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玲娜貝兒炒出天價,堪比茅台?上海迪士尼道歉稱不搞饑餓營銷

文 |《财經天下》周刊 張夢依

編輯 | 楊潔

前段時間因為粉絲“下頭”刷屏的迪士尼“頂流”IP玲娜貝兒,又上了熱搜,但這一次,卻是其聖誕款商品被炒出了天價。

12日晚間8點,上海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啟了三款玲娜貝兒商品的線上預約。根據12月10日上海迪士尼度假村釋出的公告,本次發售的三款商品包括正常款玲娜貝兒毛絨玩具、2021聖誕系列玲娜貝兒毛絨玩具以及2021聖誕系列玲娜貝兒毛絨玩具鑰匙圈;發售的方式為線上預約和線下購買。也即是,消費者需要在上海迪士尼的微信公衆号進行提前預約,并在預約的日期和時段前往迪士尼樂園商店排隊購買,一旦預約,不可轉讓、改期或者取消。

玲娜貝兒炒出天價,堪比茅台?上海迪士尼道歉稱不搞饑餓營銷

(圖源:迪士尼微信公衆号)

但在預約開啟當天,時間剛剛一到,不少網友就發現預約頁面是一片空白,疑似“崩了”。到了當天晚上8點40分左右,才有網友表示自己刷出了預約頁面,但是顯示已經沒有了預約場次和日期。

12日晚間9點,迪士尼通過微網誌賬号“達菲友你”回應稱,由于指定商品提前預約通道的瞬時通路量巨大,期間部分遊客的通路界面出現白屏等狀況,但預約系統整體運作平穩,截至目前預約名額已全部預約完畢。

由于“一狐難求”,玲娜貝兒的聖誕限定款商品在二手平台上價格被哄擡。《财經天下》周刊注意到,在某二手平台上,有賣家表示,如需購買玲娜貝兒聖誕限定款毛絨玩具,需要在原價基礎上加價1700元,玲娜貝兒的聖誕款限定鑰匙扣需要加價1300元,正常款玩偶加價1000元。還有不少賣家将迪士尼此次發售的三款周邊打包出售,售價多在2800元到4000元左右,不支援單獨銷售。

不少消費者對此表示了不滿和失望。一位網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稱:“當天晚上,我全家三個人都在用手機預約,但三個人的手機都打不開頁面。迪士尼發售的商品究竟是給普通粉絲的,還是給黃牛的?”

還有網友表示:“當天我踩點預約浪費了四十分鐘,還是沒預約成功。迪士尼的營銷政策非常令人失望,我甯可不要了,也絕對不讓黃牛賺錢。”

玲娜貝兒炒出天價,堪比茅台?上海迪士尼道歉稱不搞饑餓營銷

(圖源:二手平台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不少賣家對玲娜貝兒的聖誕周邊商品進行了“拍賣”,價格同樣不菲。一則二手平台的拍賣資訊顯示,玲娜貝兒正常款玩具目前拍賣價為688元,鑰匙扣的拍賣價為1000元左右。《财經天下》周刊看到,在一位賣家發起的玲娜貝兒三款周邊全套拍賣活動中,目前出價已經達到了2820元, 共27人想要,而距離該場拍賣結束還有三天。一位網友甚至表示,自己願意用飛天茅台換聖誕款玲娜貝兒三件套。

有不少網友提出,玲娜貝兒已經從變成了“川沙茅台”,被炒作成了“具有升值空間的金融産品”。

這一現象也引起了上海消保委的注意,上海市消保委公衆号特地就此事向上海迪士尼發問:“為什麼這麼難買?”

對此,上海迪士尼回應稱,作為正常款商品之一,玲娜貝兒毛絨玩具将會陸續不斷補貨,目前商品短缺的原因是由于近期的疫情,商品的補貨時間和數量持續受到影響,于周日晚開始預約的首批補貨數量有限。同時,上海迪士尼對廣大消費者道歉,并表示:“我們絕不會制造任何饑餓營銷,将在未來幾個月不斷補貨并繼續加大補貨數量。”

這不是迪士尼IP周邊第一次遭到哄搶。今年中秋節前夕,迪士尼推出中秋限定款小兔子“星黛露”玩偶,官方售價359元,發售總數7000個,每人限購兩個。但在開售後第三天,該商品即告售罄。随後,星黛露中秋款在二手平台上被普遍加價750元以上進行售賣,部分賣家的标價甚至在千元以上。

迪士尼在今年9月推出新款IP“玲娜貝兒”後,有網友稱,要線上下排隊4-7個小時才能購買玲娜貝兒周邊商品。玲娜貝兒的相關商品在二手平台上價格也普遍高得離譜,一隻原價99元的挂件标價要400多元,原價219元的中号玩偶一度被哄擡至888元。

玲娜貝兒炒出天價,堪比茅台?上海迪士尼道歉稱不搞饑餓營銷

是以,不少消費者質疑這是不是迪士尼的饑餓營銷政策,為了收割粉絲的“韭菜”。

對此,市場營銷專家杜佳毅認為,“饑餓營銷是一種普遍使用的營銷方式,但在短期内過度售賣某個卡通人物的周邊産品,會不利于産品形象。迪士尼所做的是,控制每一個類别産品的産量,希望所有IP都能像米老鼠和唐老鴨那樣長長久久。”

據了解,玲娜貝兒和星黛露都是迪士尼“達菲家族”的成員,它們大多隻有顔值和人設,卻沒有相應的作品和故事,流量堪比娛樂圈的頂流明星,“圈錢”能力也十分了得。據上海迪士尼今年公布的資料,自開園以來,園區已累計售出毛絨玩具超過577萬個,相當于每4位上海市民中就有一位擁有至少一個迪士尼毛絨玩具。有媒體曾報道稱,如果把2018年至今上海迪士尼銷售的星黛露主題商品疊加起來,其總高度相當于119座珠穆朗瑪峰。2020年的迪士尼财報中也顯示,星黛露是公司銷量增速最快的商品。

玲娜貝兒和星黛露的爆火,被視為迪士尼“造星”的成功嘗試,不過這種IP營運模式也受到廣泛争議。不久前,玲娜貝兒人偶被曝在表演時不尊重遊客、差別對待消費者,有關“玲娜貝兒下頭”的話題登上微網誌熱搜,一時間迪士尼和玲娜貝兒都陷入了輿論漩渦。一個靠碎片化營銷走紅的IP形象,會保持多久的流量,能否持續吸引粉絲,還是值得探索的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