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财不如留德

中國人是十分看重血緣關系的,尤其看中子孫後代,血脈傳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中國人的觀念之中,是否能有子孫延續血脈,是否能給子孫留下什麼,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一句“恩蔭子孫”曾經是無數中國古人奮鬥的理由。

到今天,大多數人奮鬥也都是為了孩子,為了能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父母可謂是拼盡全力,可是父輩們都是為了孩子的心理,也讓許多人成為了不學無術的富二代,纨绔子弟,白手起家的富一代們,大多數都不會想到自己辛苦創下的家業會在兒孫的手中毀滅殆盡。

人活一世,到底應該給子孫留下些什麼呢?是留下巨額的錢财,還是留下寶貴的家風?李鴻章的故事或許可以給後人一些啟發。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财不如留德

清末名相李鴻章

有人說李鴻章是個賣國賊,也有說李鴻章是一個生錯了朝代的名相,作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滿腹才學想要濟世救民的他,卻遇上了一個不幸的飄蕩的時代,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有太多的傳奇經曆,也有太多的不堪與無奈。

李鴻章出生于書香門第,從小就十分的聰慧,年少時飽讀詩書,1847年,考中進士二甲第13名,拜入了曾國藩的門下,講求經世之學,那是一個國家動蕩,人民不安的時代。

李鴻章雖是一介書生,但也明白隻有強兵才能救國,于是他開始訓練湘軍,他的湘軍在晚清時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當時的中國不是靠幾個書生,一支軍隊就能救得了的。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财不如留德

後來李鴻章又上司了洋務運動,主張實業救國,希望通過學習西方的技術來振興中華,挽救搖搖欲墜的清朝統治。

在洋務運動期間,他先後開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江西興國煤廠,湖北廣記煤礦開平稅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天津電報總局等近代企業,均取得了不錯的效益。

李鴻章先後做過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等要職,在官場上春風得意,他在政界的發展離不也離不開政治的支援,橫跨政商兩界,這讓他積累了巨額的财富。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财不如留德

李鴻章将這許多的财富都留給了自己的子孫,他原本的想法是希望子孫過上富裕的生活,結果卻與他的願望背道而馳,這筆巨額财富居然釀成了悲劇。

富不過三代的命運

李鴻章對兒子的教育十分的嚴格,三個兒子李經方、李經述、李經邁均在朝廷做官,雖然在政治和經商上的才能遠不及李鴻章,沒有能把李鴻章創下的家業發揚光大,但也算得上是小有成就,還可以勉強維持家業,守住李鴻章留下的家财。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财不如留德

可到了李鴻章的孫子輩李子嘉和李厚甫這一輩,憑借祖上的積累可以過好的這些人,失去了奮鬥的目标,長輩也不細心管教,甚至有些時候都是過度溺愛的狀态,闖了禍也就用錢擺平。

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他們全都成為了纨绔子弟,吃喝嫖賭無一不精,短短10年時間就敗光了祖上傳下來的龐大家業。

李子嘉是李經方的兒子,李經方去世之後,給這個兒子留下了1.3萬畝地租田和一片巨大的山場,并且将上海定盤路42号的1座3層洋房也留給了兒子,除此之外,他還委托銀行每個月固定給兒子500大洋的生活費,或許他也知道兒子是個揮霍無度之人,是以才有這樣的安排。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财不如留德

因為父親的寵溺,李子嘉經常留戀于青樓酒肆,後來又愛上了賭博,輸光所有的家産之後,隻能去找哥哥李厚甫,可李厚甫的家産也早已敗光了,連自己都顧不上,哪裡還能顧得上這個弟弟呢?

沒有辦法,李子嘉隻能蝸居在朋友左巨生一所破房子裡,左巨生的父親就是晚清名臣左宗棠,這人也是一個花花公子,最後也将自己的家财給敗光了,落魄的兩人隻能相依為命。

可是過慣了好日子的李子嘉怎麼受得了這樣的生活?不久之後就選擇了跳塘自殺,但被一個好心人給救回來了。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财不如留德

自殺不成的李子嘉患上了風寒,但是因為沒有錢治病,身邊又沒有人照顧,不久之後就因為風寒和饑餓死在了那所破房子裡,風光一世的公子哥落到這樣凄慘的下場,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李鴻章留下萬貫家财,原本是想讓子孫過上優越的生活,他絕對不會想到他的孫子會死的那樣凄慘。

留财不如留德

李子嘉出生于1910年,去世的時候是1953年,他雖然隻活了43歲,但他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也受盡了人間的苦楚冷眼,他肆意嚣張的活過,也落魄悲哀的活過,含着金湯匙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公子,最後因為自己不學無術,揮霍完家财,凄慘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财不如留德

李子嘉去世之後,他的姑表親李用張聽說了這件事情,感歎的說道:“世人不要積财留給兒孫,要積德留給兒孫才是。”這句話無疑是一句至理名言,這個世界上真正能祖祖輩輩傳承下去的從來都不是萬貫家财,而是一種美好的品德與修養。

因為虎門銷煙而名流青史的林則徐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這短短的一句話包含了人生哲學,也包含了他的一種态度,良好的家學才是值得傳承的東西,而并非是錢财。

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每一代的開國君主都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了囊括天下的财富,但是真正能守住天下的君主少之又少。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财不如留德

孔子雖然一生貧寒漂泊,但是留下了一種高尚的學風和儒家的學習精神,這使他的子孫受益無窮,直到現在,孔子的後人也大多都是學者,這也充分說明了留财不如留德的道理。

小結:

作為“清末四大名臣”,李鴻章的一生毀譽成敗,有人有人說他用一己之力挽救着搖搖欲墜的清王朝,也說他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賣國賊。

政治上的功績過失暫且不論,面對家庭,他無疑是失敗的,留下萬貫家财卻無嚴格家風家規,結果巨額财富在孫子手中全部敗光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