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是被欺負,他爸媽叫他打回去,你們隻會叫我忍……

文| 米粒媽

自從閨蜜家孩子上國小,她是隔三岔五找米粒媽吐苦水,前兩天又找我訴苦,說着說着眼圈都紅了。

原來,她閨女在學校又被同學欺負了。

閨蜜家孩子特别文靜,年齡和個子都小,排隊都在第一排。按理說,前面是老師帶隊,第一排應該挺安全的。

班裡有個特别淘氣的男孩子,經常在排隊的時候推推搡搡,還動手打人。為了便于管理,老師讓他站前排,就排在了閨蜜家孩子前面。

這個男孩趁老師不注意,抓閨蜜家孩子的臉,還不隻一次。最嚴重的那次,臉上都被抓出血道子了。

閨蜜一遍遍告訴孩子“他再撓你,你就打他啊”,孩子就是不還手。

捧在手心裡的寶貝被人欺負,給孩子支招也不管用,閨蜜是百抓撓心,又心疼又生氣又着急。

都是被欺負,他爸媽叫他打回去,你們隻會叫我忍……

孩子被欺負,有家長會像閨蜜一樣,教孩子打回去,也有家長會讓孩子忍。

米粒媽想起知乎上的一個熱門問題:孩子哭着說“同學受欺負他爸媽叫他打回去,你們隻會叫我忍”,孩子被挑釁家長該怎麼辦?

這個孩子在學校被小同學欺負,小同學故意踩孩子的鞋子,幾次三番地挑釁,孩子就罵了小同學,兩個人吵架,老師發現後,同時訓斥了兩個人。

孩子回家就跟父母說了,父母覺得孩子比小同學個子高,這些都是小事,沒什麼關系,忍忍就行了,結果孩子氣哭了。

在父母眼裡,孩子之間的沖突沖突,不過就是小打小鬧,實在沒必要大動幹戈,勞心費力的。

米粒媽是覺得,讓孩子傷心的,不是“打回去還是忍”這種方式方法,而是家長覺得孩子的問題是小事兒,才讓孩子那麼生氣。

都是被欺負,他爸媽叫他打回去,你們隻會叫我忍……

米粒媽也了解這些父母的想法。畢竟,國小時發生的小事情,放在人生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長河裡,确實是滄海一粟,可能過幾年一絲絲記憶都沒有了。

見慣了大風大浪的父母,自然不會把這些放在心上。

隻是在孩子的世界裡,簡單的國小知識,幼稚的同學關系,老師的批評或贊許,幾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了。

我們眼裡的小事兒,對孩子來說是天大的事兒。

孩子在學校,因為家長眼裡的小事兒,導緻情緒低落,學習成績下降,甚至開始厭學辍學的時候,家長就該着急了。

影響學習的事兒,才是家長眼裡的大事兒。你怎麼能不好好學習呢?怎麼能不上學呢?

殊不知孩子強烈的情緒,都是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累積起來的。小事不重視,嚴重到影響學習的程度再開始頭疼醫頭腳痛醫腳,也很難有效果。

都是被欺負,他爸媽叫他打回去,你們隻會叫我忍……

米粒媽聽同僚講過她姑姑家表妹的事兒。

表妹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高中,在班裡學習成績也是前幾名,算是妥妥的學霸。

但表妹給家裡打電話的時候經常哭,說在學校不開心,宿舍的人孤立她欺負她。

她媽接到電話也沒太當回事,就跟孩子說,高中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别人孤立你,一定是你哪裡不好,你要多檢討自己,别耽誤學習。

慢慢地,表妹就很少往家裡打電話了。媽媽以為她學業繁忙,也就沒有再往心裡去。

結果上個月月考,一向成績優異的表妹,直接從前幾名滑到班級倒數幾名。

班主任打電話說,孩子在學校的狀态太差了,上課走神,精神恍惚,宿舍同學說她經常半夜哭,建議帶孩子去醫院看看。

媽媽這才慌了神,趕緊帶孩子去醫院,确診是中度抑郁症,現在休學在家接受治療。

同僚說,姑姑現在特别後悔,當初孩子說不開心的時候,就該多關心她。總覺得孩子的麻煩是小事,不夠重視,等問題嚴重了再解決就更難了。

家長以為的小事兒,可能會成為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都是被欺負,他爸媽叫他打回去,你們隻會叫我忍……

孩子被欺負,家長不同的主張,都有各自的道理。

看起來比較強勢,要求孩子必須打回去的,信奉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我們不主動欺負别人,但也不能讓别人欺負,打回去是基本的态度。

要求孩子忍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也習慣于息事甯人,不想把事情鬧大,避免沖突。

其實啊,不管是打回去還是忍,都是我們想象中的理想狀态。

比如,我讓孩子打回去,别人看孩子還手了,就不敢再打孩子了。我讓孩子忍,别人覺得沒意思,也就放過孩子了。

每種說法都能自圓其說。但在現實中,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又怎麼那麼理想,按照我們預想的情況發展呢?

