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李世民说,文成公主一人,抵过雄兵十万

阎立本的步辇图被称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自从在故宫博物院展出以来备受关注,许多学者从艺术性,美术设计,以及服饰等各角度去解读这部《步辇图》。其实《步辇图》还记录了华夏文化向外扩散的历史瞬间,在唐朝鼎盛时期,北方先后有突厥、回鹘政权,西南还有同样很强大的吐蕃和南诏国。这些异族政权,有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也有和汉族政权完全不同的治理模式,通过和亲,它们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为什么李世民说,文成公主一人,抵过雄兵十万

步辇图

《步辇图》历史背景

《步辇图》是唐代绘画的经典作品,同时也是世界十大名画之一,现在故宫博物馆收藏的版本为宋朝临摹的,在长1.2米的丝绢上绘制而成。这幅图主要讲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故事,禄东赞这次来大唐是受到松赞干布的派遣,来向李世民求亲,把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以实现唐蕃和亲。

在唐代初年,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励精图治,广开纳谏,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治、经济、文化还有民族融合的积极政策,让唐朝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社会文化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为什么李世民说,文成公主一人,抵过雄兵十万

贞观十三年、高丽、新罗、西突厥、吐火罗、康国、安国、波斯、竦勒、焉耆、商昌、林邑、昆明及荒服蛮酋等国,相继都派来特使向唐朝朝贡。这时候的唐朝非常强盛,这些特使纷纷献上奇珍异宝同时,都要求和亲,下嫁公主。

据历史记载,唐朝近300年历史里,和少数民族和亲的公主达到20多位。这张《步辇图》充分展现了当时,一桩婚姻抵雄兵十万的政策主张。贞观十五年春天,吐蕃就派遣特使禄东赞来迎娶文成公主,这张《步辇图》也反映了这一盛况。

此时的吐蕃已经征服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松赞干布不仅仅遣使向唐朝和亲,同时还向尼婆罗等国派出使节,请求和亲,甚至以出兵相威胁,和亲成为当时主要外交手段之一。

为什么李世民说,文成公主一人,抵过雄兵十万

禄东赞来到大唐之后,因为其能言善辩,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的壁画上,还记载着禄东赞“六试婚使”的故事。

第一次测试是用绫缎穿九曲明珠,由于九曲明珠中间的孔是弯弯曲曲的,不可能用针穿过去,禄东赞思考了良久,他找来一只蚂蚁,用一根细线系在蚂蚁的腰上,另一端则缝上绫缎。然后把蚂蚁放在九曲明珠一端,另一端用蜂蜜去引诱它,于是成功将绫缎穿过九曲明珠。

第二次测试是,辨认一百对骡马的母子关系,其他的婚使都是利用马的特征进行辨认,比如高矮胖瘦,身上的花纹等。禄东赞让所有的母马和马驹分开,只给他们投料,不给它们水喝,最后这些马驹口渴难耐,很快回到母马身边喝奶。

为什么李世民说,文成公主一人,抵过雄兵十万

第三次测试是让所有的使者一天之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头羊,还要把羊皮揉好。其他特使都是快速地宰羊,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结果不一会都酩酊大醉。禄东赞让他的骑士们,宰完羊之后,小口喝酒,小口吃肉,并且中间还不断揉皮子,不到一天的功夫就把任务完成了。

第四个测试是让这些使臣分辨一百段松木的头和跟梢,禄东赞把这些松木都投到水中,依靠浮力大小来分辨头部还是根部。第五个测试是,突然有一天晚上让所有的特使回去,这些特使初来乍到,肯定晚上摸不清方向,而禄东赞很有心,在来的路上做了标识,于是顺利回到住处。

为什么李世民说,文成公主一人,抵过雄兵十万

最后一个是辨认公主,让禄东赞从300名宫女当中认出公主,禄东赞得到宫中一位老大娘的帮忙,在人群当中找到文成公主,于是公主许配给了松赞干布。

稍微有历史常识都可以看出来,这则故事是吐蕃人民构想出来的,按照吐蕃当地生活习惯编造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不过这些故事在青藏高原广为流传,也加深了民族融合。

《旧唐书》对禄东赞的评价是:“噶尔·东赞虽不识文记,而性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认为他懂兵法,而且还很儒雅,后来禄东赞帮助松赞干布在吐蕃确立了封建制度,重新划分土地,让吐蕃摆脱奴隶社会。

