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地突查星巴克,上海的門店情況來了!為何星巴克也翻車?承認了,道歉了,然後呢

作者:星星飛翔

近日

江蘇無錫兩家星巴克門店

被曝使用過期食材、員工篡改保存期限

引發熱議

多地突查星巴克,上海的門店情況來了!為何星巴克也翻車?承認了,道歉了,然後呢

多地市場監管部門

排查本地星巴克門店

13日晚,無錫市市場監管局釋出公告稱,初步核實相關企業有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辨別、使用超過内控期限原料的行為,已責成2家涉事門店停業整改,并對星巴克(中國)華東北區進行了行政約談。在對無錫市其他82家星巴克門店的排查中,發現從業人員未戴工作帽、加工區物品擺放零亂、消毒記錄不全等15處問題。

14日,蘇州市市場監管局表示,已對全市226家 “星巴克”門店開展全覆寫突擊檢查。其中,208家門店監督檢查結果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其餘18家門店存在進銷庫存及報廢記錄不規範、加工區域垃圾桶未加蓋、已開封食材未密閉存放、個别員工操作時未佩戴口罩、倉庫中食品和非食品混放等問題。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已依法處置并責令相關機關限期整改。

14日,杭州市市場監管局朝晖所突擊檢查西湖文化廣場的星巴克門店。現場,市場監管人員并沒發現該門店有使用過期原材料和食品的現象,不過在門店倉庫原料存放點,監管人員發現有一包幹果處于臨保期。店長表示,公司有一套完整的過期原料和食品報廢制度,成本也由公司承擔。

此外,合肥市市場監管局對也對合肥全市34家星巴克門店進行了全覆寫的排查。現場檢查未發現超過保存期限或限用日期食材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合肥市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将加大對餐飲服務連鎖經營企業的監管力度,創新監管手段,強化對違法行為的聯合懲戒,督促餐飲服務機關依法依規經營。

與此同時,南京、長沙、銀川等地的市場監管部門也對星巴克門店同步進行了突擊檢查。

上海的星巴克情況如何?

上海市場監管部門

也對本市部分門店展開突擊檢查

多地突查星巴克,上海的門店情況來了!為何星巴克也翻車?承認了,道歉了,然後呢

對門店過期食材處理、

原液擺放等進行檢查

門店店長出具相關記錄與監控資訊

多地突查星巴克,上海的門店情況來了!為何星巴克也翻車?承認了,道歉了,然後呢

記者也走訪了上海的一家星巴克門店

從業人員表示不存在相關問題

多地突查星巴克,上海的門店情況來了!為何星巴克也翻車?承認了,道歉了,然後呢

而在黑貓投訴平台上

一些網友反映

碰到吃後拉肚子、使用髒杯等問題

星巴克均未回複

星巴克客服表示

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會積極改正

星巴克承認食材過期

道歉之後怎麼辦?

食材過期後仍繼續用,做成多款暢銷飲品售出;主管、店員“言傳身教”篡改保存期限,有的食材被人為“延保”一周;承諾“開封後不過夜”的糕點,第二天偷偷上架……若不是媒體記者卧底調查發現,很難相信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江蘇無錫的兩家星巴克門店内。

星巴克在其最新釋出的聲明中承認,兩家門店确實存在營運操作上的違規問題,目前已閉店調查整改;中國内地所有星巴克門店立即啟動食品安全标準執行情況的全面自查。

近年來,每一次類似的食品安全問題發生于哈根達斯、麥當勞、喜茶等諸多知名品牌,都透支着公衆對品牌的信任。當問題涉及自诩“以行業最高标準為基礎”的星巴克,也更加讓人感到震驚。畢竟,這家全球知名咖啡品牌在國内的5000多家門店均為直營店,“按照規定,旗下門店要每天進行食品安全自查,每家門店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第三方突擊檢查,20%門店接受第二次飛行檢查”。

如此嚴格的标準和檢查竟然管不好門店食材?一位食品行業從業者告訴筆者,原料有效期管控是行業公認的痛點,一方面品牌門店出于成本控制考慮,主觀上會希望減少非标物料損耗;其次,實操從業人員由于繁忙、大意等原因,也很容易疏忽有效期檢查。如果門店采用店長負責制,在單店業績、利潤等考核名額面前,門店從業人員就有可能對過期食材“睜隻眼閉隻眼”。

在星巴克最新回應的整改措施中提到,要對食材監管“提高技術追溯能力”,即“積極探索更多技術手段,減少人為操作因素的幹擾,争取從源頭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作為國際品牌,用技術手段跟進、落實規章制度并非難事,但線上管理隻是可以識别食材有效期,對過期食品的處理,仍取決于人的觀念,特别是看每一個實操人員面對食品安全與門店利潤如何取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大品牌在國内的違約成本不高。近年來,一些品牌在觸碰食品安全“紅線”後,走的都是“品牌道歉,單個門店停業整頓,罰款幾萬元”的處理流程。很多時候,這樣的處罰力度對于大品牌震懾力有限。單店業績、利潤的考核,依舊會促使食品從業者“铤而走險”。是以,适當提高商家的違規成本,有助于扭轉“品牌不把食品安全問題當回事”的局面。

20年前,日本曾發生“雪印牛奶中毒”事件,其工廠停電3小時引起細菌超标,緻使多人中毒,這讓一家有着70多年聲譽的老廠不再經營牛奶業務,隻能轉營黃油、奶酪等産品。面對諸多品牌輪番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相關部門也有必要拿出更嚴厲的監管、懲罰措施。隻有當企業意識到,每一次關乎食品安全的違規行為都要付出足夠代價,“食品安全意識時刻為先”才能真正成為首要考量。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