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冬天沒有暖氣,古人是如何取暖的?辦法很多,有一種很是尴尬

如果來到北京,有一些地方不能不去,第一個就是故宮,因為這裡以前是禁止老百姓踏足的皇家禁地,如今,對外開放,自然是吸引了不少朋友們前去觀光,看一看以前皇上生活的地方是怎樣一個環境,不過,大多數朋友都是通過那些斷壁殘垣來感歎曆史的變遷時光的流逝,卻很難了解這些背後隐藏着什麼!

古代冬天沒有暖氣,古人是如何取暖的?辦法很多,有一種很是尴尬

這座紫禁城中隐藏着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就比如紫禁城之中從來不栽樹,如果哪個從北京回來的朋友告訴你,紫禁城中參天古樹郁郁蔥蔥如何如何,他肯定是在胡說八道,因為那裡打建成之後就沒有種過樹。大概是為了防賊吧!如果紫禁城中到處都是高大的樹木,那麼輕功了得的人豈不是可以來去自如?

古代冬天沒有暖氣,古人是如何取暖的?辦法很多,有一種很是尴尬

在這故宮裡的井有很多口,但是據說從來沒有人喝過裡面的水,因為紫禁城經曆過太多的曆史變遷,也發生過很多的故事,免不得會有一些新生怨恨的妃子們向井理面投下毒藥,打胎藥等等!還有那些被無辜殘害沒有留下名字的宮女,很多也都是被投到了井裡面。就如曆史上著名的珍妃就是被慈禧投到了井裡面。而且故宮的那麼多口井下面都是一個連着一個,是以井裡的水基本沒有人喝。

那麼,宮裡的人都是喝哪裡的水呢?據可靠消息,明清兩代都是喝玉泉山的水,乾隆爺做了一個銀鬥,把天下的水都拿過來放到上面稱,隻有玉泉山的水最輕,是以它裡面含的雜質最少。朝陽門的城門上刻着幾道水紋,因為這裡在以前是走水車的。

古代冬天沒有暖氣,古人是如何取暖的?辦法很多,有一種很是尴尬

我們通常說冷宮,其實冷宮并不是指的某一個特定的地方,而是某一處偏僻的廢棄的房舍,把那些失寵的人關進去,禁止自由活動。如果哪一部影視劇出現了冷宮兩個字,那就穿幫穿大了。

現如今,我們的居住環境都是非常舒适的,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躲在家中,外面的天氣再怎樣糟糕都與我無關。那麼,古代的人是如何度過夏天和冬天呢?

夏天就比較簡單一些,古人會在冬天的時候挖很多地窖來儲存冰塊,北京城的冰窖胡同在以前就是皇家用來存冰塊的地方。等到炎熱酷暑到來之際把冰塊放進屋裡,比我們現在的空調屋還要舒适。

古代冬天沒有暖氣,古人是如何取暖的?辦法很多,有一種很是尴尬

冬天保暖就比較麻煩,那時候的冬天比我們現在還要冷。皇宮裡面很多時候都是用炭取暖,例如太和殿乾清宮和軍機處,如果皇上在的時候會放很多火盆,但是屋子小的還好,向太和殿那樣房子那麼高,幾個火盆是解決不了事情的。

據說,在寒冷的夜晚,太和殿的屋裡比外面更冷,但我認為這其實就是一個心理問題,站在屋外的人已經做好了冷的準備,而進得屋去心裡會下意識地認為這裡應該比外面強一點,結果還是一樣的寒冷,是以你就會認為屋裡比外面冷。

古代冬天沒有暖氣,古人是如何取暖的?辦法很多,有一種很是尴尬

但是使用炭火取暖有相當高的危險系數,因為如果門沒關好,吹進大風來,會導緻火星四處飄蕩,而故宮裡面大多都是木質結構,如果一個地方着火,火勢會迅速蔓延,很難控制,這樣的例子在明清曆史上不在少數。

另外,古人還發明了一種類似于地暖的取暖裝置,簡單來說,就是在皇宮下面挖道地,然後在道地裡面生火,但這樣的方式僅适用于像皇上睡覺這樣的小地方。

古代冬天沒有暖氣,古人是如何取暖的?辦法很多,有一種很是尴尬

在唐朝的時候,李隆基那一幫皇帝發明了一種非常奇葩的取暖方式,那就是以人取暖,簡單點來說,就是用那些宮女的體溫來讓自己暖和,這樣的方式也就是他們那個家族想得出來。不過這種方法可貴許多了,也比較尴尬。

《長安十二時辰》中,元載也是用這個方法取暖,是以這種取暖方法,多半都是富人專用,窮人有錢還是買炭火最劃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