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希臘字母Omicron)正式入侵我國,前線防控系統如何反應?
12月14日,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上傳出消息,一位67歲的入境男士在外地解除集中隔離後,于廣州居家隔離期間核酸檢測陽性,病毒後經測序,被認定為奧密克戎變異株。截至目前,中國共發現11例感染者,廣州1例,天津1例,香港9例。
身為被世衛組織定義的「關切變異株」, 奧密克戎在全球總體風險評估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廣泛傳播。目前,全球已有77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奧密克戎變異株。英國出現死亡病例。英國衛生部門預計,奧密克戎毒株将在48小時内成為首都倫敦主要流行毒株;丹麥政府也預計這一毒株本周内在首都哥本哈根成「主流」。
在中國大陸,天津、廣州正處在「防奧」前線。中國縣域衛生注意到,前線防控動作或為其他地方帶來啟示。
天津:劃定專用病區 專職隊伍診治
12月13日,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在釋出會上公布了中國内地首個奧密克戎變異株病例。患者是一位從歐洲入境的歸國人員,該人員在天津入境時體溫正常,申報無異常。經海關檢疫排查采樣後,全程閉環管理轉送至西青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12月9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即由120救護車轉送至海河醫院就診。
天津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天津市衛健委主任顧清介紹,為防範奧密克戎變異株病毒在醫院内的傳播,天津專門劃定了奧密克戎變異株病毒感染者的專用病區,同時由專門一支醫療隊伍進行治療。目前,天津對入境人員實行閉環管理措施。即,從飛機落地開始,進行健康識别卡的查驗、體溫的查驗和疫苗接種史、流行病學史的調查。凡是有呼吸道或者發燒等可疑症狀的,将及時通過120閉環轉運車,運到定點收治醫院。而針對沒有症狀的旅客,則将使用專用交通運輸大巴車,直接閉環轉移到隔離點,進行單人單間隔離。同時,入境人員所經過的環境都會進行嚴格的消殺。
廣州:疫情防控提檔更新
廣州官方釋出消息稱,涉事病例曾于11月27日從國外入境外市集中隔離,期間多次核酸檢測均陰性。12月11日,解除隔離後乘飛機(CA1837)傳回廣州,閉環轉運至越秀區家中居家隔離;12日,華樂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為其例行采集核酸标本,13日淩晨通報結果初篩陽性,後經确認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從此案例中可以看出,奧密克戎病毒雖然突破了入境隔離2周第一道防線,但值得注意的是,身為國家重要口岸城市,在與奧密克戎的較量中,廣州的做法看點如下。
現有核酸檢測水準可檢測出奧密克戎病毒
從廣州釋出的案例詳情來看,病毒雖然突破了入境隔離的防線,但其卻在第二道防線——居家隔離中成功落網。而這與基層醫療機構的有效檢測緊密相關。從此案例可以看出,以華樂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為代表的廣州基層醫療機構,在現有的采樣和核酸檢測水準下,能夠有效檢出奧密克戎病毒。廣州疾控新聞發言人也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不影響我國現有核酸檢測試劑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用鼻拭子進行全基因組測序
全基因組測序是鑒定病毒毒株的金标準。此前,河北等地官方在疫情防控中對病毒測序時,采用的是咽拭子。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廣東鑒定出奧密克戎病毒毒株,運用的是鼻拭子。
有專業人士介紹,咽拭子分為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兩類,兩者取樣路徑不同,經口為口咽拭子,經鼻為鼻咽拭子。目前,大部分醫院最常采用的是口咽拭子,因為此方式友善采集、痛苦較小。但有研究表明,鼻咽拭子的病毒載量顯著高于口咽拭子,檢出率更高。在鼻咽拭子采樣中,将拭子棉簽從鼻腔深入,一直伸到鼻咽部,取分泌物進行塗片。由于需要經過鼻腔,鼻拭子與咽拭子稍微痛苦。如果鼻腔記憶體在結構異常,有可能拭子棉簽,不容易通過鼻腔到達鼻咽部或損傷鼻黏膜,而引起局部的出血或發生疼痛等不适感。
三區精細分類
迎戰奧密克戎病毒,防範擴散,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廣州的做法也值得稱道。流調、排查等正常動作之外,廣東實行「三區分類」精準防控(參見下方),并對密接實行全部集中隔離,次密接嚴格落實「居家隔離、足不出戶」。同時,對涉疫情防控市民群衆賦「黃碼」,并規劃部分核酸采樣醫療機構為持黃碼者提供24小時核酸采樣服務。
精準防控三區分類如下:
封控區:病例家所在樓棟(天勝村65号)實行區域封閉管理。封控區居民全部轉運至集中隔離場所進行集中醫學觀察。加強對病例家及其周邊的終末消毒,對管控區内的各樓棟進行了全面的消殺,在排污管道也投放了消毒藥物。在消毒後進行了兩輪環境檢測,擴大采樣的範圍,目前檢測均為陰性。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已經調整了防範區内的交通運輸安排。