都是被欺負,他爸媽叫他打回去,你們隻會叫我忍……

在《老師請回答》第2季裡,有個上場求助的二年級國小生點點。

點點媽媽說,她是在一次春遊活動發現,孩子在班裡被孤立。女兒在班裡沒有朋友,沒人跟她玩。

那一天,是以的孩子都圍坐在草坪上玩丢手絹,隻有點點自己坐在圈子外邊,沒有參與遊戲。

聽完媽媽的訴說,在場的專家老師都替點點惋惜,本該天真爛漫的年紀,卻被孤立沒有朋友,不能享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當點點上台後,她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孤僻内向,反而還很活潑,說話也很風趣,非常讨人喜歡。

聊着聊着,嘉賓們就找到了點點被孤立的根源。

在點點上幼稚園的時候,經常被一個小孩欺負。

媽媽很生氣,就告訴孩子要打回去,不管能不能赢,一定要打回去,隻要打回去了,媽媽就不生氣。

都是被欺負,他爸媽叫他打回去,你們隻會叫我忍……

點點媽媽這樣的話,米粒媽相信不少人都跟孩子說過。

媽媽鼓勵點點打回去的話确實起了作用,點點開始還手之後,确實不受欺負了。

但是,她學會了用武力解決一切問題,她不受欺負了,又成了欺負别人的那一個。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很難把握好這個度,但他能看到家長的态度。

媽媽讓我打我就打,打回去媽媽就不生氣。至于是正當防衛還是主動欺負,孩子就很少想那麼多了。

習慣用暴力維護自己權力的人,也會傾向于用暴力去剝奪别人的權利。

都是被欺負,他爸媽叫他打回去,你們隻會叫我忍……

米粒媽看過《美國精神病學雜志》的一項調察,對8000個有過“被欺淩”經曆的人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跟蹤。

結果顯示,童年被人欺淩又經常隐忍退讓的人,心理都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容易焦慮,抑郁。

這些人的性格大體分為兩類:

一類是軟弱型人格,自卑沒有活力,逆來順受;

一類是仇恨型人格,敏感易怒記仇,會因為小事而發火,在對待弱者時會更加苛刻。

不管是軟弱還是仇恨,都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孩子的樣子。

都是被欺負,他爸媽叫他打回去,你們隻會叫我忍……

不管是孩子被欺負,還是遇到其他難題,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用過來人的經驗指導孩子,幫孩子戰勝困難。

我們能做的僅僅是給孩子打個樣,也就是言傳身教,發揮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作用。

至于孩子如何選擇,真的是強求不來。

米粒媽在《聽說兒子在學校打架,我第一反應是……》裡寫過,米粒跟同學打架,是因為同學欺負了班裡叫甜甜的女孩。

甜甜是個文靜又柔弱的女孩。據米粒描述,被班裡的“問題戶”欺負時,别人會告訴老師,或者用書本等武器還擊。

隻有甜甜,每次都默默忍受。

米粒跟同學打架,就是因為這個同學一直在欺負甜甜。搶她的書包,還把她的手弄破,米粒實在看不過去,這才大打出手。

事後,米粒還熱心地教甜甜,一定要反擊,一定要告訴老師,“可惜她還是學不會,太笨了……”

都是被欺負,他爸媽叫他打回去,你們隻會叫我忍……

孩子被欺負為什麼不敢反擊,不告訴老師,甚至不告訴家長呢?想必是她覺得反擊和求助,對她沒用,甚至讓她的狀況更糟。

世界上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在父母和孩子身上。

很多時候,我們太想要幫助孩子了,恨不得化身成超人,給孩子指點出一萬個辦法,馬上解決難題。

這種急切的心情,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了問題上,卻忽略了孩子本身。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先處理低落的情緒。

米粒媽見過孩子受委屈,還被家長數落“沒出息”的,孩子低着頭,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原本受到的委屈又再一次放大。

孩子被欺負了回家,不管我們告訴他打回去還是忍耐,還是告訴老師請家長,我們都忽略了重要的一步,那就是關注孩子此刻的感受。

都是被欺負,他爸媽叫他打回去,你們隻會叫我忍……

被打的時候一定很害怕吧?現在還疼嗎?打人的孩子做得不對,你受委屈了吧?媽媽怎麼做,能讓你舒服一點?……

關注孩子感受的過程,也是在向孩子傳達我們的态度——不管你遇到什麼,爸爸媽媽都會關心你,愛護你,都會在你身後支援你。

當孩子的感受被看到了,感覺到被重視了,孩子才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動力。

在孩子情緒平複後,聽聽孩子想要怎麼辦,再讨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米粒媽說了這麼多,也沒有給出孩子被欺負的标準答案,因為本來就沒有标準答案。

我們應該做的,是做好孩子的導師,幫孩子看清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引導孩子找到自己想要的解決方式。

是靠自己勇敢面對,需要得到老師、父母或同學的幫助,還是大度地原諒?

最後,米粒媽想說,孩子可以不複制父母的态度,為人父母,我們要允許孩子做自己!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海澱家長,當當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于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學習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