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李世民說,文成公主一人,抵過雄兵十萬

閻立本的步辇圖被稱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自從在故宮博物院展出以來備受關注,許多學者從藝術性,美術設計,以及服飾等各角度去解讀這部《步辇圖》。其實《步辇圖》還記錄了華夏文化向外擴散的曆史瞬間,在唐朝鼎盛時期,北方先後有突厥、回鹘政權,西南還有同樣很強大的吐蕃和南诏國。這些異族政權,有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也有和漢族政權完全不同的治理模式,通過和親,它們成為中國曆史的一部分。

為什麼李世民說,文成公主一人,抵過雄兵十萬

步辇圖

《步辇圖》曆史背景

《步辇圖》是唐代繪畫的經典作品,同時也是世界十大名畫之一,現在故宮博物館收藏的版本為宋朝臨摹的,在長1.2米的絲絹上繪制而成。這幅圖主要講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故事,祿東贊這次來大唐是受到松贊幹布的派遣,來向李世民求親,把文成公主下嫁給松贊幹布以實作唐蕃和親。

在唐代初年,唐太宗吸取了隋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勵精圖治,廣開納谏,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治、經濟、文化還有民族融合的積極政策,讓唐朝國家實力不斷增強,社會文化也達到空前的繁榮。

為什麼李世民說,文成公主一人,抵過雄兵十萬

貞觀十三年、高麗、新羅、西突厥、吐火羅、康國、安國、波斯、竦勒、焉耆、商昌、林邑、昆明及荒服蠻酋等國,相繼都派來特使向唐朝朝貢。這時候的唐朝非常強盛,這些特使紛紛獻上奇珍異寶同時,都要求和親,下嫁公主。

據曆史記載,唐朝近300年曆史裡,和少數民族和親的公主達到20多位。這張《步辇圖》充分展現了當時,一樁婚姻抵雄兵十萬的政策主張。貞觀十五年春天,吐蕃就派遣特使祿東贊來迎娶文成公主,這張《步辇圖》也反映了這一盛況。

此時的吐蕃已經征服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松贊幹布不僅僅遣使向唐朝和親,同時還向尼婆羅等國派出使節,請求和親,甚至以出兵相威脅,和親成為當時主要外交手段之一。

為什麼李世民說,文成公主一人,抵過雄兵十萬

祿東贊來到大唐之後,因為其能言善辯,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賞識,在大昭寺和布達拉宮的壁畫上,還記載着祿東贊“六試婚使”的故事。

第一次測試是用绫緞穿九曲明珠,由于九曲明珠中間的孔是彎彎曲曲的,不可能用針穿過去,祿東贊思考了良久,他找來一隻螞蟻,用一根細線系在螞蟻的腰上,另一端則縫上绫緞。然後把螞蟻放在九曲明珠一端,另一端用蜂蜜去引誘它,于是成功将绫緞穿過九曲明珠。

第二次測試是,辨認一百對騾馬的母子關系,其他的婚使都是利用馬的特征進行辨認,比如高矮胖瘦,身上的花紋等。祿東贊讓所有的母馬和馬駒分開,隻給他們投料,不給它們水喝,最後這些馬駒口渴難耐,很快回到母馬身邊喝奶。

為什麼李世民說,文成公主一人,抵過雄兵十萬

第三次測試是讓所有的使者一天之内喝完一百壇酒,吃完一百頭羊,還要把羊皮揉好。其他特使都是快速地宰羊,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結果不一會都酩酊大醉。祿東贊讓他的騎士們,宰完羊之後,小口喝酒,小口吃肉,并且中間還不斷揉皮子,不到一天的功夫就把任務完成了。

第四個測試是讓這些使臣分辨一百段松木的頭和跟梢,祿東贊把這些松木都投到水中,依靠浮力大小來分辨頭部還是根部。第五個測試是,突然有一天晚上讓所有的特使回去,這些特使初來乍到,肯定晚上摸不清方向,而祿東贊很有心,在來的路上做了辨別,于是順利回到住處。

為什麼李世民說,文成公主一人,抵過雄兵十萬

最後一個是辨認公主,讓祿東贊從300名宮女當中認出公主,祿東贊得到宮中一位老大娘的幫忙,在人群當中找到文成公主,于是公主許配給了松贊幹布。

稍微有曆史常識都可以看出來,這則故事是吐蕃人民構想出來的,按照吐蕃當地生活習慣編造了他們喜聞樂見的故事,不過這些故事在青藏高原廣為流傳,也加深了民族融合。

《舊唐書》對祿東贊的評價是:“噶爾·東贊雖不識文記,而性明毅嚴重,講兵訓師,雅有節制,吐蕃之并諸羌,雄霸本土,多其謀也。”認為他懂兵法,而且還很儒雅,後來祿東贊幫助松贊幹布在吐蕃确立了封建制度,重新劃分土地,讓吐蕃擺脫奴隸社會。

