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糖易得糖尿病嗎?哪些人易得糖尿病?聽聽專家怎麼說!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聶俗琴

圖/視覺中國

據最新統計,我國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1.6%,這意味着不到十個人就有一個是糖尿病患者,而該資料仍在呈快速增長趨勢。不僅如此,過去常被稱為“老人病”的糖尿病,患病人群也逐漸年輕化。對此,深圳市中醫院副院長、廣東省名中醫、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内分泌科學科帶頭人李惠林教授特别提醒:糖尿病可防可控,最重要的是及早預防及患者的長期自我管理。

吃糖易得糖尿病嗎?哪些人易得糖尿病?聽聽專家怎麼說!

吃糖易得糖尿病是誤區

腹型肥胖人群更易中招

很多人以為,糖尿病的易感因素與糖分攝入有關。對于這一說法,李惠林教授認為,糖尿病的發病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能簡單歸為“吃糖多”的原因。遺傳因素、少食多動、攝入熱量過多,都是導緻糖尿病的原因。

李惠林教授介紹,糖尿病的診斷标準為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大于11.1mmol/L;而空腹血糖達6.1-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達7.0-11.1mmol/L的,為“糖尿病前期”。

而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大部分都有超重、肥胖的特征,其中又以“腹型肥胖”為高危因素。他提到,按照中國人的标準,當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女性腰圍超過85厘米,即為腹型肥胖。這類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應當及時調整飲食、規律運動以及控制體重,進而降低血糖。

那要如何控制體重,預防發展成為糖尿病呢?李惠林教授稱,首要是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具體為控制三餐比例及營養搭配,多吃蔬菜、纖維類食物,少吃油炸、肥膩的食物;第二,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包括定期運動、戒煙限酒、切忌熬夜、保持情緒良好;第三,定期體檢。

對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來說,多數可以通過生活方式的管理能得到逆轉,若控制效果不理想,這部分人還可在控制飲食的基礎上,在醫生指導下加上一些藥物幹預,也可以更加有效地預防其從糖尿病前期轉化為糖尿病。

按照醫生指導服藥

日常嚴格控制飲食

糖尿病是一種一旦确診就需要終身關注、終身管理的慢性病。“它雖然不能根治,但完全可以控制。”李惠林教授說,“這離不開患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臨床上有很多病人見服藥後血糖正常,就私自停藥或吃吃停停。他表示,患者切不可根據自己的經驗感受來改變用藥量甚至停藥。因為這會導緻劇烈血糖波動帶來的頭暈、虛弱無力、出汗、手抖,甚至昏迷,嚴重的還會對神經系統、心腦血管造成損害。打個比喻,糖尿病就是把人體各個器官組織都浸泡在高血糖這種狀态下,長期之下會引發各種并發症,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糠尿病腎病等。

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完全是可控的。“日常要管理好個人的飲食和運動,以及做好情緒的管理、控煙酒等。”李惠林教授說,“除做好生活方式管理外,還需規範用藥、定期看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的用藥可以做到血糖的逆轉。同時,可以配合中醫調理,健脾補腎會讓整個身體狀态更好。”

他最後建議,患者家裡可以購置一台便攜的血糖儀,半個月或一個月自我檢測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三個月或半年一次去醫院檢查糖化血紅蛋白,這樣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同時,嚴格的長期自我管理也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李教授建議,糖尿病患者每餐不可吃過飽,一般隻要感覺不到餓就可以;每天都能夠堅持做舒緩的有氧運動,如遊泳、快走、打太極拳等。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孫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