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珅的危險處境
談清朝,有個人是繞不過去的,這就是和珅。其實和珅這一生也是蠻勵志的,從一破落子弟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和中堂,若非過于貪婪,也許會成為一代名臣,畢竟和珅的才華可謂首屈一指的。
但和珅最終成為了曆史上著名的反面典型之一。且從被抓到被殺,堪稱是雷霆一擊。那麼在這雷霆一擊前,有否露出過什麼苗頭呢?其實是有的!
皆知,在嘉慶登基後,清朝的權力依然掌控在太上皇乾隆手中,而和珅又是乾隆的貼心重臣,依然妥妥地處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哪怕是嘉慶也對此現象是無可奈何。
因為和珅掌控着軍機處。這個軍機處是雍正為加強權力,其實就是“一統權力”而設定的,稱其是清朝的大腦是不為過的。可想而知和珅掌控着軍機處,這權力該有多大。

但随着乾隆越來越老,嘉慶位置越來越鞏固,和珅夾在中間,就越來越顯得多餘了,因為嘉慶想親政,有兩個障礙,一個是乾隆,另一個則軍機處。對老爸乾隆,嘉慶不敢動,那麼就隻能先拿回或幹掉軍機處。其實也就是和珅。
對于自己所處的危險處境,和珅似乎并未察覺,也許對于和珅來言,兒子是驸馬,等于加了一道護身符,而自己雖貪婪,卻是對乾隆和清朝忠心耿耿,而又黨羽遍布,這一切使他放松了警惕,哪怕嘉慶突然傳出一道蹊跷的聖旨,也未讓他真正警覺。
(二)嘉慶的蹊跷聖旨
嘉慶四年的正月初八,即1799年2月3日,嘉慶帝突然下了一道聖旨:各部院衙門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撫藩臬,凡有奏事之責者,及軍營帶兵大臣等嗣後陳奏事件,俱應直達朕前,不許另有副封關會軍機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預先告知軍機大臣。
即:自今兒起,所有奏折都要直接交到皇上面前,不必通過軍機處,連副本都不能給軍機處。而文武大臣更不得把想要告訴皇上的事,先告知軍機大臣(和珅)!
嘉慶的這道聖旨下達時,乾隆還活着呢,但4天後便死了。可見當時乾隆已經處于彌留狀态。當時的和珅知道這個聖旨和乾隆的狀況嗎?必是知道。那麼和珅采取了什麼措施?根本沒有任何措施!
因為乾隆馬上就要死了,不然嘉慶也不敢下這樣的聖旨。是以和珅已經無法再躲到乾隆身後。且對于和珅來言,他雖能看出這道聖旨有殺機,但卻沒有讀懂真實的意圖——這道聖旨雖表明上看,等于剝奪了和珅軍機大臣的權力,可對于此類結果,和珅必會預料到的,那麼為何說他沒讀懂深意呢?
(三)和珅沒懂其中深意
一則要從和珅本身來分析: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身為乾隆時期的重臣,他自始至終都把自己捆綁在乾隆身上,乾隆在,他就繼續當權,乾隆死,他就下台讓位,是以被剝奪權力,他有心理準備,能坦然接受。且即便他下台,也可謂是“下而不下”。
二則要從當時的環境來分析:和珅經營數年,黨羽遍天下,已是根深蒂固,動一處遷全身,是以才說若和珅下台,也是下而不下,若想殺他,必會引起清廷“大地震”,且從嘉慶上台後的表現來看也很乖巧,是以再恨和珅的人,其實都以先扳倒和珅,再徐徐圖之,為最終目标,不敢奢望一擊斃命。
三則,從和珅自身情況和當時的環境綜合分析:正是由于有了以上兩點,是以和珅已經認定,想要殺死自己,是一個長期過程,是以才未能搞懂,真實意圖是:猶如猛獸抓捕食般,先把目标(和珅)隔離,随即便是緻命的攻擊。
即這聖旨,不僅奪了和珅的權力,更厲害之處在于,先把和珅隔離開來,趁他還沒明白自己的真實處境,尚未跟其他黨羽取得聯系,便立刻動手,不給他任何機會。是以才說和珅雖能看出有殺機,卻未能明白其中深意,卻還心懷僥幸,甚至準備做長遠打算,不然無法解釋,為何和珅被抓前,毫無反應。
公元1799年2月22日,即這道聖旨下來後的19天,乾隆死去後的第15天,和珅便被賜死了,速度之快至今讓人咋舌,但其實在這份聖旨中,已露出了苗頭。這一年,和珅不到50歲,臨死前他還寫了首絕命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後身。
此詩曆來争議不斷,甚至慈禧被說成是和珅的後世,前來複仇,是以搞垮了清朝。但無論是否是這樣,此詩中的确能看出,和珅當時那不甘心的心情,可惜一切已無法更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