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順豐系第四個上市公司:順豐同城上市,“跑腿”業務尚未止虧

順豐系第四個上市公司:順豐同城上市,“跑腿”業務尚未止虧

12月14日,主營業務為即時物流的順豐同城在香港聯交所主機闆正式挂牌上市,此次全球公開發行約1.31億股,定價為每股16.42港元,約募資20.31億港元。這也是包括順豐控股、順豐房托以及剛剛完成收購的嘉裡物流在内,順豐集團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而這距離其核心産業順豐控股借殼上市僅僅過去了五年。截至12月4日收盤,順豐同城最終收于14.9港元,跌幅9.26%,總市值139億港元。

目前仍未實作盈利

按照順豐同城首席執行官孫海金在14日當天釋出的一封内部信中相關資訊顯示,順豐同城是在2016年5月完成第一筆CLS(City Logistic System)系統訂單,2019年3月拿到了第一筆外部融資,并開始了獨立化運作,并在同年10月釋出了獨立品牌“順豐同城急送”并确立了做第三方平台的願景。

按照順豐同城方面此前釋出的招股書資料顯示,今年前五個月順豐同城收入30.46億元,訂單總數5.14億筆,同比增長151.2%。截至5月31日,順豐同城共有14.75萬名,活躍客戶451.34萬名,活躍騎手34.07萬名。而在營收方面,順豐同城從2018年的9.9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21.07億元,2020年的48.4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120.8%。2021年截止5月底的收入也已經達到30.46億元,顯然将繼續保持高增長态勢。

但即便如此,順豐同城目前仍未實作盈利,同期淨利潤分别為-3.28億元,-4.70億元,-7.58億元及-3.53億元,累計虧損19.09億元。這也不難了解為何上市首日即遭遇破發,跌幅一度超過10%。

但作為一種随着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應運而生的新業務模式,即時物流市場顯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場想象空間。特别是在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基于地理資訊應用服務更加精細化發展,以及在外賣、電商等需求推動下,即時物流作為相對于傳統物流業務更具需求分散性同時又對時效性有更高要求的新業務模式,需求正在迅速被釋放。

目前,随着行業的發展以及更多新技術的植入,即時物流已經從最早定義為貨物不經過倉儲和中轉而直接性的端到端送達,且送達時效為兩小時以内的物流服務拓展為基于資料,通過實時全局排程的方式以比對實時需求與實時運力的配送服務。

從最早的以外賣為基礎發展起來,到逐漸拓展到快遞末端配送以及新零售等領域,即時物流行業也從2014年不到8億單的規模成為有望在今年超過300億規模,按照艾瑞咨詢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有望增至795億單。

這也不難了解為什麼前幾年還因為在末端配送領域争端而與順豐集團“撕破臉”的阿裡巴巴旗下淘寶中國成為此次順豐同城登陸資本市場的基石投資者之一,同時包括高盛集團、新希望、君聯資本、中信資本、BAI等國際著名投資機構也在IPO之前入股。

即時物流賽道混戰

按照順豐同城方面的說法,其此次上市募資将主要用于擴大服務覆寫範圍,包括場景覆寫及地域覆寫,以及擴充運力池、用于為順豐同城可能不時物色的潛在戰略收購及投資行業價值鍊的中上下遊業務提供資金,以補充及擴大順豐同城的業務營運、用于營銷及品牌推廣、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在國内開展即時物流服務的企業中,順豐同城并不算早期的入局者,實際上包括閃送、達達、蜂鳥以及包括美團等生活服務類企業都較早從各自不同的業務領域切入其中。這些競争對手中,閃送作為國内較早并且是專注于即時物流業務的企業,已經在國内超過200個城市開展業務,服務人次過億。而達達則是依托于京東集團包括電商和物流等業務的基礎開始進入即時物流業務。而蜂鳥和美團是以其較早建立優勢的外賣業務為基礎,逐漸拓展到“跑腿”相關服務,可以說與順豐同城相比競争力都不容小觑。

為此,順豐同城也有較為清醒的認識,正如孫海金在公開信中所言“這次上市僅僅意味着順豐同城才國小六年級畢業,後面迎接我們的是國中、高中、大學等等,在即時物流這個大賽道有更遠的路等着我們去征服。”

目前順豐同城提出将提供“全品類、全時段、全距離、全場景”的服務,滿足豐富多樣且層出不窮的應用場景需求,通過專業和定制化的即配服務矩陣,實作了四大場景全覆寫:餐飲外賣(餐食、飲品)、同城零售(商超生鮮、鮮花蛋糕、醫藥)、近場電商(服裝、美妝、3C)、近場服務(個人跑腿、企業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順豐同城在多個場合反複強調了自身的“獨立第三方定位”,并表示将堅持“中立、開放、合作共赢”。在招股書中,順豐同城也把競争對手按照隸屬中心化平台的實時配送服務平台和第三方實時配送服務平台進行分類,按照這樣的劃分,順豐同城在第三方平台中以11%的市占率成為目前國内最大的獨立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平台。

但在即時物流這個大市場的競争中,不管是隸屬中心化平台還是獨立第三方,其争奪的市場空間實際上大部分都處在同一次元空間内,多有重疊交叉,是以最終仍需要平台能夠在産品力和服務方面具備足夠的實力,這一點對于已經在傳統快遞業務中建立起良好品牌形象的順豐控股而言顯然具備足夠的經驗,但對于同樣頂着“順豐”招牌的同城業務來說,仍需要繼續通過時間來證明自己。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