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了父母以後,你是在養娃,還是在馴獸?

做了父母以後,你是在養娃,還是在馴獸?
做了父母以後,你是在養娃,還是在馴獸?

結婚時,我覺得生娃後,我會好好養娃,做一個遵循孩子天性的好媽媽。

生娃了,我愈來愈覺得,我背離好好養娃的初心越來越遠,主業變成了馴獸。

如今,

伴随着咨詢一個個個案的“離奇”的經曆,我覺得這就是人性的寫照,家庭的寫照。

而且是個個都是真實的版本,在衆生百相裡被演繹的淋漓盡緻,并無半點水分。

01

我的情緒----你做主!

前幾日,疫情走向巅峰的時刻。

16歲的小A,披頭散發來到我的門診,本是花季姑娘,卻心生老相,眉眼緊皺,帶着口罩,卻難以掩飾無盡的悲哀與無望。

哽咽當中,描述了剛剛在家發生的一幕:媽媽撕了她一頓!原因是當時她在帶着耳機聽歌,随着音樂在搖擺。

是的,看頭皮,果然有幾縷頭發沒了,頭皮上還有未幹涸的血迹。

再看她的胳膊,布滿了一排排的牙齒印,紅的,紫的,甚至還有皮開肉綻的。

她說:頭發是媽媽撕扯下來的,胳膊是自己咬的。

小A說,10歲時爸爸車禍意外離世,媽媽一個人帶着她和弟弟生活,在本市打零工掙錢。

在捉襟見肘裡相依為命,不曾再嫁,那時那刻起,媽媽由原來的常常抱怨指責。

漸漸演變為謾罵與暴打,愈演愈烈,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命運太差了,我太倒黴了。

你爸爸這個死鬼丢下了我們,我一人拼死拼活,吃喝都不如别人,你們一個個還不聽話!”

小A說,媽媽情緒化很嚴重,一不高興我們就會遭殃。然而,話鋒一轉,說不過媽媽說的是事實,她現在生活的很苦,我怎麼能夠聽音樂享受呢。

看起來,這個無形的桎梏,已經在孩子身上套牢了。而今天來咨詢的目的是;

怎麼樣讓自己胸懷更大一些,能承受的了媽媽更大的語言與身體的攻擊……

這位媽媽,一切行為的背後邏輯:自己沒有可以快樂和幸福,卻在打擊孩子的任何一丁點愉悅!換言之:我自己都很苦逼了,你們還惹我生氣!

各位,是否很熟悉一副瞪眼叉腰嘶吼的畫面呢?看着别人的舒服自己就特别難受!

做了父母以後,你是在養娃,還是在馴獸?

還記得前幾日,我家樓上鄰居家有一隻狗,晚上在樓下遛彎瞎蹦跶進入草坪,一雙“新狗鞋”連同嘴巴沾上了糞便,而被主人扇臉罰跪。

衆人圍觀,狗主人說:這隻狗和我兒子一樣尿性十足,倔強的很呢,昨天我剛罵了他一頓,老實多了!

可是1小時前還聽見她們舉家還為狗狗過生日唱生日歌,又摟又抱的,怎麼臉色秒變了呢?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我的情緒----你做主!你的行為讓我滿意了,我們親密無間,風生笑談;

你的行為不符合我的标準,好吧,别怪我翻臉不認人,都是你逼的!

就像網上一則狗狗性格訓練的文章很受追捧一樣,訓練效果杠杠滴。

1.縱容狗狗會養成很多惡習,應該及時告誡,必須盡早地改掉。

2.狗狗做出不符合你心意的事情後要馬上訓斥它,或是托着它的下巴訓斥。

或是将雜志卷成筒向地闆上敲、發出大聲音來恐吓它,這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3.當狗狗安靜下來後要誇獎它。訓斥完,狗受到驚吓會安靜下來,這時應該好好誇獎它,撫摸它,抱抱它。

久而久之,孩子也成了“狗狗”,會根據大人的動作、聲調以及主人的眼神來判斷主人的指令!一副膽小卑微的讨好模樣。

做了父母以後,你是在養娃,還是在馴獸?

02

事無巨細---我來定!

湖南衛視節目《少年說》,有一期令我印象極其深刻。

有個男孩一上台,就向他媽喊話:别再給我吃蘋果和雞蛋了!

國小時,每天一個蘋果,直到國小畢業共2190個蘋果,國小畢業後,媽媽又要求他每天一個雞蛋,就這樣,他整整吃了一年半的雞蛋,共547.5個雞蛋;

好累的孩子啊!

更有甚者如下,如我的來訪者,17歲的小B,高三在讀,因感覺生活乏味無力,自殺未遂由父母帶來就診。

連續的十幾次咨詢,漸漸呈現了養育中的問題:所有的決定都是父母做的,用啥樣的寝具、怎樣的睡姿坐姿、梳啥樣的頭發。

有怎樣的笑容,幾點吃飯睡覺,幾點起床,特别是假期,幾點學國文、幾點數學、看幾分鐘電視……

規劃細緻到每天的每分每秒,就連規定的看課外書的環節,如果正看到精彩之處,也得放下,因為眼睛需要休息,必須趕緊眺望窗外保護眼睛!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聽話,不是為了被人奴役,人活在世界上,是為了展開自己的生命。否則就是替别人活啊!就是行屍走肉啊!