为什么李世民说,文成公主一人,抵过雄兵十万

文成公主对吐蕃的影响

文成公主进藏,给吐蕃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李世民也非常重视这次交流,贞观十五年答应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一直到贞观十八年,文成公主才抵达吐蕃。期间准备时间就长达一年多,派遣的这支庞大的和亲团,路上都走了2年多。带去了各类佛经、珍宝以及各类书籍等,“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除了这些经书珍宝,文成公主还带去各类食物烹饪的技师,建筑工程师,医药技师等,还有各类种植种子,各种医疗器械等,可以说一应俱全,和搬家差不多。

为什么李世民说,文成公主一人,抵过雄兵十万

吐蕃地区高寒、风沙比较大,因此人们多以皮袍为主,袖口宽大,防风耐磨,注重实用性。松赞干布亲自率领队伍到青海鄂陵湖迎接文成公主,“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沮”,文成公主带去了各种绫罗绸缎,而且还有娴熟的纺织技工,她亲自向当地人民传授纺织、刺绣的技术,以及染色等各方面的技术。因此汉地的丝绸在吐蕃也大受欢迎,特别是赢得上层贵族的喜欢。

文成公主还带去了种子和农耕技术,在《西藏歌谣》中记载,文成公主带来了三千八百多种农作物,五千五百多种牲畜,青稞、小麦、豌豆等,还有使用水磨、养殖牛羊等技术。当然这些歌谣中的数字只是一个虚数,不难看出文成公主给当地带来的技术有多重要,也反映出当地人民对于文成公主的喜欢。

为什么李世民说,文成公主一人,抵过雄兵十万

吐蕃之前以游牧为主,这种生产方式对天气的依赖非常严重,而且也不稳定,在唐朝影响下,吐蕃一些地区开始使用双牛耕田,现在去藏南地区,还有文成公主带来“二牛抬杠”的传说。在《突波王统世系明鉴》中记载:“公主到了康地的白马乡,垦田种植,安设水磨,使乳变奶酪”等等,这些中原的耕作技术给吐蕃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松赞干布还向中原地区学习了土地制度,登记属民的人数和耕地面积,同时固定赋税、开垦荒地、合理安排生产等,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很大程度上帮助吐蕃提高了生产力,使用科学技术保障粮食的产量,而且还丰富了百姓的餐桌,改善了当地的饮食结构。

为什么李世民说,文成公主一人,抵过雄兵十万

饮食方面,特别是茶叶的传入,对于藏民特别重要。由于吐蕃人民喜欢吃肉,喝茶可以有效排解油腻,有利于身体健康,文成公主所带去的茶叶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生活饮品,甚至成为当地人眼中的圣药。现在在很多地区还能够听到《公主带来龙纹杯》的歌谣,“龙纹茶呀,是公主带来西藏,看见杯子就想起公主慈祥的模样。”在之后与唐朝的贸易当中,茶叶和丝绸成为两大主要需求品。

此外在建筑风格方面也改变了过去毡帐的居住方式,改用汉族地区的土木结构,和亲途中修建了很多行馆和简易的停靠点,当地人仍然保留了很多当年的遗迹,有人将公主的相貌刻在石头上作为纪念,为了防止这些雕像受损,还修建了寺庙,供人们朝拜。人们在寺庙前种植柳树,命名为唐柳或者公主柳。另外文成公主还亲自参与修建了小昭寺,寺庙具有中原汉族特色。松赞干布还多次派人前往唐朝请技术工匠,促进吐蕃建筑的发展。

为什么李世民说,文成公主一人,抵过雄兵十万

小昭寺

文成公主在入藏之后,带去了很多音乐、宗教、天文方面的文化,现在还有藏戏《文成公主》的演出。公主去世之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公主,特别制定了两个节日,萨噶达瓦节和公主诞辰节。宗教方面公主带入大量的经文还有释迦摩尼等身的佛像,在经过的路上,文成公主还命工匠在悬崖壁上刻下很多佛像、建造佛塔等。

为什么李世民说,文成公主一人,抵过雄兵十万

结束语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和亲的时候,松赞干布刚刚统一青藏高原,建立统一的吐蕃王朝,政权并不稳定,经济也因为长期的分裂相对落后。文成公主进藏之后,政治意义非常重大,另外还促进了吐蕃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随着和吐蕃之间不断互动往来,也促进了互相之间贸易的发展,民族的融合。

参考资料:《吐蕃王统世系明鉴》《旧唐书·吐蕃传》《松赞干布遗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