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豪車保時捷,惹怒車主

全球每賣出三輛保時捷,就有一輛在中國。出于對品牌的信任,一些國内保時捷車主購車時接受了廠家延遲補裝部配置設定置的方案,哪知道提車後,保時捷單方面“反悔”,告知車主不再補裝。由此,數百名保時捷車主開始了激烈維權,要求賠償的聲音占據微網誌,并在保時捷新車釋出會上“刷屏”。保時捷正遭遇進入中國以來最大規模的信任危機。

豪車保時捷,惹怒車主

保時捷遭遇了入華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信任危機。

4月30日,保時捷官方釋出“緻車主的信”,稱因晶片短缺,緻使短期部分車輛将帶電動調節功能的轉向柱更換為手動調節轉向柱,且取消了後期補裝的計劃。

這是維權的車主們首次從保時捷官方聲明中确認減配。一些維權車主告訴《财經天下》周刊,他們在買車時,保時捷銷售人員稱因晶片供應不足,暫時将車輛減裝為“手動轉向柱”,承諾後續将免費為車主補裝“電動轉向柱”。但在購車數月後,一些車主突然聽說不補裝了,主動向4S店打聽,才确認資訊。對于這些售價百萬元以上的保時捷豪車,官方減配後僅提供2300元代金券作為補償。

“這事陸陸續續已經大半年了,保時捷現在才發聲明,實在有些打臉。”一位維權中的車主向《财經天下》周刊表示。

4月27日,大量車主湧入保時捷新車上市直播,要求保時捷正面回應的維權資訊在直播中刷屏。在一些維權車主看來,若不是這些激烈的行為,車主們很可能連一個公開說明都等不到。《财經天下》周刊了解到,目前一些保時捷維權群中的人數已超過500人。

“目前我們所了解到,在國内受這件事情影響的、僅已經生産出來并傳遞客戶的車輛就近3萬輛。”一個保時捷維權群的群主李智告訴《财經天下》周刊,“配置單是都已經寫好的東西,保時捷單方面這樣取消,我覺得這已經不是态度的問題,涉嫌欺騙消費者了。”

保時捷直播,維權資訊刷屏

保時捷或許沒有預料到,旗下兩款頗為吸睛的豪車Taycan GTS和Taycan Cross Turismo亞洲首秀和預售線上釋出會直播,會被一群維權車主“搞砸”了。

4月27日晚,保時捷直播釋出會中,湧入了了大批ID為“保時捷還我電子轉向柱”“保時捷搶我電動方向盤”“強盜保時捷欺詐客戶”的維權車主,甚至一度刷屏。當時,正在觀看這場直播的觀衆約為1.7萬人。随後,此事開始迅速在網絡上發酵。

豪車保時捷,惹怒車主

(圖檔來源:新浪汽車微網誌)

一位保時捷維權車主告訴《财經天下》周刊,他為提高維權資訊關注度花錢買的直播禮物還沒有刷完,保時捷就早早結束了這一場直播。

事實上,這一次車主維權早在幾天前就開始了。

“這是一種變相強盜行為。”4月24日,一位保時捷車主在黑貓投訴網站上投訴保時捷,稱他去年12月花費近129萬元,購買了一輛保時捷卡宴,“當時4S店承諾車上缺少的電子轉向柱後期會補上。因為這個配置是包含在價格内的基礎配置,現在卻單方面不再提供補裝。”

在該車主集體投訴下,聚集了越來越多的維權車主,目前集體投訴量已經達到93個,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張新是一位廣州的保時捷車主。2021年12月11日,他在廣州番禺區保時捷中心訂購了22款Macan一台,選配了14項電動座椅,帶電動方向盤等配置。

“3月30日,我在網上得知保時捷單方面取消了電動方向盤轉向柱,保時捷官方和番禺保時捷中心從未提前告知,直到我去主動問才确認,說永遠不再配置。”張新表示,經他多方确認,該缺失的電子轉向柱配件在店外安裝需要3.85萬元。

“我的訴求有三個,一是要求保時捷按照合同承諾給我車裝上原廠的電動調節方向盤;二是賠償後期安裝費;三是退車,按照合同退訂金。”張新說,“我拒絕用2300元消費代金券敷衍了事”。

《财經天下》周刊了解到,保時捷這一次減配電子轉向柱涉及所有車型,包括911、Taycan、帕拉梅拉,但是占比最高的是Macan和卡宴。

“保時捷單方面這樣取消,有點涉嫌欺騙消費者了。”保時捷維權群主李智告訴《财經天下》周刊,目前他所在的維權群,從最初的五六個人已經擴大到近500人。據李智介紹,國内受影響的保時捷車輛中,僅已經傳遞客戶的就有近3萬輛。

