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宮城之内,戒備森嚴,為何接連發生盜竊案?

宮城之内向來不準外人進入,畢竟,裡面生活着皇帝,天威咫尺,誰都不敢胡作非為。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會忌憚天子的威嚴,特别是那些在深夜出沒的“梁上君子”。

宮城之内,戒備森嚴,為何接連發生盜竊案?

都知道,紫禁城内的建築物太多,出入走動的人員也有不少,這樣的環境和條件,非常有利于盜賊的出入。檢視《清代檔案史料選編》就可以發現,宮城之内發生失竊,登記在案的共有兩起,且都發生在了機密要地。《清代檔案史料選編》的“同治篇”中,就記載了這麼一個情況:“洪逆僞金印”被盜事件。

同治四年的十月二十五日,軍機處給内務府發了一條公文,稱:在軍機處章京值班房存放保管的“洪逆僞金印”不見了。那麼,什麼是“洪逆僞金印”呢?都知道洪秀全,他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在做了天王之後,自然需要一枚金印來代表自己的身份,而這個“洪逆僞金印”就是他的,并且,這個金印是用十足的黃金鑄造而成。

那麼,為什麼卻要稱它是“僞金印”呢?

當時,執政的是清王朝,後來,才崛起的太平天國,是以,太平天國自然就成了“反兵逆賊”,而洪秀全使用的金印就是“僞金印”了。

這其實隻是政治立場不同所導緻的稱呼,與金印的鑄造材料沒有一點關系。

宮城之内,戒備森嚴,為何接連發生盜竊案?

在軍機處發給内務府的公文中,要求将所有可疑的人,在當天中午移交給内務府慎刑司處理。那麼,什麼人會有重大的作案嫌疑呢?

其實,所謂的嫌疑犯都是一些在軍機處打雜的人員,比如:做飯的、下層的勞役人員等。過了四天之後,内務府又收到了軍機處發來的公文,說:又新增了一名嫌疑人,名叫孫開文,是在軍機處食堂幹活的。第二天,軍機處又給内務府發公文,把新抓的另外三人移送到慎刑司。

那麼,作為被盜物品的洪秀全金印,怎麼會出現在清政府的軍機處呢?

話說,在同治三年六月,湘軍攻下了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六月十七日淩晨,有一隊太平軍準備突圍,但是,被湘軍抓獲了,然後,他們從幾個士兵身上發現了洪秀全金印和兩枚玉玺。于是,曾國藩把金印和玉玺上交,其中,金印就被存在軍機處的章京值班房中。

同年十一月,具體日期是空的,因而,無法考證到底是哪一天。後來,軍機處就收到了内務府發來的公文,公文稱:慎刑司已經對所有的疑犯進行了“隔别研訊”,其實,就是“隔離審訊”,但是,都沒有得出什麼結果。

既然,審訊審不出什麼内容,那麼,就隻能依靠偵探。于是,大内的密探就開始出動,在京城裡開展搜尋工作。

宮城之内,戒備森嚴,為何接連發生盜竊案?

因為,失竊的是一個金印,是以這些密探就把搜尋的重點,放在了京城裡的金鋪和首飾鋪。

幸運的是,沒過多久,在一家名為“盛萬”的首飾鋪子,發現了一條重要的線索。該店鋪的夥計說:在八月二十四日,有個自稱姓薩的刑部大人來過,還拿了一枚金印,說要将其熔成普通的金條。另外,這位薩大人還解釋了這枚金印的由來,說是他一個外地當官的親戚帶回來的。

有生意來了豈會不做?

最終,首飾鋪子和薩大人達成了交易,首飾鋪子将這枚金印熔成了十一兩重的十根金條,收取了四十吊的工錢。這個夥計還隐約記得,那枚金印上刻有“天平天國萬歲”這幾個字。但是,從存有的“天王聖旨”上所蓋有的章印來看,金印上完整的文字應該是“太平天國金玺大道君王全,奉天誅妖,斬雅留正”。

難道,這不是丢失的那枚金印?

當時,密探們覺得店鋪的夥計沒有将字記全,因為,他們隻管鑄造熔化,隻管做生意,是以,哪會将字記得那麼周全呢?之後,密探們順着這條線索一直查下去,最後,鎖定了一個名為薩隆阿的人,這個人其實是軍機處章京刑部的郎中,是以,他有重大嫌疑。

經過一番詢問查證,薩隆阿招供了。他說:八月十七日輪到他上早班,軍機處的值班房是滿人和漢人在不同的房間裡值班,而薩隆阿本是在滿人這邊值班,卻趁機溜進了漢人的值班房,之後,他看見一個櫃子沒有關好,裡面正是那金光閃閃的“天王金印”。

宮城之内,戒備森嚴,為何接連發生盜竊案?