管控區:病例家樓棟附近其他樓棟(天勝村56至64号及66号),實行「人不出區、嚴禁聚集」,原則上居家,全部人員實施「三天兩檢」核酸采樣。越秀區出動450名黨員幹部、志願者,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聯系超市、生鮮快遞,設定無接觸的臨時存放點,做好居民的生活物資調配供應。特别是做好管控區内30名老人、病患、殘障人士、孕婦、兒童等需關夫妻群的生活和就醫服務保障。截至今天中午,已經完成物資配送約650單。
防範區為:病例社群周邊區域(東至淘金北路,南至環市東路,北至廣深鐵路線,西至麓湖路)實行「強化社會面管控,嚴格限制人員聚集」,人員實行兩次核酸采集,并進行健康監測。
減少人員流動,廣州要求,上述管控區域和重點場所的市民,非必要不離穗,管控區域部分公交站點有所調整,暫停防範區内的巡遊車、網約車營運。自12月14日起,所有從白雲機場乘機出發的旅客,在測溫和查驗健康碼的基礎上,須查驗行程碼。
奧密克戎毒性有争議 或青睐年輕人
防奧密克戎流行,多國加強了戒備,不過專家們對其毒性尚有不同意見。中國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說明奧密克戎是一個強毒株,從預測來看,它的毒性是比較弱的。」亦有國際專家分析表示,早期證據表明,奧密克戎毒株「新冠症狀有所減輕,住院時間縮短,需要吸氧的人數減少,重症監護室的人數減少」。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對此類觀點存疑。12月12日,張文宏在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生命科學分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明确指出:「部分觀點認為奧密克戎(Omicron)是一個‘減毒活疫苗’,這個說法到目前為止證據還不充分。」針對奧密克戎全球傳播的未來場景,張文宏提出幾個設想:1.最好的狀況:局部傳播、毒力弱;全球傳播、毒力弱。進而目前的緊縮政策将逐漸放松。2.尚可接受的情況:傳播強,毒力較強,疫苗加強有效。需要疫苗加強針接種加快推廣。3.嚴峻的未來:傳播強,毒力較強,疫苗加強無效。需要疫苗新政策,收緊防控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奧密克戎或有免疫逃逸的能力。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辦事處進階應急官員凱瑟琳·斯莫爾伍德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目前多國的資料來看,「這一波奧密克戎疫情的傳播者都是年輕、健康、接種過疫苗的人」。丹麥12日公布的資料顯示,3437例奧密克戎病例中,70%的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下。歐洲疾病控制中心也表示,在奧密克戎的早期病例中,72%的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下。美國疾控中心的資料也顯示,迄今為止的43例感染中,大多數年齡在40歲以下,近80%的患者完全接種了疫苗。
一位國内流行病學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中國應對像奧密克戎等新冠變異毒株,除了動态清零政策,在疫苗防控措施上有兩手準備,一個是換毒株,一個是加強針。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成功分離出奧密克戎變異株,并在相關P3實驗室開展研究,研究結果将作為是否更換滅活疫苗毒株的重要依據。
世衛組織呼籲各國加強對奧密克戎的重視:雖然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後的症狀不太嚴重,但若出現大量感染病例,将會導緻衛生系統不堪重負。
「奧密克戎并沒有那麼可怕,現在的疫苗還是有保護效力的,是否需要更換疫苗的靶點還得觀察兩三周,目前來說關鍵還是要做好防控。」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對公衆來說,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勤通風、接種疫苗、減少非必要出入境、做好健康監測仍是有效的預防感染途徑。
令人欣喜的是,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已經上市。該藥是用于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同時伴有進展為重型COVID-19危險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該藥物經過了嚴格随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全球健康與傳染病研究中心和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表示,聯合療法在國際多中心試驗中展現了優異的安全性和保護性,是至今為止在全世界範圍内唯一開展了變異株感染者治療效果評估并獲得最優資料的抗體藥物。
來源|縣域衛生
作者|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