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家務可以培養孩子獨立人格,但不是什麼萬金油

首先想先做一個辟謠。這兩天想要寫一篇關于家務讓孩子參與的文章,于是在周末整理資料的時候,各大網站上的一個标題被刷屏。《哈佛研究:做家務的孩子更有出息》,這個标題之泛濫以至于被好多營銷号用來洗稿。相信這樣的标題,大家一定會在不少的營銷号上聽到,其中大談什麼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孩子從小做家務,長大會比不做家務的小孩成功。我不禁感慨,這是什麼鬼研究,研究了近70年就是為了研究一個成功人士小時候做沒做過家務?

經過查證,原來是在之前的一個TED演講中(國外的非盈利的演講會,定期安排業内知名人士來演講,旨在傳播成功與創意)一個身為母親的教育學家: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她在演講中調侃着說過這段話。篇幅很短,僅僅三四句話就過去了,卻被各大營銷号拿來與演講上文的教育手段強硬關聯。

其實這個所謂的哈佛研究,指的是曾經哈佛大學的一項跨度78年的研究。這項研究通過對幾百位不同身份家庭環境的人跟蹤,最終在精英的人群中總結“幸福”代碼的一項研究。更多的是研究了幸福、愛、聯系、快樂之間的影響。結果因為一個教育學家演講中的随口提及,被無數營銷号用來硬組合成了炫耀引人注意的标題。

做家務可以培養孩子獨立人格,但不是什麼萬金油

回歸主題,那麼對于做家務來說,對孩子而言真的這麼重要麼?我的回答是,“非重中之重,但亦無不可。”

家務對于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參與,自立人格的培養。不可否認,家庭就是社會的一個小雛形。在家庭中,孩子可以通過地位認知,事情參與甚至父母交談購物的時候,産生對社會的認知,進而學習進步。而後在社會中,可以讓他更自如地去獨立思考和行動。

做家務,并不是一件成功必需品,而是要把他當做教育培養孩子的手段,當我們讓孩子倒垃圾,收拾衣物的時候就,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中的一份子,自己可以為這個家付出什麼而使得家裡更加美好。當孩子在家中這個微縮的社會系統中,學會自主的去做事的時候,想必在長大之後,孩子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新環境中,找到并實作自己的價值。

做家務可以培養孩子獨立人格,但不是什麼萬金油

至于家務清單,什麼樣的家務适合孩子去做,這裡并沒有一個标準,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實際的情況去安排,但不要什麼事情都去讓孩子做,比如3歲以下的孩子,我們讓他們去掃掃地,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3歲-學齡前,我們可以讓他們倒垃圾、疊被鋪床。更大一些當他們懂得用電的知識、陌生人的危險,那時我們可以讓他們去跑腿取快遞、買東西……

通過家務勞動後,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鼓勵與指正,這樣孩子才可以更好地去成長。這才是家務的作用,而不是所謂的什麼家務都做,一攬子包下,孩子做得多以後在社會上會吃苦耐勞等,我們一定要把參與放在第一位,記住這隻是培養孩子獨立人格的一部分。我們要把做家務這件事情當做對孩子的小小磨煉,要保持量與度,記住過猶不及。

至于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除了做家務、還有自我洗漱等内務方面,參與家庭決策的鍛煉方面可說。我會新開一篇文章描寫。關注育兒有道,我會多多分享育兒教育方面的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