薩隆阿看着左右沒人,就順手拿走了金印,把它藏入包裹中帶出了軍機處。過了一段時間,就交給“盛萬”首飾鋪子,花了四十吊的工錢,将那枚金印熔成了十一兩重的十根金條。其中,有兩根金條,被薩隆阿兌成了銀錢,剩下的“八根一小塊一小包”就藏在了家中的炕頭上。

十根金條用了兩根,那麼,應該剩下八根,怎麼會出現一小塊和一小包呢?

薩隆阿說:是因為首飾鋪子熔鑄得不好,那“一小塊”是十根金條的其中一根折下來的,“一小包”則是從沒熔化前的金印上弄下來的。這麼一來,那天王金印估計就不是用一整塊黃金鑄造的。

案犯抓到了,案情完整了,贓物也追回了,至此,這一件“洪逆僞金印”失竊案,就真相大白。人贓俱獲,無從抵賴,内務府批判薩隆阿“目無王法,膽大至極”。至于如何處置這樣一個監守自盜的人,據說,是要斬首,但是,最終結果如何,也無從追究了。

薩隆阿在機關要地值班,其便利的環境與他不太高的自律性,盜取金印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畢竟,監守自盜的人,也挺多的。

宮城之内,戒備森嚴,為何接連發生盜竊案?

那麼,如果不是機關重地的人,而是底層的雜役,有沒有可能在皇宮之内盜竊并得手呢?

公元1775年,即乾隆四十年,内務府呈給了乾隆一份奏折,裡面寫着大清皇宮發生過的失竊案。這一年的八月七日,一個身影從甯壽宮的履順門跳下,這個人的輕功了得,可是,武功卻很一般,剛跳下就被值班的太監抓住了。

值班太監不僅将這飛賊抓到,還搜出了他藏在天溝裡的一把銅鎖,人贓俱獲。内務府據此推測,這飛賊藏在皇宮内已經不是一日兩日的事了。

除此之外,内務府在奏章中還提到:乾隆三十九年,發生過的一起銀庫被盜案,到現在都沒有抓到疑犯。另外,内務府還提到了一件更過分的案件,說:有一個名為郭四五的毛賊,竟然潛入過皇宮兩次,内務府稱這些人“必系慣飛檐走壁猾賊”。

如此看來,在武俠劇中,經常演的在戒備森嚴的皇宮大内,不管是俠客、刺客,還是江洋大盜,他們都可以在皇宮之内來去自如。

宮城之内,戒備森嚴,為何接連發生盜竊案?

另外,内務府在這份奏章中還提出了一些建議,說要犒勞抓住飛賊的值班太監,比如:太監總管王成,應賞給他白銀二兩,但“功罪亦難相抵”,賞賜完之後,還是要處罰的。王成被罰了半年的薪水和一年的錢糧,這樣算下來,賊算是白抓了,那二兩銀子的賞賜都算不上安慰獎。

對于内務府的這個建議,乾隆皇帝表示同意,批示了四個大字:依議,欽此。

那麼,盜賊頻繁出入皇宮的原因是什麼呢?

内務府指出:紫禁城内有一些宮殿正在整修,進出的人員繁雜,導緻完工之後,有人潛藏在某所宮殿的可能性很大,而太監也沒有去搜查每一個地方,是以,也就導緻宮城内部的治安形勢非常嚴峻。但是,因為搜查不嚴而導緻的失竊案,并非是偶然。

公元1776年,即乾隆四十一年,内務府有一份報告,就指出了一起因搜查不嚴,而導緻的盜竊案。這一年的四月四日,一個曾經在大内當過差,名為大小兒的人來到了皇宮的西華門。這樣一個陌生面孔突然出現在皇城門前,肯定要受到守門士兵的詢問。

宮城之内,戒備森嚴,為何接連發生盜竊案?

但是,大小兒謊稱自己是皇宮裡的跟班,是以,這些士兵就沒有多加阻攔。随後,他一路暢通無阻地來到了六部大臣值班的地方。

這裡竟沒有人看守,值班房中放滿了值班官員的用品和雜物,大小兒撬開鐵鎖,把小銅鏡、銅帽架、小錫盒等,容易帶走的物品都扔出了西牆外。并在其快要得手的時候,剛好有人回來,看見大小兒的舉止可疑,就立馬去值班房檢視,竟發現裡面的所有物品都不見了。

于是,此人便上前抓住了大小兒。

其實,在宮城之内,發生盜竊也是常見之事,面對來來往往的宮女太監,誰能厘清楚哪個是,哪個不是呢?更何況還有大臣、侍衛等等,如此多的人怎麼會分辨出哪個是賊,哪個不是呢?

參考資料:

【《清代檔案史料選編》、《清史稿·高宗本紀》、《樞垣紀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