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汽集团斥资增购戴姆勒股份,值得骄傲吗?

北汽集团斥资增购戴姆勒股份,值得骄傲吗?

引言:诺大的北汽集团,与奔驰合资合作这么多年,除了躺着赚钱,自主板块一塌糊涂;到今天为止一个北京奔驰,贡献了整个北汽集团90%以上营收和利润。还想继续“躺赢”?!

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无数经验和教训证明:

何时何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靠与奔驰、宝马这类强势的外国品牌合资合作,能够继续躺着赚钱“分红”没错,但“市场换技术”只会是黄粱美梦。

真正好的东西和技术,老外会跟你分享?!

北汽集团斥资增购戴姆勒股份,值得骄傲吗?

老实说,大早上的这么些感慨,源自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又极其重大的”行业新闻——

北汽集团在过去两年间,通过持续努力和各方运作与博弈,终于将戴姆勒的股份进一步增购到了9.98%的新高度。

什么概念?

超过了吉利前两年购得的9.69%,北汽集团或将成为了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

牛掰啊!自主板块一塌糊涂的北汽集团,居然将汽车的发明者、全球驰名的豪华汽车大牌奔驰母公司“收入囊中”……

激动之余,还是有必要交代一下,相较于德国BMW宝马、大众等车企集团,戴姆勒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没有绝对的控股大股东。

北汽集团斥资增购戴姆勒股份,值得骄傲吗?

在两年前吉利斥资约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的时候,紧随其后的大股东主要包括科威特投资局持股6.8%,黑石基金持股6%,雷诺-日产联盟持股3.1%等。

所以当年吉利成为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时,德国政府还曾出来辟谣和表态:

吉利收购戴姆勒的股份只是少数股权投资,并没有控股(换言之控制权没丢),所以政府不会出面制止和管控。

坦率地讲,吉利当年收购戴姆勒股份并跃升为第一个大股东的这个消息,一度引发了业界震惊,不少人也曾欢呼雀跃。

吉利牛掰了中国品牌雄起了,收购沃尔沃不说、还当上了奔驰母公司的第一个股东。

但欢呼归欢呼,身为自主龙头车企代表的吉利和李书福,很清楚——收购只是手段,核心还得是不断发展壮大吉利自己的各品牌和业务板块。

北汽集团斥资增购戴姆勒股份,值得骄傲吗?

绝不会简单的借助投资戴姆勒赚取利润和“分红”。

事实上,回看过去这两年吉利的种种做法,也是如此,即便主品牌吉利连续几年销量破百万辆、稳居自主第一,但面对电动化、智能化变革大潮,丝毫不敢懈怠。

在已有吉利、几何、领克等品牌基础上,又与沃尔沃合资推出极星品牌不说,甚至还让老将安聪慧亲自挂帅、再度布局了一个极氪高端电动车品牌。

客观来看,不能说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成效有多么显著,但在燃油车业务非常强劲的同时,吉利并没有放弃对新能源领域的各种艰苦创业和大胆探索。

李书福很明白,核心技术和品牌还得靠吉利自己弄。

反观北汽集团,早在徐和谊时代就曾各种“大快好省”地干自主、搞新能源,各式代号的自主战略层出不穷,口号喊得震天响。

甚至一度率先放出豪言:

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区将全面停止燃油车的生产,至2020年在北京地区全面停售燃油车,全部销售电动车,2025年在全国全面停售燃油车。

北汽集团斥资增购戴姆勒股份,值得骄傲吗?

数年时间一晃而过,北汽自主干出了个啥呢?

当年斥资收购萨博创建的绅宝品牌玩没了,北京汽车车标换了又改,年销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上个月的广州车展上又开始继续折腾、搞出了一个所谓的全球首款华为智能座舱燃油SUV——北京汽车魔方 。

个人以为,这哪里是魔方,简直是北汽自主的“魔怔”。

一度被徐和谊视为掌上明珠、并引以为傲的北汽新能源,后补贴时代一泻千里,年销量从当年的10万辆、15万辆,快速跌落至不足几万辆的水平,而且很多依旧是依赖低端的2B市场。

至于北汽蓝谷一心打造和培育的高端电动车品牌——ARCFOX极狐。

高管人事架构调整了一轮又一轮,迄今在售的两款车型阿尔法S、阿尔法T,即便打着华为的旗号销量依旧不温不火。仍处于艰难的探索期。

一句话,当下整个北汽集团乘用车自主板块,除了靠着“硬派越野”特色小众市场的北京越野,还有一定的细分市场竞争力,其余各品牌和板块统统哑火。没有任何市场竞争力可言!

北汽集团斥资增购戴姆勒股份,值得骄傲吗?

这样的北汽集团,怎么还好意思想继续靠抱奔驰的大腿“过日子”?!

鉴于此,当笔者看到北汽集团相关人员及业界,在传播和“秀”上述这则“北汽增购戴姆勒股份”的重磅消息时,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真心,这并非北汽的新荣耀时刻,而是“耻辱”。

别跟我谈形而上的国际化合作、大视野大格局,扪心自问:

北汽自主不强大起来,除了借助与你合资继续赚中国消费者的钱和市场,奔驰和戴姆勒会打心底里“瞧得上”你北汽?

少做梦,知耻而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