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汽集團斥資增購戴姆勒股份,值得驕傲嗎?

北汽集團斥資增購戴姆勒股份,值得驕傲嗎?

引言:諾大的北汽集團,與奔馳合資合作這麼多年,除了躺着賺錢,自主機闆塊一塌糊塗;到今天為止一個北京奔馳,貢獻了整個北汽集團90%以上營收和利潤。還想繼續“躺赢”?!

新中國成立七十餘年,無數經驗和教訓證明:

何時何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靠與奔馳、寶馬這類強勢的外國品牌合資合作,能夠繼續躺着賺錢“分紅”沒錯,但“市場換技術”隻會是黃粱美夢。

真正好的東西和技術,老外會跟你分享?!

北汽集團斥資增購戴姆勒股份,值得驕傲嗎?

老實說,大早上的這麼些感慨,源自一個“看似不起眼卻又極其重大的”行業新聞——

北汽集團在過去兩年間,通過持續努力和各方運作與博弈,終于将戴姆勒的股份進一步增購到了9.98%的新高度。

什麼概念?

超過了吉利前兩年購得的9.69%,北汽集團或将成為了德國豪華汽車制造商——奔馳母公司戴姆勒的“第一大”股東。

牛掰啊!自主機闆塊一塌糊塗的北汽集團,居然将汽車的發明者、全球馳名的豪華汽車大牌奔馳母公司“收入囊中”……

激動之餘,還是有必要交代一下,相較于德國BMW寶馬、大衆等車企集團,戴姆勒的股權結構相對分散。沒有絕對的控股大股東。

北汽集團斥資增購戴姆勒股份,值得驕傲嗎?

在兩年前吉利斥資約90億美元,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的時候,緊随其後的大股東主要包括科威特投資局持股6.8%,黑石基金持股6%,雷諾-日産聯盟持股3.1%等。

是以當年吉利成為名義上的“第一大”股東時,德國政府還曾出來辟謠和表态:

吉利收購戴姆勒的股份隻是少數股權投資,并沒有控股(換言之控制權沒丢),是以政府不會出面制止和管控。

坦率地講,吉利當年收購戴姆勒股份并躍升為第一個大股東的這個消息,一度引發了業界震驚,不少人也曾歡呼雀躍。

吉利牛掰了中國品牌雄起了,收購沃爾沃不說、還當上了奔馳母公司的第一個股東。

但歡呼歸歡呼,身為自主龍頭車企代表的吉利和李書福,很清楚——收購隻是手段,核心還得是不斷發展壯大吉利自己的各品牌和業務闆塊。

北汽集團斥資增購戴姆勒股份,值得驕傲嗎?

絕不會簡單的借助投資戴姆勒賺取利潤和“分紅”。

事實上,回看過去這兩年吉利的種種做法,也是如此,即便主品牌吉利連續幾年銷量破百萬輛、穩居自主第一,但面對電動化、智能化變革大潮,絲毫不敢懈怠。

在已有吉利、幾何、領克等品牌基礎上,又與沃爾沃合資推出極星品牌不說,甚至還讓老将安聰慧親自挂帥、再度布局了一個極氪高端電動車品牌。

客觀來看,不能說吉利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成效有多麼顯著,但在燃油車業務非常強勁的同時,吉利并沒有放棄對新能源領域的各種艱苦創業和大膽探索。

李書福很明白,核心技術和品牌還得靠吉利自己弄。

反觀北汽集團,早在徐和誼時代就曾各種“大快好省”地幹自主、搞新能源,各式代号的自主戰略層出不窮,口号喊得震天響。

甚至一度率先放出豪言:

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将全面停止燃油車的生産,至2020年在北京地區全面停售燃油車,全部銷售電動車,2025年在全國全面停售燃油車。

北汽集團斥資增購戴姆勒股份,值得驕傲嗎?

數年時間一晃而過,北汽自主幹出了個啥呢?

當年斥資收購薩博建立的紳寶品牌玩沒了,北京汽車車标換了又改,年銷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上個月的廣州車展上又開始繼續折騰、搞出了一個所謂的全球首款華為智能座艙燃油SUV——北京汽車魔方 。

個人以為,這哪裡是魔方,簡直是北汽自主的“魔怔”。

一度被徐和誼視為掌上明珠、并引以為傲的北汽新能源,後補貼時代一瀉千裡,年銷量從當年的10萬輛、15萬輛,快速跌落至不足幾萬輛的水準,而且很多依舊是依賴低端的2B市場。

至于北汽藍谷一心打造和培育的高端電動車品牌——ARCFOX極狐。

高管人事架構調整了一輪又一輪,迄今在售的兩款車型阿爾法S、阿爾法T,即便打着華為的旗号銷量依舊不溫不火。仍處于艱難的探索期。

一句話,當下整個北汽集團乘用車自主機闆塊,除了靠着“硬派越野”特色小衆市場的北京越野,還有一定的細分市場競争力,其餘各品牌和闆塊統統啞火。沒有任何市場競争力可言!

北汽集團斥資增購戴姆勒股份,值得驕傲嗎?

這樣的北汽集團,怎麼還好意思想繼續靠抱奔馳的大腿“過日子”?!

鑒于此,當筆者看到北汽集團相關人員及業界,在傳播和“秀”上述這則“北汽增購戴姆勒股份”的重磅消息時,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真心,這并非北汽的新榮耀時刻,而是“恥辱”。

别跟我談形而上的國際化合作、大視野大格局,扪心自問:

北汽自主不強大起來,除了借助與你合資繼續賺中國消費者的錢和市場,奔馳和戴姆勒會打心底裡“瞧得上”你北汽?

少做夢,知恥而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