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耗時最長工程,從春秋造到了21世紀,曆經2500年,至今仍在建

中國有着悠久曆史,在數千年歲月長河當中,有很多王朝都留下了屬于自己的足迹,比如說被稱之為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萬裡長城,最初它起建于春秋戰國,趙秦燕等國憑借此抵禦匈奴以及其他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将其連接配接成了萬裡的城牆,在唐漢期間多有鞏固,到了明朝,山海關更是成為了抵禦後金人最為堅固的堡壘,使其數十年不能越雷池一步。如今我們看到的絕大部分城牆,正是明朝時期所修建的。

中國耗時最長工程,從春秋造到了21世紀,曆經2500年,至今仍在建

中國有一項耗時最長的工程,名字很簡單,就叫做“大運河”,2500年,這個工程就已經開始了動工,一些曆史愛好者其實都了解,大運河包括了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大運河三個部分,全長2700公裡,早在春秋末期,吳王夫差在壯大國力以後,一心想着北上讨伐齊國,争霸中原,為此在他的指令下,吳國開早了胥溪、邗溝、黃溝三條運河,這樣一來,吳國人就能夠沿着太湖抵達蕪湖附近後轉入長江,極大的友善了交通,史書形容當時開鑿運河的場景“舉锸如雲”,人們揮動鋤頭時将其擡起來,就能形成一片烏雲,足足可見聲勢的浩大。

中國耗時最長工程,從春秋造到了21世紀,曆經2500年,至今仍在建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将其繼續向南開發,在此基礎上于湘桂地區開鑿靈渠,友善自己對百越地區的統治和軍事管控,漢代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後開通了平虜渠、泉州渠、新河和槽渠等運河,這也加快了南方地區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在戰國春秋時期,江南一直被中原人視為是不尊王法的未經開化之地,在中原王朝的地位變得日益重要起來。

中國耗時最長工程,從春秋造到了21世紀,曆經2500年,至今仍在建

隋朝的隋炀帝時期,則是對過去一千多年以來的運河做了一個總結性的規劃,他聯通了各個水道,大業元年(605年)三月,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從闆渚引黃河水,注入淮水,接着又開通了邗溝、永濟渠、江南運河。被隋炀帝征調的民夫達到了數百萬,強征勞役導緻民怨沸騰,這也是隋朝滅亡的主因。

中國耗時最長工程,從春秋造到了21世紀,曆經2500年,至今仍在建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而唐朝在運河的基礎上,國力空前的繁榮昌盛,日本的遣唐使抵達福建等地之後,可以直接在運河乘坐船隻,直抵東都洛陽,唐太宗至唐德宗期間,因為戰亂,洪災等原因,運河中斷,為此唐朝主要對這些中斷的水道進行修理和維護。

宋元明清的時候,江南成為了中國最為重要供應糧食的場地,為此朝廷對運河也高度的重視,明清特意設立了運河漕運管理,負責掌管河道交通開采浚疏明清兩代規定運河漕船的載重量為400石。明朝漕船載重吃水不得超過3尺,年漕運量約400萬石。清代規定漕船載重吃水不得超過3尺5寸,年漕運量約400萬石。

中國耗時最長工程,從春秋造到了21世紀,曆經2500年,至今仍在建

新中國成立後,這項工程依然在繼續,在1959年以後,結合南水北調工程,擴建了徐州至長江段的400餘公裡運河河段,擴大了沿岸灌溉面積和排澇的面積,確定了下河地區1500萬畝農田和數百萬群衆的生命财産安全。至今關于這方面的水利工程,依然在建造之中。

縱觀大運河2500年的曆史,恰好是一部中國的興衰史,河水流淌,也象征着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和自然危害鬥争的勇敢精神,憑借自己的努力,塑造了世界曆史上又一個奇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