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禾賽上市,速騰聚創“開單”,國産雷射雷達發展高潮來了

這兩天,ChatGPT的一舉一動都是市場焦點,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讨論,市場都在談論中國的ChatGPT會誕生在哪家科技公司手中。就是在這過盛的風頭下,另一個近期取得不小成績的國産領域,卻被稀釋了熱度——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的搜尋指數飙升,圖源:百度指數)

2月6日和7日,雷射雷達企業速騰聚創(RoboSense)先後對外宣布,獲得一汽豐田和賽力斯量産訂單。前者是國産雷射雷達首次進入以嚴格、精細著稱的豐田供應鍊體系。

2月9日,禾賽科技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拿下“國産雷射雷達第一股”的稱号。禾賽科技IPO定價為19美元,為此前給出的發行價區間上限,上市當日禾賽科技股價總計上漲近15%,市值為26億美元。此外,禾賽科技上市的消息,已帶動A股雷射雷達産業鍊炬光科技、長光華芯等連續數日上漲。

盡管被AI蓋過風頭的國産雷射雷達企業可能會給人“悶聲發大财”的感覺,但國産雷射雷達目前确實站在了行業的有利地位。與之相反的,則是海外雷射雷達公司流年不利,商業化困難重重。

曆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條賽道跑出第一家上市公司時,往往不是競争的結束,而是下一階段競争的開始。随着汽車智能化趨勢進一步加強,以禾賽科技上市為标志,雷射雷達産業今明兩年很可能迎來高潮期。随着國産雷射雷達加速它們的海外遠征,這個命題變得更有分量。

國産軍備競賽跑出上市公司,結果海外玩家“人沒了”

豐田已經連續三年保持全球汽車銷量第一,2022年的銷售數量達到1050萬輛。速騰聚創官方透露,其RS-LiDAR-M系列雷射雷達目前已獲得豐田汽車等近20家車企50餘款車型定點訂單,預期訂單量超過1000萬台。顯然,和龐大的、尚未兌現的智能化汽車規模相比,雷射雷達訂單的想象空間仍待擴大。

與此同時,禾賽科技也展示出了對未來成長的樂觀。其上市募資有25%的預算将投入産能建設,35%用于研發。2023年,禾賽科技年産能百萬台的“麥克斯韋”超級智造中心将投産。

然而,海外雷射雷達廠商剛剛度過了一個水逆之年。在2022年内,10月,雷射雷達“鼻祖”Ibeo破産;11月,上市公司Velodyne和Ouster走向合并以應對市場危機,合并市值僅剩4億美元,隻有巅峰期的4%左右;12月,曾經的明星企業明星公司Quanergy Systems破産。

2022年是“雷射雷達量産元年”,圖達通(Innovusion)完成五萬台下線裡程碑,禾賽科技則成功在年末最後幾天達成十萬台傳遞。實際上,2022年也被業内稱為“自動駕駛商業化元年”。在這兩種關系密切的表述中,國産雷射雷達的制勝原因若隐若現。

首先就是路線的選擇。在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的競争激烈程度上,中國于全球首屈一指,帶動雷射雷達等供應商内卷,創造更強又更有成本效益的産品。而且,中國車企更清楚形勢,先發展L3以下的輔助駕駛功能,建立初步的消費者吸引力,提高商業化水準。

與之相比,海外雷射雷達廠商早期将希望放在高階自動駕駛上,然而落地困難有目共睹,海外車企智能化動作也更加遲緩——除了特斯拉,不幸的是,特斯拉拒絕雷射雷達路線,讓市場開拓更加艱難。

國産雷射雷達廠商選擇更接地氣的發展道路,幫助車企做能落地的輔助駕駛,獲得了結構性紅利。海外雷射雷達廠商則錯失了這一機會,并有一部分創業公司瞄準下一代純固态雷射雷達産品,這條技術路線更難啃,落地愈發艱難。

其實,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2021年,禾賽科技的雷射雷達在自動駕駛車隊領域也有約占全球市場60%份額。雷射雷達廠商必定有對全無人駕駛的追逐,但也要審時度勢。就如同禾賽科技CEO李一帆曾說過的,傳遞是檢驗雷射雷達公司的唯一标準。

國産雷射雷達廠商對車企的友好,進一步讓它們獲得了融資機會。去年,速騰聚創24億元的融資有比亞迪和宇通客車的參與;圖達通6600萬美元的B+輪投資,出現了蔚來的身影;小鵬也加入了一徑科技的股東行列。

靠着這種親密無間,國産雷射雷達把融資-研發-商業化的路給跑通了,車企也找到了合拍的供應商。而且,創業公司有了深研技術的機會,懷揣更健康的商業模型向更深層次的技術路線進發。

西部證券預測,2023年全球雷射雷達上車量有望超70萬台,同比增速超400%。這一輪機會,目前來看依然更多屬于中國玩家。

(2022年全球雷射雷達傳遞預排名,中國廠商奪十強中的五席,圖源:Yole Intelligence)