為什麼李世民說,文成公主一人,抵過雄兵十萬

文成公主對吐蕃的影響

文成公主進藏,給吐蕃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李世民也非常重視這次交流,貞觀十五年答應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一直到貞觀十八年,文成公主才抵達吐蕃。期間準備時間就長達一年多,派遣的這支龐大的和親團,路上都走了2年多。帶去了各類佛經、珍寶以及各類書籍等,“釋迎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典、各種金玉飾物”。除了這些經書珍寶,文成公主還帶去各類食物烹饪的技師,建築工程師,醫藥技師等,還有各類種植種子,各種醫療器械等,可以說一應俱全,和搬家差不多。

為什麼李世民說,文成公主一人,抵過雄兵十萬

吐蕃地區高寒、風沙比較大,是以人們多以皮袍為主,袖口寬大,防風耐磨,注重實用性。松贊幹布親自率領隊伍到青海鄂陵湖迎接文成公主,“見中國服飾之美,縮縮沮”,文成公主帶去了各種绫羅綢緞,而且還有娴熟的紡織技工,她親自向當地人民傳授紡織、刺繡的技術,以及染色等各方面的技術。是以漢地的絲綢在吐蕃也大受歡迎,特别是赢得上層貴族的喜歡。

文成公主還帶去了種子和農耕技術,在《西藏歌謠》中記載,文成公主帶來了三千八百多種農作物,五千五百多種牲畜,青稞、小麥、豌豆等,還有使用水磨、養殖牛羊等技術。當然這些歌謠中的數字隻是一個虛數,不難看出文成公主給當地帶來的技術有多重要,也反映出當地人民對于文成公主的喜歡。

為什麼李世民說,文成公主一人,抵過雄兵十萬

吐蕃之前以遊牧為主,這種生産方式對天氣的依賴非常嚴重,而且也不穩定,在唐朝影響下,吐蕃一些地區開始使用雙牛耕田,現在去藏南地區,還有文成公主帶來“二牛擡杠”的傳說。在《突波王統世系明鑒》中記載:“公主到了康地的白馬鄉,墾田種植,安設水磨,使乳變奶酪”等等,這些中原的耕作技術給吐蕃地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松贊幹布還向中原地區學習了土地制度,登記屬民的人數和耕地面積,同時固定賦稅、開墾荒地、合理安排生産等,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很大程度上幫助吐蕃提高了生産力,使用科學技術保障糧食的産量,而且還豐富了百姓的餐桌,改善了當地的飲食結構。

為什麼李世民說,文成公主一人,抵過雄兵十萬

飲食方面,特别是茶葉的傳入,對于藏民特别重要。由于吐蕃人民喜歡吃肉,喝茶可以有效排解油膩,有利于身體健康,文成公主所帶去的茶葉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生活飲品,甚至成為當地人眼中的聖藥。現在在很多地區還能夠聽到《公主帶來龍紋杯》的歌謠,“龍紋茶呀,是公主帶來西藏,看見杯子就想起公主慈祥的模樣。”在之後與唐朝的貿易當中,茶葉和絲綢成為兩大主要需求品。

此外在建築風格方面也改變了過去氈帳的居住方式,改用漢族地區的土木結構,和親途中修建了很多行館和簡易的停靠點,當地人仍然保留了很多當年的遺迹,有人将公主的相貌刻在石頭上作為紀念,為了防止這些雕像受損,還修建了寺廟,供人們朝拜。人們在寺廟前種植柳樹,命名為唐柳或者公主柳。另外文成公主還親自參與修建了小昭寺,寺廟具有中原漢族特色。松贊幹布還多次派人前往唐朝請技術工匠,促進吐蕃建築的發展。

為什麼李世民說,文成公主一人,抵過雄兵十萬

小昭寺

文成公主在入藏之後,帶去了很多音樂、宗教、天文方面的文化,現在還有藏戲《文成公主》的演出。公主去世之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公主,特别制定了兩個節日,薩噶達瓦節和公主誕辰節。宗教方面公主帶入大量的經文還有釋迦摩尼等身的佛像,在經過的路上,文成公主還命工匠在懸崖壁上刻下很多佛像、建造佛塔等。

為什麼李世民說,文成公主一人,抵過雄兵十萬

結束語

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和親的時候,松贊幹布剛剛統一青藏高原,建立統一的吐蕃王朝,政權并不穩定,經濟也因為長期的分裂相對落後。文成公主進藏之後,政治意義非常重大,另外還促進了吐蕃經濟、技術、文化的發展。随着和吐蕃之間不斷互動往來,也促進了互相之間貿易的發展,民族的融合。

參考資料:《吐蕃王統世系明鑒》《舊唐書·吐蕃傳》《松贊幹布遺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