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場經濟情況下,抵制更像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因為聰明的人,能夠找到比抵制更好的辦法,那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強一些。
因為隻有讓自己變得更強,才會讓對手真正面臨一場生存危機。
摩托羅拉、諾基亞、索尼愛立信這些企業沒有人抵制,但最終還是退出了曆史的舞台,今天即便是他們重新回到了專櫃上,你和我,都會選擇更出色的小米、華為。

你會放棄格力、美的,而選擇所謂的合資家電嗎?看看西門子在市場中的占有率吧,可有可無了。
這些企業真正但退出曆史舞台,從來都不是被抵制被驅逐,而是在市場經濟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國品牌更強了,我們從内心認可中國品牌,而背後是中國品牌自身在努力,在勵志要打壓外資。
特斯拉呢?我們需要抵制嗎。
過去一年的銷量告訴我們,一件商品如果真的非常具有競争力,那麼所謂的抵制隻是一小部分人的心甘情願而已,Model3以及後來的Model Y已經用無與倫比的銷量增速,來證明自己的産品優越性。
無數消費者仍然願意将特斯拉放在選車清單的第一位。
今天我們來看特斯拉,國産已經很久的Model系列産品,它還是單純意義上的外資嗎?顯然不是。
坐落于上海臨港的超級工廠,首先是由一群黃種人執手生産的,此外,特斯拉包括三店系統在内的多個生産零部件,都是中國供應商提供。
充電樁、逆變器、充電樁網絡、營運、變速箱箱體、方向盤、保險杠、儀表盤、内飾件、安全帶、密封件、傳感器、繼電器、空調等等,生産商都是中國企業。
市場是自由的,特斯拉也在核心部件上選擇了自己研發,或者說采購外國巨頭。
比如說電機控制器,用的是自己研發的,電池模組用的是松下的,空氣懸架用的是大陸集團的,前後穩定杆是蒂森克虜伯,而輪胎則是米其林,電子助力用博世,刹車系統布雷波,雷達、處理器用法雷奧和英偉達。
我在思考的是,一台車上依然有大量的國産部件,同時也有特斯拉采購其它頂級企業的部件,那麼抵制特斯拉的意義,在哪裡?
是覺得特斯拉太強,還是特斯拉品質太差?
從市場角度分析,特斯拉隻是一個普通的汽車品牌,它會按照企業在市場中的的競争力,來選擇零部件供應商的産品,它認為米其林的輪胎最好,那就用米其林的輪胎,他也認為大陸集團的空氣懸架品質好,同時覺得松下的電池和自己研發的電機控制器能夠讓整車表現更為出色。
當然,特斯拉國産之後也大量的使用了國産部件,使用了中國的儀表盤、充電樁、座椅等等等等。
聰明的人能夠看出來,重要的部件依然是一線品牌,核心部件依然是特斯拉的,隻有一些可被代替的零部件是國産。
為什麼?
原因是我們的零部件供應商在大陸集團、因特爾、米其林、法雷奧以及蒂森克虜伯面前沒有核心競争力。
說明一點,市場依然是完全開放的,這是一個能者居上的時代,實力強才會被選中,實力弱永遠沒有話語權。
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特斯拉不是一個可輕松被抵制的企業,既然暫時無法被真正的将其邊緣化,那麼最快、最有效、最取出根本的方式,就是強化中國品牌自己的競争力。
隻有同價位車型,真正的在市場中吸引消費者,才能讓特斯拉吃癟,讓消費者即便閉着眼買都不後悔的中國車出現之後,特斯拉才能成功被邊緣。
十年前,有人願意加價4萬買途觀都不多看國産車一眼,今天的哈弗H6已經制霸10-15萬級SUV市場很多年,同價位合資SUV紛紛隕落。
這背後是抵制才成功的嗎?是中國品牌真正的強大了,是以想要特斯拉邊緣,唯一的方式就是讓中國品牌站起來,背後靠的是工程師,靠的是時間與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