另外,在早期預測雷射雷達量産上車的美好前景時,大多數人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一個事實:由于汽車是多種頂級精密結構産品的組合之一,雷射雷達移動一個安裝位置,就可能要進行額外的應用測試。車企需要的不隻是一款産品,還有這個磨合過程的服務。

或許面對技術壁壘,這點成本不算什麼,但當真正要拿下車企的選擇意願時,過程成本、供應商的反應速度、服務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對處于轉型階段的傳統車企,為新車安裝新功能子產品的許多忐忑,隻能靠持續展示技術實力和服務水準去消除。

雷射雷達不像ChatGPT一樣具有比較低的應用門檻,在更高層面的視野上,技術産品産業化正需要這種服務思維,否則将難以邁出實驗室。

環球不再同此涼熱,因為兩種不同的商業循環已經達成。唯一的破局辦法似乎隻剩下技術再突破,但在告别早期資本狂潮帶來的大度輸血後,缺乏商業前景的前代寵兒似乎很難再有條件保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狀态。雷射雷達終究是變天了,下個階段的競争隻剩少數玩家在堅持。

從1到N的壓力開始顯現

雷射雷達從0到1的階段已經結束,中國廠商赢了一程。在從1到N的發展中,問題卻沒有溫和到可以忽視。

業界主要讨論的典型難點在于全固态雷射雷達的落地——Flash、OPA兩大技術路線,OPA是業界承認的綜合性能最優解,但工藝難題尚未解決。Quanergy Systems就是因為專注OPA卻無法取得相應成果,最後從賽道退場。

技術路線上,最大的潛在“威脅”應該是Aeva,它的FMCW路線雷射雷達預計2024年量産。這是一種難度極高、卻能實作性能“斷代”式發展的路線,因為它高度抗幹擾,十分穩定,又能擷取多一次元的速度資訊(4D),實作無GPS導航。Aeva如果成功,将改變現有的雷射雷達格局。不過,FMCW的成本問題也依然在探索。

現階段,對已經有成果的國産雷射雷達廠商來說,市場和研發需要雙線并行。很多初創公司已經在加速出海。速騰聚創、禾賽科技都在今年1月的CES2023上帶來了各自的新産品。

目前,寶馬iX、大衆ID.BUZZ和沃爾沃XC90搭載的雷射雷達來自Innoviz、Aeva和Luminar。假設有更多速騰聚創進入一汽豐田供應鍊的例子,國産雷射雷達将進一步吸引海外車企的關注并取得認可,打進新的供應鍊。

成本優勢尤為值得關注,中國廠商已經有了更健康的商業模型,可以開展更多嘗試。禾賽科技的最新毛利率在招股書中顯示為44%,海外幾位巨子——Innoviz,Luminar,Velodyne的成績則不太好看:-139%,-147%和-99%。早期定位于Robotaxi的廠商甚至因為對成本不敏感,打造了過于昂貴的方案,現在進退兩難,因為傳統車企最在意的就是成本。3000元人民币的國産方案和1000美元的Luminar方案,後者的吸引力會越來越有限。

雷射雷達的成長還離不開汽車的進步,中國汽車産業的競争力正在發生質變,雷射雷達企業如果跟不上這個速度,就會變成被剝離的“雜質”。

除開市場和研發看,雷射雷達企業也在尋求突破量産制造能力。國産的優勢在于供應鍊叢集化,例如江浙滬産業圈可以迅速抽調出一批供應商,成為完整的供應鍊。而且,中國的規模化來得比海外更早,雷射雷達廠商更有底氣做規模化擴張,禾賽科技希望擴大産線建設就是一個例子。

中航證券指出,雷射雷達的壁壘其實是技術壁壘和工程壁壘的結合。國産化替代也在雷射雷達供應鍊領域生效,速騰聚創的第二代智能固态雷射雷達M1,核心器件就是非定制的,可以有更多的降本空間。有了可控的成本才有産業化,才能進一步滿足全球市場的不同喜好。

結語

前裝量産是雷射雷達起量的核心,這個場景需要在性能、成本、可靠性中尋求平衡。少數車型或者車企可能因為定位原因更側重某一點,但車企最終的目的是讓消費者能感覺到這一套系統的價值,進而完成銷售的閉環。合理的成本是上車必須考慮的,性能的提升則日益受到更多關注,這對增強消費者的智能駕駛認知意義重大。

而在關于技術路線的潛在選擇上,行業領先的公司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優勢。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提到,禾賽科技的同一套收發端電子系統方案,可以用于機械旋轉式與固态兩種路線。收發模組同時又是影響性能的重點,這關系到其方案目前和未來的競争力。

2023年,标配或選配雷射雷達的車型數量總計将超過30款,更大的機會就在眼前。禾賽科技花了七年時間成為全球ADAS領域出貨量全球第一的雷射雷達公司,速騰聚創則是目前收獲車型定點最多的廠商。人勤春來早,中國雷射雷達的春天,就由這些先行者喚醒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