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喊出口号,“永不加賦”兩百年,為何卻農民起義不斷?

康熙的永不加賦就是個笑話,首先,是永不加賦不是永不加稅;其次,這個政策名字是“永為定額”,被美化成了永不加賦;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是,這些錢滿清政府根本收不上來,是以索性免了來粉飾“仁政”,按照這種說法,崇祯一年減免商稅幾千萬兩呢,崇祯不如康熙精明啊,也應該來個永不加稅美化下自己。清朝統治者自稱“永不加賦”,康熙的“永不加賦”是不加人頭稅,但是衍生出來火耗,耗陷等各式“耗”(即損壞),到後來的“攤丁入畝”,表面看起來是固定了地稅,但是增加了其他的稅。打個比方是其他朝代一般收地稅和商稅,清朝的地稅相對較低,但是其他稅高,清後期的厘金,也是一種稅收。

清朝喊出口号,“永不加賦”兩百年,為何卻農民起義不斷?

乾隆年間發生饑荒的年份為每隔2.9年一次,康熙年間為1.8年一次,人相食五次。雍正年間1.9年一次,民間的放炮束旗更是多如牛毛。所謂的造反,康熙19年的時候就有了,洪門找了一個姓趙的男子,說是宋朝後裔,就造反了,“反清複明”更是貫穿整個清朝。乾隆十全武功裡就有平定台灣林爽文叛亂,乾隆年間晚期用捐官,所謂捐官就是花錢買的官,人家花錢了自然就要回本,一方面官府過度剝削,一方面遇見饑荒,農民隻能造反起義。

清朝喊出口号,“永不加賦”兩百年,為何卻農民起義不斷?

太平天國絕對是清朝的一個轉折點,清朝應該不是因為鴉片戰争才跟太平天國打成那樣吧。太平天國導緻一個結果,就是地方勢力的崛起,中央政府對地方掌控力下降,一個明顯标志就是,東南互保事件,這也是清朝滅亡的一個最大主線。武昌起義,一個小小的武漢叛亂,能攪動全國不是沒原因的。太平天國爆發的原因,類似的反叛不是沒有,白蓮教,天地會等,但為何太平天國時期能攪動那麼大風雲?因為太平天國組織好?太平天國能爆發就說明清朝的糜爛了,這糜爛有階級沖突上的,有官場上的屍位素餐。剿滅太平天國時,為何允許地方組建軍隊,他們應該清楚這後果,這也反映的清朝财政的一個崩潰。

清朝喊出口号,“永不加賦”兩百年,為何卻農民起義不斷?

太平天國運動之前中國的gdp照樣還是全世界第一,雖然已經經曆過和英國鴉片戰争,但是因為英國本身深陷給克裡米亞戰争,給滿清的壓力是真的不大。甚至讓鴉片戰争的結果有些虎頭蛇尾了,是以才會有打完克裡米亞戰争之後一系列對華戰争,可以清楚知道,在鴉片戰争之前,土地兼并就已經使其内部成為一個火藥桶了,鴉片戰争不過是個導火索而已。滿清從立國到滅亡,内部的農民起義一點一點也不比其他王朝少,考慮到這時候美洲的農作物因素,滿清時期農民受到的壓迫肯定是強于其他大一統王朝,畢竟除了階級壓迫,民族壓迫一直擺在那很正常。

清朝喊出口号,“永不加賦”兩百年,為何卻農民起義不斷?

清代能延續二百多年,人口增長至4億,外來農作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玉米和番薯等高産作物在清代開始大規模種植,由于其具有耐旱、适合山地種植等優點,迅速取代了谷子、高粱等雜糧,成為僅次于水稻和小麥的重要作物。如果沒有這個因素,恐怕至多到乾隆時期,清的統治就要出問題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興替的根本問題是吃飯問題。

清朝喊出口号,“永不加賦”兩百年,為何卻農民起義不斷?

王朝建立之初,戰争造成人口大量減少,尤其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階級被直接肉體消滅,出現相對地廣人稀的情況,老百姓有足夠的地可種,有足夠的糧食産出,自然會快速繁衍。有飯可吃,有媳婦可娶,有兒女可養,誰會造反?而到了王朝中後期,人口一直增加,則必然出現人均耕地越來越少的情況,不鬧災還可以勉強糊口,一鬧災必然吃不上飯,再加上土地兼并,加劇了糧食危機,老百姓不造反才怪。

清朝喊出口号,“永不加賦”兩百年,為何卻農民起義不斷?

中國的農民老百姓其實很淳樸,能給口吃的活下去都不願意造反,但是我們不能無視滿清施加給其他各族人民殘酷的壓迫以及思想禁锢。正因為有外國勢力入侵,支援滿清政權,滿清才能剿滅太平天國且苟延殘喘幾十年。回歸之前最後話題,清末太平天國起義本身就和外國勢力入侵的關系不大,但這次起義卻給滿清帶來了緻命打擊,滿清一直崇尚的滿漢分治政策形同虛設,從這個事件中就已經可以預見滿清已經進入滅亡的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