是使用稱乎的不同。谥号和廟号都是帝王去世後才有的,對活着在位的皇帝則要稱呼“皇上、陛下、官家、萬歲爺、尊号、年号”等等。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謂千奇百怪到底有哪些規律

??????????????????????????????????????????????楊堅

我們可以從大家最熟悉的清朝十二帝說谥号和廟号,清朝十二帝分别是:

1.努爾哈赤:??太祖武皇帝

2.皇太極:???太宗文皇帝

3.順治帝福臨:世祖章皇帝

4.康熙帝玄烨:聖祖仁皇帝

5.雍正帝胤禛:世宗憲皇帝

6.乾隆帝弘曆:高宗純皇帝

7.嘉慶帝颙琰:仁宗睿皇帝

8.道光帝旻甯:宣宗成皇帝

9.鹹豐帝奕詝:?文宗顯皇帝

10.同治帝載淳:穆宗毅皇帝

11.光緒帝載湉:德宗思皇帝

12.宣統帝溥儀無谥号和廟号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謂千奇百怪到底有哪些規律

谥号是對人一生的概括,具有蓋棺定論的性質。一般情況下,“文、武、章、仁、景”等都是好的谥号,“炀、哀、悼”等是較差的谥号。有一個谥号比較有意思,那就是漢獻帝劉協的谥号。劉協的谥号是“孝獻皇帝”。很多人以後獻的意思是把江山獻出去,正好對應漢獻帝禅讓給魏文帝曹丕的事實,其實并不是這樣。“獻”的意思是“博聞多能,惠而内德”,是一個非常好的谥号。

曆史書對不同朝代皇帝的稱呼是有變化的。

1.谥号時代:

秦朝隻有兩世,秦始皇和秦二世。從漢到隋大多是以谥号稱,比方說:漢文帝,漢武帝,漢光武帝,魏武帝,魏文帝,晉武帝,劉宋武帝,隋文帝,隋炀帝,等等。在這裡,劉邦的情況比較特殊,劉邦全稱是“漢太祖高皇帝”。大家一般都稱呼其為漢高祖,認為是廟号,其實“高”是劉邦的谥号,準确稱呼是“漢太祖”或者“漢高帝”。

2.廟号時代:

從唐朝以後到元朝,皇帝的稱号大多以廟号相稱。比方說,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太宗,宋高宗,遼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元世祖,等等。

?3.年号時代:

到了明清兩朝,皇帝的年号一般隻有一個,是以大多以年号相稱。這個大家就很熟悉了。比如:洪武,永樂,萬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等。

當然了,不同時代曆史上對皇帝的稱号一直在變化。這其中也是有一定原因的。谥号注重的是皇帝本人的德行;廟号看中的是皇帝在家族中的位置;年号則是皇帝對于百姓的作用,因為年号是用來紀年的,天下人都在用。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謂千奇百怪到底有哪些規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