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為資金發愁,人才留得住,創新敢投入……醫藥企業北交所上市背後

(健康時報記者王振雅)

閱讀提要:

在這些中小型醫藥企業看來,北京證券交易所是一個為“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量身定制的融資平台,它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也是最吸引中小企業的地方。諾思蘭德董事長許松山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北交所融資品種多元化,提供普通股、優先股、可轉債等豐富的權益融資工具,發行方式也很靈活,融資周期與成本都縮短了。“如今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北交所上市後,再也不用為資金發愁了,以前四處找投資人,現在投資人都主動找我們,可以專心搞研發,擴産能了。”

無論是來自北京中關村生物醫藥企業,還是來自廣東仲恺高新區的藥械公司,亦或是來自四川的中華老字号品牌,在一個月前的的11月15日,它們不謀而合在北京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借助資本的力量謀求企業長遠的發展,滿足中小醫藥企業被遏制的創新需求。

12月13日,北交所開市28天後,終于迎來了首個“特大号”漲停股——諾思蘭德。這一天,這支股票漲幅達30%。

“現在不用為資金發愁了”“研發和建廠房都有了資金支援”“北交所上市企業,很多人才也願意來了”……從新三闆挂牌,再到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最後北交所上市,作為中小企業,十家醫藥領域企業一路荊棘坎坷,熬過了寒冬,如今迎來了企業發展的“春天”。

開市後的首支漲停股,

生物醫藥深受資本青睐

不為資金發愁,人才留得住,創新敢投入……醫藥企業北交所上市背後

諾思蘭德董事長許松山展示正在上漲的公司股票。王振雅攝

諾思蘭德(430047.BJ),在北交所上市的10家醫藥企業中,它是唯一一支股票代碼以4開頭的股票。成立于2004年的諾思蘭德,是一家專注基因治療藥物、重組蛋白質類藥物及眼科藥物研發、生産的創新型生物制藥企業,至今17年,它的生物創新藥仍處于産品研發階段,且每年研發支出較大,企業尚未盈利并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

解決企業生存與研發的資金鍊,是許松山這麼多年的頭等大事。

“股票代碼代表着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順序,我們是北京市第一批挂牌新三闆企業。那時新三闆還在試點階段。”諾思蘭德董事長許松山自豪地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企業的上市曆程。

從挂牌新三闆,到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這是一個大浪淘沙、排沙見金的過程,最終僅有71家精選層企業,作為首批企業上市北京證券交易所。放眼整個北交所,諾思蘭德也是最早的一隻股票。無論是首支漲停股,還是每日的股票排行榜榜首,諾思蘭德深受資本的追捧與青睐。

許松山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沒有北交所之前,雖然也在新三闆,但兩者融資管道還是有差别的。以前是,我們靠自己找投資人、路演,難度很大,能否融到資還真得憑運氣”。

“對于初創期的企業,融資難是制約發展的第一攔路虎,間接融資需要資産抵押,而對于創新型的中小企業,很多無形資産難以評估,大部分金融機構無法授信和貸款。”另一家首批在北交所上市的梓橦宮,其董事會秘書曾培玉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而在這些中小型醫藥企業看來,北京證券交易所是一個為“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量身定制的融資平台,它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也是最吸引中小企業的地方。”許松山說,“北交所融資品種多元化,提供股票發行、并購重組、再融資等豐富的權益融資工具,發行方式也很靈活,融資周期與成本都縮短了。”

在北交所,諾思蘭德釋出了首個拟再融資項目公告,預計募集資金不超過3億元;作為北交所官宣後首家過會企業,錦好醫療本次發行募集資金2.1億元……。

“如今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北交所上市後,再也不用為資金發愁了,以前四處找投資人,現在投資人都主動找我們,可以專心搞研發,擴産能了。”許松山激動地說。

從仿制藥到創新藥,

中小企業加入新藥研發隊伍

不為資金發愁,人才留得住,創新敢投入……醫藥企業北交所上市背後

梓橦宮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受訪者供圖

工信部資料顯示,全國“專精特新”企業共4762家,從行業分布來看,醫藥生物領域企業數量位居所有行業前三,達37家。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加入創新藥研發隊伍。而生物創新藥研發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周期長”的特點,一款新藥從臨床前研究到獲得上市準許往往“十年磨一劍”。

“中小企業創新的欲望很強,但各種要素、資源都很欠缺。”錦好醫療董事會秘書段皓齡表示,北交所的各種金融工具将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動力。