讓車主不了解的是,現在買車就像“開盲盒”。“有的車主新提的車,裝配了電子轉向柱,但有的車主被改為手動轉向柱卻不知情。” 部分消費者表示,保時捷國外官網曾标注“因缺少晶片暫時提供手動轉向柱”,卻未在中國官網内提及。

《财經天下》周刊就上述問題用郵件形式向保時捷中國官方求證,但截至發稿尚未有回應。

根據李智的介紹,目前保時捷給維權車主的統一的方案是補償2300元錢的代金券,而這一代金券,隻能在4S店買一些産品周邊。比如,雨傘、水杯、帽子等等。

此外,據維權車主介紹,除了公開的補償外,有的保時捷經銷商會“按鬧配置設定”,“你鬧得兇一些,就給多一些的補償,比如1萬塊錢代金券;但不鬧的消費者現在是補償3500的代金券。”

相比于保時捷的補償方案,車主的訴求有三種,一是保時捷召回這一批車輛,統一安排到4S店安裝電子轉向柱,承諾延長質保時間;二是退車;三是返還補裝現金。

但這些訴求,均遭到4S店拒絕。

“4S店跟車主明确說了不可能後期補裝,也不願意退車。”李智告訴《财經天下》周刊,一些4S店提出,讓車主要按照二手車的價格賣給4S店,在他看來,這更不能接受。“一台保時捷剛開半年,折損十幾二十萬(元)。”

由于保時捷隸屬于大衆集團,不少車主認為保時捷和大衆旗下衆多零配件可以通用,如果自擔成本去補裝一個大衆配件,需要花費1.8-2萬左右。但如果使用保時捷認證的零配件,改裝電子轉向柱需要3萬到4萬元左右。除去價格因素之外,自行改裝還存在保修風險,可能導緻車輛貶值。

“我問了好幾個改裝店的老闆,有些人說不太想接這個生意。因為補裝轉向柱需要連接配接安全氣囊和控制系統,改裝過程會存在潛在安全隐患。”李智解釋說,“私自去改裝,4S店會拒絕給再車輛提供保障,改裝後的車殘值會更低。”

對于維權車主的相關訴求,4月29日,熟悉消費維權的業内人士告訴《财經天下》周刊,召回指的是批量性的設計缺陷,直接影響到使用者安全的才會啟動召回程式。是否以召回的形式解決這個問題,需由相關部門來做判斷。

在業内人士看來,保時捷單方面變更手動轉向柱的問題,并不一定是直接的影響安全車輛的設計缺陷。在不影響車輛安全的情況下,不屬于必須召回的範疇,解決方案需由保時捷自行決定。

“此次車主維權核心點在于保時捷關于補裝的公開承諾沒有兌現,讓車主覺得自己被保時捷愚弄了。”業内人士認為,“現在已經不是補償2300元的事情了,關鍵的問題就在于消費者不能接受這種欺騙,消費者在保時捷這波操作中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作為保時捷來講,是應該誠心誠意來信守自己的承諾。如果承諾了但是做不了,說明他在承諾的時候就沒有考慮周全,那麼一切後果得由保時捷來承擔。”

承諾未兌現,保時捷被指銷售欺詐

4月30日,保時捷中國釋出緻車主信,回應了部分車型配置調整。

在這封車主信中,保時捷承認部分車輛将帶電動調節功能的轉向柱更換為手動調節轉向柱,且取消了後期恢複更換計劃。

“很多車主由于對此次調整的深層原因不甚清楚而感到困惑。同時,也因為對後續措施和方案的不認同而對品牌産生了質疑。”保時捷稱。

豪車保時捷,惹怒車主

保時捷的解釋是,2020年以來,全球性半導體産能持續嚴重短缺導緻汽車行業出現生産瓶頸。盡管保時捷官方一直在積極應對,但部分車型的個别配件依然受到嚴重影響,其中包括帶電動調節功能的轉向柱。

2021年下半年,保時捷官方從總部獲悉為了保證車輛的及時傳遞,部分車型配備的帶電動調節功能的轉向柱更換為手動調節的轉向柱,以確定車輛傳遞後仍可實作方向盤位置調節功能。同時計劃待相關晶片短缺情況緩解後,通過改裝來恢複這一功能。保時捷中國随即通過全國各授權保時捷中心将這一方案告知相關客戶。

這封公開信還表明,保時捷總部目前仍無法預估電動調節功能相關晶片的到貨時問。這意味着,此前的恢複更換計劃将置客戶于持續的不确定性和無限期的等待中。“是以,今年第一季度末,保時捷總部被迫決定取消帶電動調節功能轉向柱的恢複更換計劃。保時捷中國随即授權全國各保時捷中心與相關客戶進行主動告知和深入溝通。”

