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该不该给子孙留钱?李鸿章孙子用一生悲剧证明:留财不如留德

中国人是十分看重血缘关系的,尤其看中子孙后代,血脉传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中国人的观念之中,是否能有子孙延续血脉,是否能给子孙留下什么,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一句“恩荫子孙”曾经是无数中国古人奋斗的理由。

到今天,大多数人奋斗也都是为了孩子,为了能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父母可谓是拼尽全力,可是父辈们都是为了孩子的心理,也让许多人成为了不学无术的富二代,纨绔子弟,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们,大多数都不会想到自己辛苦创下的家业会在儿孙的手中毁灭殆尽。

人活一世,到底应该给子孙留下些什么呢?是留下巨额的钱财,还是留下宝贵的家风?李鸿章的故事或许可以给后人一些启发。

该不该给子孙留钱?李鸿章孙子用一生悲剧证明:留财不如留德

清末名相李鸿章

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卖国贼,也有说李鸿章是一个生错了朝代的名相,作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满腹才学想要济世救民的他,却遇上了一个不幸的飘荡的时代,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有太多的传奇经历,也有太多的不堪与无奈。

李鸿章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十分的聪慧,年少时饱读诗书,1847年,考中进士二甲第13名,拜入了曾国藩的门下,讲求经世之学,那是一个国家动荡,人民不安的时代。

李鸿章虽是一介书生,但也明白只有强兵才能救国,于是他开始训练湘军,他的湘军在晚清时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当时的中国不是靠几个书生,一支军队就能救得了的。

该不该给子孙留钱?李鸿章孙子用一生悲剧证明:留财不如留德

后来李鸿章又领导了洋务运动,主张实业救国,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振兴中华,挽救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

在洋务运动期间,他先后开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厂,湖北广记煤矿开平税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总局等近代企业,均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李鸿章先后做过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等要职,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他在政界的发展离不也离不开政治的支持,横跨政商两界,这让他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该不该给子孙留钱?李鸿章孙子用一生悲剧证明:留财不如留德

李鸿章将这许多的财富都留给了自己的子孙,他原本的想法是希望子孙过上富裕的生活,结果却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这笔巨额财富居然酿成了悲剧。

富不过三代的命运

李鸿章对儿子的教育十分的严格,三个儿子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均在朝廷做官,虽然在政治和经商上的才能远不及李鸿章,没有能把李鸿章创下的家业发扬光大,但也算得上是小有成就,还可以勉强维持家业,守住李鸿章留下的家财。

该不该给子孙留钱?李鸿章孙子用一生悲剧证明:留财不如留德

可到了李鸿章的孙子辈李子嘉和李厚甫这一辈,凭借祖上的积累可以过好的这些人,失去了奋斗的目标,长辈也不细心管教,甚至有些时候都是过度溺爱的状态,闯了祸也就用钱摆平。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他们全都成为了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无一不精,短短10年时间就败光了祖上传下来的庞大家业。

李子嘉是李经方的儿子,李经方去世之后,给这个儿子留下了1.3万亩地租田和一片巨大的山场,并且将上海定盘路42号的1座3层洋房也留给了儿子,除此之外,他还委托银行每个月固定给儿子500大洋的生活费,或许他也知道儿子是个挥霍无度之人,所以才有这样的安排。

该不该给子孙留钱?李鸿章孙子用一生悲剧证明:留财不如留德

因为父亲的宠溺,李子嘉经常留恋于青楼酒肆,后来又爱上了赌博,输光所有的家产之后,只能去找哥哥李厚甫,可李厚甫的家产也早已败光了,连自己都顾不上,哪里还能顾得上这个弟弟呢?

没有办法,李子嘉只能蜗居在朋友左巨生一所破房子里,左巨生的父亲就是晚清名臣左宗棠,这人也是一个花花公子,最后也将自己的家财给败光了,落魄的两人只能相依为命。

可是过惯了好日子的李子嘉怎么受得了这样的生活?不久之后就选择了跳塘自杀,但被一个好心人给救回来了。

该不该给子孙留钱?李鸿章孙子用一生悲剧证明:留财不如留德

自杀不成的李子嘉患上了风寒,但是因为没有钱治病,身边又没有人照顾,不久之后就因为风寒和饥饿死在了那所破房子里,风光一世的公子哥落到这样凄惨的下场,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李鸿章留下万贯家财,原本是想让子孙过上优越的生活,他绝对不会想到他的孙子会死的那样凄惨。

留财不如留德

李子嘉出生于1910年,去世的时候是1953年,他虽然只活了43岁,但他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也受尽了人间的苦楚冷眼,他肆意嚣张的活过,也落魄悲哀的活过,含着金汤匙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公子,最后因为自己不学无术,挥霍完家财,凄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该不该给子孙留钱?李鸿章孙子用一生悲剧证明:留财不如留德

李子嘉去世之后,他的姑表亲李用张听说了这件事情,感叹的说道:“世人不要积财留给儿孙,要积德留给儿孙才是。”这句话无疑是一句至理名言,这个世界上真正能祖祖辈辈传承下去的从来都不是万贯家财,而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与修养。

因为虎门销烟而名流青史的林则徐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这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人生哲学,也包含了他的一种态度,良好的家学才是值得传承的东西,而并非是钱财。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每一代的开国君主都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了囊括天下的财富,但是真正能守住天下的君主少之又少。

该不该给子孙留钱?李鸿章孙子用一生悲剧证明:留财不如留德

孔子虽然一生贫寒漂泊,但是留下了一种高尚的学风和儒家的学习精神,这使他的子孙受益无穷,直到现在,孔子的后人也大多都是学者,这也充分说明了留财不如留德的道理。

小结:

作为“清末四大名臣”,李鸿章的一生毁誉成败,有人有人说他用一己之力挽救着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也说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卖国贼。

政治上的功绩过失暂且不论,面对家庭,他无疑是失败的,留下万贯家财却无严格家风家规,结果巨额财富在孙子手中全部败光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