中小企業不乏創新動力,但是創新藥的研發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諾思蘭德董事長許松山介紹,生物創新藥的開發,要完成前期工程菌建構、生産工藝建立和品質研究,臨床前藥理毒理學研究、然後才進入到臨床階段,但即便是到了二期或者三期臨床,仍然存在研發失敗的可能性,風險極大。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布局創新藥。坐落在四川内江的梓橦宮藥業,通過創新、研發新藥物,就上演了從破産到上市,中華老字号企業自我革新逆風翻盤的故事。

作為北交所上市的醫藥企業,梓橦宮是唯一的中華老字号企業。“梓橦宮”品牌始于1780年清代乾隆年間,迄今已有241年曆史,但它曾一度瀕臨破産。2003年,42歲的唐銑接過“一貧如洗”的藥廠,用他的話說,當時公司多個獨家中成藥品種都沒了,隻剩下幾個價值不高的普藥和一位看門的老大爺。

“要生存就要不斷創新發展,沒有核心品種,我們隻能從零開始,做研發,做新藥。”曾培玉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梓橦宮先後研發了胞磷膽堿鈉片、苯甲酸利紮曲普坦膠囊等多個新藥品種,現已獲得發明專利26項。

為了救活企業,梓橦宮董事長唐銑以打造高成本效益一線專科用藥的研發和營銷為核心競争力。梓橦宮憑借核心産品胞磷膽堿鈉片,在2010年終于扭虧為盈。2018~2020年,梓橦宮胞磷膽堿鈉片的銷售收入分别為2.48億元、3.03億元和3.2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别為89.79%、86.71%和87.80%。

“2010年,度過生存期企業成進入成長期,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我們就要尋求資本市場的助力,2015年,我們挂牌新三闆。”曾培玉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作為一家“中華老字号”企業,需要傳承與創新。梓橦宮自2015年挂牌新三闆,從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再到今天的北交所,層層推進,水到渠成。此次募集資金2.23億,近億元的募集資金将用于新藥研發。北交所的設立為衆多像梓橦宮這樣的中小創新型企業打通了融資的新管道。

北交所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優化服務,已上市生物醫藥企業可發揮示範效應。許松山等上市企業高管對記者表示,未來一定有更多的醫藥領域中小企業在北交所上市,這一點毋庸置疑。

北交所特色的股權激勵政策,

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下

不為資金發愁,人才留得住,創新敢投入……醫藥企業北交所上市背後

中關村生物醫藥園門口挂着諾思蘭德上市條幅。王振雅攝

除了融資,衆多上市企業對北交所稱贊的便是,其平台權威性以及股權激勵制度對人才的吸引。

“北交所聚集媒體、社會關注,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獲得了之前沒有知名度。”錦好醫療董事會秘書段皓齡告訴記者,如果沒有北交所上市,招聘中就很難去跟人家談條件。助聽器是一個比較細分的市場,優秀人才非常稀缺,中小企業不像大公司,沒有股權激勵,人才想引進,也引不來。

助聽器從模拟機到數字機轉化過程中,核心技術門檻有兩個:晶片和算法。為了晶片自主和培育核心競争力,錦好醫療成立子公司湖南芯海聆半導體有限公司,進行DSP數字助聽器晶片的開發設計及算法研究等相關工作。本次發行募集資金中,5032.8萬元将用于智能助聽器設計研究中心項目,将大大補強公司的研發實力。

人才方面,錦好醫療子公司芯海聆引進了數位來自國内一線高校的博士及碩士,其團隊在內建電路設計及算法研究有不錯的造詣。

北交所在激勵對象範圍上有所放寬,公司的董事、進階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或者核心業務人員、公司認為應當激勵的對公司經營業績和未來發展有直接影響的其他員工、外籍員工等均可成為北交所的激勵對象。

“我們公司進行的最近一次股權激勵計劃,覆寫到40%的員工。”許松山告訴記者,北交所股權激勵和差異化表決權制度,促進形成管理層、技術人才、投資者共赢生态,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

今年是諾思蘭德在中關村生物醫藥園第17個年頭,在現有園區企業中,它是唯一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從河北大廠的一個簡陋廠房到生物醫藥園的研發中心,我們的藥品生産基地如今已經在通州布局建設,都在為藥品上市積極的進行準備。”

如李豔偉一樣,諾思蘭德的員工們都對企業發展信心滿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北交所是資本市場制度創新的産物,中國生物醫藥産業亟待實作創新驅動更新轉型,而這正需要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去努力實踐。

不為資金發愁,人才留得住,創新敢投入……醫藥企業北交所上市背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