行屍走肉,有啥活頭?任人擺布,悶啊、煩啊、滿滿當當的規定,重重的窒息感。

就像有人勒住了脖子動彈不得,死了算了,是以,小B選擇自殺是自然的結果。

做了父母以後,你是在養娃,還是在馴獸?

03

我的夢想----你來實作!

媽媽說:小時候,我好想學鋼琴學跳舞,沒有條件學習,真遺憾。你一定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鋼琴家或舞蹈家,你氣質脫俗不凡,高雅有範,多有光啊”

爸爸說:孩子,我結婚太晚啦,現在養你們都有點力不從心,你要早點結婚,快點生娃,多子多福早享受啊!

奶奶說:奶奶從小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天天餓的要命,你要好好吃飯,各種“必備營養”一應俱全,孩子說,我吃飽了,奶奶說,哪能,一定要多吃點,身體才好!

……

無一例外的,他們都在強迫孩子替自己完成夢想。這背後明擺着的邏輯是:自己并不完整的人生,寄托在下一代,必須由他們來演!

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寫照,特别是那種要朋友沒朋友的,要興趣沒興趣的,更容易把自己沒有得到的,沒有完成的。

一股腦給了子女,自己随意折騰子女,都不過分,怎麼作,都覺得自己理直氣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嘛!

可是,孩子的獨立人格與自由意志又在哪裡?他們自己又是誰呢?

《少年說》裡,還有另一個在看台上喊話的孩子,媽媽堅持讓他從小練拳擊,訓練場裡他永遠是被打的那個。

他其實根本不想練拳擊、他的夢想想學街舞,但是可能嗎?因為媽媽覺得拳擊好啊,街舞算個啥啊,你的夢想算個屁啊!,

就像那隻被訓賣藝的猴兒,沒有自食的生活能力時,我必須聽你的,才有活路:

你讓我跳,我必須跳,我需要一口救命口糧;

你讓我演,我必須演,我需要一個好臉色!

少挨一頓揍啊。

做了父母以後,你是在養娃,還是在馴獸?

04

魔咒---如何破?

雖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時時處處在不斷修行。卻也難以抵擋魔性,不定時,會在養娃和馴獸之間穿梭,好在有了覺察,及時收回馴獸角色,回歸初心。

話說《都挺好》裡的蘇大強,在妻子去世後的變着花樣折騰子女,作天作地,花樣放飛的可氣場面。

那不正是對當年的壓抑、不被滿足、被指責、被打壓、不被看見、卑微讨好等的瘋狂反抗嗎?

做人,父母養娃如同馴獸欠下的帳,總是要還的!在父母面前曾經變成了乖乖獸的孩子。

長大後,以同樣的方式再還給他的孩子。話說,我也不想成為這個樣子,但偏偏不由己啊。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命運輪回,強迫性重複啊。

生活是最大的修行道場,魔咒如何破?

當年,PAPI醬在一檔綜藝節目所做的人生排序曾被人怼:自己>伴侶>孩子>父母,其實,這就是她一個鮮明的觀點:先愛自己。

人隻有先把自己滋養好了,養的有心力了,把自己的黑洞補個差不多了,才有愛别人的能力。

因為未曾修複舊傷的父母,就像撐着一把破敗不堪的爛傘來給孩子遮風避雨,依然全是風雨。

電影《飛越瘋人院》帶給我們一點啟示,影片中的麥克,他看起來那麼快樂,活的那麼有生命力。

因為他主宰着自己,他能主宰自己的夢想,他選擇着自己想做的選擇...

首先,“自私”一點。

想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從小事開始給予自己。因為你是大人了,可以有自己的主見,可以自己滿足自己了。

不是當年那個需要仰他人鼻息才有活路的孩子了,你也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為自己置辦吃喝拉撒,記住你是一個大人了。

其次,做你最想做的事情。

在我的咨詢中,面對着來訪者當年被壓抑的“内在小孩”,我總是會給他們留作業,試着,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但做了又心不安的事情。

比如睡懶覺,去養鳥,去撸貓,去浪費不敢浪費的時間等,來訪者在做完後常常感覺很好,掌控自己的結果很開心,天也沒塌下來。

再者,卸掉你的免死金牌。

以前的自己,為了活路,哭不能哭,怒不能怒,言不能言……這些都是你曾經的免死金牌。

如今放下它,你才是自己情緒的主人,想哭就淋漓盡緻,有怒有言大膽表達,真實一些遠比隐忍的卑微會活得更有品質。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去上課,去做咨詢,深度療愈自己避免時時入坑,因為我們常常都是在“觸現在的景,生過去的情”。

做了父母以後,這一路你是在養娃,還是在馴獸?

更多推薦

“你家孩子沒教養”,刺痛了多少父母心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