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館第一股”固生堂塗志亮:中醫藥出海可以“先醫後藥”

“中醫館第一股”固生堂塗志亮:中醫藥出海可以“先醫後藥”

12月10日,固生堂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固生堂”)在香港聯交所主機闆成功挂牌上市,成為連鎖中醫館和中醫醫療服務的第一股。

在遠端敲鐘現場,固生堂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塗志亮分享創業過程,向家人表達感謝時幾度哽咽。他在上市公開信中表示,固生堂在香港成功上市,是中醫在資本層面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未來,固生堂将助力中醫藥事業和産業高品質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固生堂成立之初,就有一個願景,讓中醫成為世界醫學的主流。”

“中醫館第一股”固生堂塗志亮:中醫藥出海可以“先醫後藥”

自帶“中醫醫療服務”稀缺屬性,上市當天,固生堂—開盤後瞬時高開15%,成為近期高開幅度最大的新股。但盤中股價開始走低,漲幅全部回吐直至平收。盡管如此,固生堂仍是當天在港股上市的三支醫藥股中唯一沒有破發的新股。

以目前股價算,固生堂市值為66.58億。上市儀式後,塗志亮接受了奧一新聞等媒體的采訪。他坦言,對于患者而言,企業上不上市,消費者并不會關心在意。醫生好不好,藥材地不道地,服務好不好,才是根本。

1

固生堂45歲以下使用者占比超六成

奧一新聞:固生堂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是如何切實為老百姓解決就醫難題的?

塗志亮:在“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縣市”的分級診療大背景下,固生堂利用市場化機制和手段,把國醫大師、名老中醫請到患者家門口的基層門診進行初診,既解決了百姓看病的最後一公裡難題,還以基層中醫門診的身份,讓患者享受到了更高的報帳比例,切實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奧一新聞:在關于“治未病”方面,固生堂如何幫助病人解決複診問題呢?固生堂的客戶結構是怎麼樣的?

塗志亮:固生堂率先提出了線上線下結合服務,也就是我們說的OMO模式(Online-Merge-Offline 線上與線下融合)。現在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醫療健康服務,我們也正逐漸把大量慢性病的複診放到線上完成。很多人以為,看中醫的大多數是老年人,其實不是。我們的使用者結構中,老年人隻占17%,45歲以下占了63%。也就是說,很大部分是中青年人。我們的OMO模式,就很好地結合了中醫藥和網際網路,給中青年人看病提供更友善的平台。

2

固生堂将在南沙成立院内制劑中心

奧一新聞:據稱固生堂上市後募集的資金60%将用于線上線下的全方位整合,請問将如何提高患者的就診體驗?另外,目前固生堂院内制劑的研發進展如何?

塗志亮:固生堂提出 "中醫醫療生态體系假設" 的概念,即從1.0時代的中醫線下服務的第一品牌,晉升到2.0時代的新中醫 OMO平台,最終發展到3.0時代的中國最大的新中醫生态體系。這裡我們特别提出了“兩化”,就是産品化和智能化的概念。其一是診斷的産品化,在過去我們看診是面對面的,現在線上上就可以通過圖檔等方式看診,使得看診過程可以實作資料化,同時借用大資料分析實作AI中醫,由此形成輔助診療體系。而第二個産品化是,我們現在嘗試将固生堂的名老中醫總結的療效好的藥方變成院内制劑。我們在南沙正在成立固生堂網際網路中醫院下屬的院内制劑中心,并且有10個左右的院内制劑正在申請當中。同時,我們與橫琴中醫藥園區簽署戰略合作,雙方在院内制劑研發和大資料研究方面有了更深度的戰略合作。我認為好的中醫,既要醫術傳承,也要産品傳承。

奧一新聞:固生堂的很多醫生是多點執業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醫療服務的品質?

塗志亮:2019年,我國中醫人數約為62.4萬人,僅占醫師總人數的16.1%,每名中醫醫師的門診人次為每日13.1人,較每名醫師每日的門診人次高45.6%,中醫師供不應求現象極其明顯。在我看來,優質醫療資源始終是稀缺的。醫生通過利用個人時間到固生堂多點執業,增加醫療資源的有效供給。其次,固生堂還将與專家一起打造傳承工作室,對年輕中醫師進行培養,實作中醫精粹傳承。

3

中醫藥出海可以“先醫後藥”

奧一新聞:目前中醫藥出海已經成為熱門話題,你認為中醫藥出海有哪些難點和堵點?中醫藥出海要選擇什麼樣的路徑?

塗志亮:我們說文化興、中醫興。以前我們希望“藥往外走”,但其實中藥與西藥是兩種不同生物藥體系,存在比較大的認知差别。要走向國際化,我覺得可以“先醫後藥”。像過去針灸一樣,針灸讓大家看見一根針就可以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以獲得國外市場的認同。今天我們中醫内科的醫生走出去,用确切的療效證明問題,那麼中藥就走出去了。是以我還是覺得盡可能用“先醫後藥”往國際市場走。

奧一新聞:固生堂在港股上市後,您如何看未來股價的走勢?

塗志亮:對于股價的話,我們從來談不上怎麼看。固生堂有一個核心的“三長”理念,長期,長力,長情。我們用11年的時間走向香港資本市場,未來将用更長的時間,用古話說,是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讓中醫走向世界。

奧一新聞記者 林詩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