但維權車主們顯然并不買賬,他們認為這封信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這裡陳述的事實并不準确。比如他們說的‘積極和客戶溝通’,直到今天還有很多車主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盤是手動的,甚至這幾天去訂車的客戶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盤是從自動改為手動。最後,我上了一些社交平台才知道實情,我很失落。”李智告訴《财經天下》周刊。

更有部分車主認為,在整個銷售和傳遞的過程中或者在生産的過程中,保時捷方面根本就沒有跟客戶做好提前溝通,整個銷售環節已經涉嫌欺詐。

“這封信就僅僅是美化了一下自己單方面減配的問題,并沒有提出具體解決方案。全球車企都受影響,為什麼别家車企沒有提出單方面減配,也沒有差別對待中國消費者,包括和保時捷一家的大衆集團内很多品牌也沒有單方面減配,保時捷還是傲慢。”李智說。

一位北京保時捷車主告訴《财經天下》周刊,以北京為例在保時捷德國和保時捷中國直接管轄下的保時捷中心并沒有理會車主的三點訴求,隻按照他們規定的補償幾千塊錢,現在隻有經銷商有商讨的餘地。

“現在他們自己内部也不能統一一個解決方案,可見他們内部管理有一定的問題。不管是德國直管還是中國直管還是經銷商集團,他們面對的是中國市場,就應該有一個統一标準,否則,這對消費者不公平,對于企業形象也是一次很大的損害。”業内人士說。

豪車保時捷,惹怒車主

(圖源:視覺中國)

保時捷在最大市場翻車

這次保時捷維權風波,會成為其在中國市場的一個拐點嗎?要知道,中國已連續7年成為保時捷品牌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保時捷在2021年的全球汽車銷量首次突破30萬輛,同比增長了11%。根據官方财報顯示,2021年保時捷營收攀升至331億歐元(折合人民币約2327億元),同比增長15%;銷售利潤53億歐元(折合人民币約372億元),同比增長27%;淨現金流增加了15億歐元,達到37億歐元。由此,保時捷在 2021 财年創下了16% 的銷售回報率。

對于這樣的盈利成績,保時捷高層難掩喜悅。“我們仍會堅持多年不變的戰略目标,即在長期内實作每年至少 15%的銷售回報率。”在3月召開的财報會上,保時捷首席财務官麥思格強調,“特别工作組已采取初步措施來保障營收,希望確定公司持續滿足高收益要求。當然這一目标最終的實作程度還取決于諸多不受人力掌控的外部挑戰。”

另外,保時捷高層宣稱,已為打造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創造了所有利好條件。“無論在戰略上、營運上還是财務上,保時捷都處于一個絕佳的狀态。”

但在目前情況下,這個絕佳狀态顯然褪色不少。

“保時捷不願補裝,是為了節省成本,與保時捷近期追求高銷售回報率的戰略有關。”一位保時捷車主向《财經天下》周刊表示,在全球缺芯減産、德國工廠人工費用增加的情況下,保時捷的銷量不減反增,而且利潤率比他的收入增長的更快,它減配的最核心的目的非常明顯。

2021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傳遞9.57萬台,同比增長8%,占其全球銷量的31.7%。在中國市場,Macan和Cayenne兩款SUV是最暢銷的車型,銷量均超過3萬台,轎車Panamera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占到全球銷量的一半以上。

今年2月22日,大衆方面正式确認保時捷将獨立上市,并承諾将在夏季結束之時向市場提供有關上市的最新進展和時間表。這意味着,保時捷或許最快能夠在今年内就完成IPO。如果保時捷單獨上市,其估值在510億美元(約合人民币3239.77億元)至1010億美元(約合人民币6416.02億元)之間。

這麼大塊的蛋糕,誰都會心動。

業内人士分析認為,如果此次保時捷能夠順利上市,将會是大衆汽車集團創紀錄的一次IPO,大衆汽車集團也将會募集到一筆可觀的資金用以推動電氣化轉型。從目前看來,保時捷的電氣化轉型已經取得初步成功,其純電動保時捷跑車Taycan新車傳遞量共計41296台,銷量與去年相比已經翻倍,這款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首次超過保時捷“靈魂”車型911。

但如今,被保時捷給予厚望的Taycan Cross Turismo新品釋出會,卻遭遇了“最大市場”的中國車主線上維權。

“從保時捷來講,首先要重視起來這次車主維權事件。因為保時捷的市場品牌形象打造起來并不容易,更何況保時捷目前還是口碑很好的豪車品牌。”業内人士向《财經天下》周刊表示,“中國是保時捷第一大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保時捷應該珍惜自己羽毛,要謹慎做好每一件事情。”

(文中張新、李智為化名)

撰文 / 王達葉

編輯 / 冒詩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