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4年損失近4000萬人口:青壯年男性犧牲36%,影響至今

在抗日戰争中,中國人民以巨大傷亡代價取得了抵抗侵略的勝利。因為在當時中國還沒有基本的戰時統計系統,是以關于軍民傷亡的數字也的記載也存在差異。根據後世研究者的考證,一般認為中國在抗日戰争中傷亡人數為3500萬-4000萬人。其中死亡2000萬人。在這個數字中,軍人的死亡人數大約為500-800萬人。

二戰4年損失近4000萬人口:青壯年男性犧牲36%,影響至今

抗日戰争

不過,在二戰中,為了抵抗侵略者,犧牲了大量人口的國家并不隻有中國。蘇俄在1941——1945年的衛國戰争中同樣付出了十分慘痛的代價。在聯盟時代,蘇軍在二戰中的死亡數字公布為800萬人,全聯盟的傷亡為2600萬人。但到了俄羅斯時代,随着更多二戰材料的公布,以及對曆史的進一步考證,蘇俄在二戰中的損失資料被一次次重新整理。

二戰4年損失近4000萬人口:青壯年男性犧牲36%,影響至今

衛國戰争中的蘇軍軍官

目前俄羅斯認為,蘇軍在4年衛國戰争有1000多萬軍人為祖國獻出了生命——一些研究者認為蘇軍在戰争中的死亡人數達到1400萬甚至更高。平民的死亡數字約為1300—1600萬。綜合起來,在戰争中,聯盟總共的死亡人數超過2000萬,人口總損失達到3000萬—4000萬。在1941年戰争爆發時,全聯盟的總人口為2億人,傷亡比率是十分可怕的。

二戰4年損失近4000萬人口:青壯年男性犧牲36%,影響至今

步兵跟随坦克沖鋒

其中,20-34歲的青壯年男性在戰争中犧牲了36%,這給聯盟各加盟國的人口比例造成的影響延續到了今天。與很多人了解的不一樣,人口比例的失衡可能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恢複過來。特别是在短期戰争中造成的數量巨大的男性人口的傷亡,占聯盟人口基數比例太過巨大,再加上後來聯盟各國人口出生率又相對偏低。

二戰4年損失近4000萬人口:青壯年男性犧牲36%,影響至今

蘇軍士兵

在現代,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人口仍然是男多女少的情況,相當于當年戰争的損失今天都沒緩過勁來。原聯盟國家經曆了二戰慘痛的人口損失,上個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又遭遇了戰後廢墟帶來的巨大困境。當聯盟進入70年代的繁榮階段後沒多久,1991年又分崩離析,再次陷入動蕩。原聯盟的大部分國家現在的人口都處于逐年減少的情況。

二戰4年損失近4000萬人口:青壯年男性犧牲36%,影響至今

俄羅斯每年都會舉行閱兵紀念衛國戰争

以1941底—1944年初的列甯格勒保衛戰為例。整座城市被德軍圍困,不僅要遭受戰場上的傷亡,饑餓和疾病更是接踵而至。聯盟時代,列甯格勒保衛戰中平民的死亡人數被認為是80萬,而到了俄羅斯時代則提高到了超過100萬。加上軍隊損失,則達到200萬甚至更高。一場戰役的損失人數超過了美國在整個二戰中損失人數的幾倍。

一個蘇俄作家回憶,在戰争開始的時候他剛剛從大學畢業。1943年他參加蘇軍,從戰争中幸存。1946年他回到校園,了解到,一個班60多人裡,隻有3人從這場戰争中活了下來……另外,在二戰中,一些小國也付出了十分慘重的代價,尤其是相對于其總人口比例而言。如波蘭死亡600萬人,南斯拉夫死亡近200萬人。這些國家的人民和軍隊都為了保衛自己的祖國,反抗侵略者而奮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