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授送8子女赴美讀博,晚年被棄養老院孤獨死去:沒有良心,再優秀又如何

古語有雲,生身之恩大于人,養育之恩大于天,百善孝為先。

然而,無論我們将親情描繪得多麼偉大,在實際的生活中,依然有很多人根本毫無感恩之心,對親生父母幾十年的養育和栽培視若無睹,甚至在父母急需子女照顧和關心的時候,理直氣壯地事不關己、高高挂起。

教授送8子女赴美讀博,晚年被棄養老院孤獨死去:沒有良心,再優秀又如何

台灣一位教授年輕時兢兢業業,把八名子女都送去美國讀到博士畢業,培養成了社會精英,然而在自己92歲的時候,所有子女都對他不聞不問,不出養老錢、也不回來看望,最終老教授一個人在養老院郁郁而終。

以及,在辦葬禮時,子女全部拒絕回來為其奔喪。可謂不孝至極。

常聽人說“百善孝為先”,這句古語流傳了五千年,現在聽起來也覺得其中蘊含的哲理很正确。可是随着時代前進,好多人卻丢失了孝順的初心,孝敬父母本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在某些人眼裡,父母卻成了累贅一般的存在。如此看來,人類繁衍生息的本能在換來繁榮的同時,也埋下了苦痛的種子。

教授送8子女赴美讀博,晚年被棄養老院孤獨死去:沒有良心,再優秀又如何

有人可能會說,這8個子女或許都有自己的苦衷,美國生活的競争也大,即使是精英,也沒有太多的流動資金和閑錢。不同的家庭确實都有自己的生存壓力,但是表達感情的方式,從來不是隻把物質條件作為參照,而是朝夕相處中細小的溫暖細節。

曾見過一家人,生活環境很差,一家三口住在二十平方米的出租房裡。狹窄的空間難以伸展手腳,隻能為他們提供最基礎的生活條件,一張用來休憩的床鋪,以及一張用來吃飯的桌子。其它的物件擺放淩亂,電鍋收放在床底下,需要吃飯的時候才會拿出來,日子過得非常窘迫,用“一貧如洗”來概括毫不誇張。

夫婦養了一個8歲的女兒,全家的經濟支撐主要依靠父親,父親是一名勞工,一年四季承受着火辣的太陽以及冰冷的寒風,工地的重活将他曬得黝黑,也在無聲無息中壓彎了他的身闆,遺留下了各種病症。

教授送8子女赴美讀博,晚年被棄養老院孤獨死去:沒有良心,再優秀又如何

他們從農村來到城市,沒有文憑,沒有背景,隻能從事最底層的勞動工作,許多人好奇,他們在鄉下有自己的大房子,談不上如登春台,卻可以保證随性自在,況且房子依山傍水,他們完全可以種莊稼養活自己,與現在的生活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他們抛棄了安逸,來到城市打拼,隻有一個簡單的原因——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正是吃了沒文化的虧,才不希望下一代重複自己的老路,即便日子清貧,他們依舊盡量滿足女兒的需求,在他們日複一日的貧困裡,我看到的是滿滿的溫馨。

如果說父母照顧子女是本能,那麼女婿照顧丈母娘就不是義務了吧。山東濰坊一位名叫胡詩強的男子,當嶽母癱瘓在床時,他便主動承擔了照顧嶽母的重責,白天為老人擦身體、換洗衣服,半夜每兩小時醒一次,為老人翻身、按摩……這樣的照顧胡詩強堅持了十幾年,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教授送8子女赴美讀博,晚年被棄養老院孤獨死去:沒有良心,再優秀又如何

胡詩強自己其實也沒有錢,工作也繁忙辛苦,但是從不會是以而産生絲毫的懈怠,也是以榮登2021年度8月份“濰坊好人榜”。想要狠狠地去愛一個人,從來不需要任何的理由與借口,真正在意的人,在任何環境下都有展現的機會。

父母花費20多年的時光将我們養育成年,大多并不是為了防老,而是出于親情的愛意,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也許給我們帶來過傷害,若是嘗試着去了解,都能發現溫情所在。

明明是更加優越的背景,為何老教授卻遭到了八名子女的如此對待呢?可以從報道中發現,這八名子女在教授生前,一直都以各種理由借錢,明明已經具備了賺錢的能力,卻仍然像是寄生蟲一般,依附在老人的身上持續吸血,直至發現教授的身體出現問題,才将他送到當地的安養中心,随後又撒手不管。

教授送8子女赴美讀博,晚年被棄養老院孤獨死去:沒有良心,再優秀又如何

八名子女這樣可恥的做法,無論從什麼角度進行說明,都是令人發指的殘忍,他們對待父親的态度好似天生的仇視,在本性的深處,隐藏着對于情感的可怕漠視,不知他們在深夜的時候,能否會有那麼一絲絲的愧疚之情,想起這位供養他們完成學業的可憐父親。

這位可憐的父親用自己的一生,幫助他們建起了通向光明前程的橋梁,卻沒想到自己會有這麼一天,被心愛的八名子女狠狠地踹到橋下奔騰的河流之中。

感情是複雜的,愛的形式應該建立在雙方共同奔赴的基礎之上,即便是無法了解情感的重要性,也懂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因為有情感可以作為掩護,就狠心逃避自己應當承受的義務責任,這是不該在親情中出現的利己觀念。

教授送8子女赴美讀博,晚年被棄養老院孤獨死去:沒有良心,再優秀又如何

孟子曾說:“不孝有五:一、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二、博弈好酒,不顧父母之養;三、好貨财、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四、縱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五、好勇鬥狠,以危父母。”

能夠完成這五項禮節的兒女少之又少,但想要一條不做,卻輕松至極。最基礎的孝順,也需要保障父母的生活,除去情感上需要的陪伴,也要給予利益方面的援助,這點認知無關身份地位,内心的強大善良,也不是依靠身份地位就會擁有更好的說明。

但一個人的邪惡與醜陋,卻可以因為最簡單的孝順,展現得淋漓盡緻。沒有孝心的兒女,怎會擁有為人的尊嚴?

教授送8子女赴美讀博,晚年被棄養老院孤獨死去:沒有良心,再優秀又如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