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孩子不被分流,他決定“起得比娃早,睡得比娃晚,考得比娃好”

作者:成都兒童團

文丨團媽

“我家孩子的‘四小科’又掉了,這次國文又沒考好,孩子每天寫作業都拖怎麼辦……”每天晚上八九點,“萬裡長征第一軍團”的群就開始熱鬧了起來,家長們開始了他們的育兒交流。

“萬裡長征第一軍團”,是抖音部落客略懂大叔的一個育兒交流的粉絲群,也被家長們戲稱為“夜間帶娃刷題血壓偏高症候群”,裡面有四川、重慶、海南的家長,也有上海、深圳、江蘇等地的家長,孩子的年級跨度從幼稚園至高三,目前一共有三百多人。

在群裡,每一個成員的昵稱都是地區+孩子的年級,每一個人的身份被代指為陪讀媽媽或者陪讀爸爸,從昵稱仿佛一眼就能看到這個家長背後所承擔的重量,同時,好像也看到了在孩子幼稚園到大學的“萬裡長征路”上,他們走到了哪一站。

為了孩子不被分流,他決定“起得比娃早,睡得比娃晚,考得比娃好”

“爸爸陪你再畢業一次”

胡海今年47歲,目前在創業,此前是一名戰略規劃師,同時,他也是一名擁有十萬粉絲的新晉抖音部落客,也是“萬裡長征第一軍團”的群主,但目前對他來說,更重要的身份,是一個13歲孩子的爸爸。

今年8月,他在自己的抖音平台上釋出了一條短視訊内容,封面寫着“no sacrifice no victory”,他表示沒有犧牲就沒有勝利。他在視訊裡說,“……從現在開始,我要起得比她(女兒)早,睡得比她晚,考得比她好……”要陪着女兒再重新從頭學一遍,讓自己從國中再畢業一次,準備用三年的時間幫女兒實作從學渣到學霸的逆襲。該條短視訊獲贊17萬+,評論數超過了1.3萬,成為了他抖音号裡最熱的一條視訊。

胡海屬于“深二代”,老家在湖南常德,但他從小就在深圳學習生活,今年父親病危,為了好好照顧父親,舉家搬到了常德,同時今年九月份剛剛畢業的女兒也将轉到常德上學。一方面,孩子從國小到國中,無論是學習的科目或是知識的深度都會比國小階段更加複雜,是孩子面臨的一大轉變,另一方面,孩子脫離了原本熟悉的環境,要在陌生的環境裡迅速建立起新的關系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考驗。

為了幫助孩子迅速融入新的環境,進入到更好的學習狀态,他開始和孩子一起準備接下來的入學預習。這也是胡海開始了解自己女兒整個國小階段學習情況的開始。

而此前,從孩子上幼稚園到國小畢業,胡海從未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插過手。一方面因為自己工作太忙,而另一方面,他認為孩子國小階段的學習,自己提供好足夠的物質保障,找最好的學校,女兒由媽媽管就好了,等孩子上了國中爸爸再“出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在最近的一次小升初考試中,他發現孩子除了國文稍微好點,好幾門都在及格線的邊緣徘徊,他開始對孩子的基礎知識進行測試,比如讓孩子讀一段英文課本上的文章,發現孩子讀得磕磕絆絆,“發音不行,甚至連音标都拼不會,國文閱讀量也好不到哪裡去……”

他突然發現,孩子缺的東西太多了:對學習沒有目标,學習習慣與方法沒有掌握,基礎知識的也十分不牢固……而這些,都不是短時間内能夠馬上補起來的。“那時候我知道,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對于自己當初說等到了國中再出手完全來得及的話隻能“被打臉”。

于是,他當天就跑到了當地的新華書店準備去買孩子上課要用的教材,結果書店的從業人員告訴他:。他就上網搜尋,各個版本的教材也無從下手,最終選了一個人教版教材。開始陪孩子預習功課,從給孩子梳理正确的學習目标,是為何而學,為誰而學,到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開始。“要重新給她理清學習的意義。”

在他點贊最高的那一條短視訊裡,他不僅立下了“要起的比娃早,睡得比娃晚,考得比娃好”的flag,還表示要将自己的抖音賬号關注控制在300個以内。“一百為主動搜尋工具類:要去主動搜尋孩子每一個學科的每一個知識點所對應的去找到相對應講得最好的老師,一百留給自己的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提高,還有一百留給親朋好友不丢面子。”他說:“甚至你可以讓算法主動支配和控制你。”主動去接觸那些關于學習的各種資訊。

除了工作,其餘的時間基本上都留給了孩子的學習。

孩子上學之後,他每天堅持接送孩子,積極和老師溝通建立聯系,對他來說,老師才是最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的第一人。同時,也開始進入家委會,開展組織各種家長活動。——要讓自己成為在學習上能為孩子添磚加瓦的助力。

每天放學回來,他要先花15分鐘左右對今天孩子所學的知識内容進行抽查複盤,檢查孩子當天所學的基礎知識是否有漏洞,有沒有吸收。如果發現孩子還沒有弄明白,就會反複地給孩子講,把這個知識點補上。“總之,一定要保證當天學的内容當天消化掉。”他說。

通常孩子每天六點半起床,七點之前要到學校,晚上六點多接孩子回家,吃完飯之後就要開始寫作業,最晚在22:30之前要做完當天的作業。

周末的時候孩子最多能睡到8:30左右,絕不能超過九點。上午的時間用來做周五晚上沒有做完的作業或是做新的練習,午休時間孩子可以自由支配,但下午兩點就必須要起床,因為要開始下午的刷題計劃了。

為了孩子不被分流,他決定“起得比娃早,睡得比娃晚,考得比娃好”

胡海陪女兒寫作業

從以前的快樂學習到現在每一天的規劃生活,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挑戰,對于胡海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他需要更加關注孩子的情緒波動,從遊戲式的道理輸入到父女談心,胡海會通過各種方式來引導孩子。

比如當孩子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之後,晚上他會帶孩子吃頓大餐,滿足孩子的條件,或是看一部電影作為獎勵,比如《長津湖》《典籍裡的中國》等都是他們經常看的影片。

周末也會留出一些時間來運動,隻不過在運動或是出遊的時候胡海會約上班上學習好的孩子一起,打籃球的時候順便會給孩子講一講實體知識,看電影的時候則會啟發孩子如何寫作文,寫觀後感。“休息的時間換個方式也可以學習。”“見縫插針”成了他們連結學習與休息的獨特方式。“幸好我們家孩子皮實,也很懂事。”他淡然說道。

“我的孩子沒有學霸氣質,

但絕無退路可言”

在胡海的抖音平台賬号上個人簡介那一欄,是這樣一句話:中考50% x 聯考50% x 大學50% x 好學校(專業)≈6.26%。

他對于這句話的解釋是:中考會篩掉大概百分之五十的人,聯考同樣會是篩掉百分之五十人,而在大學上一個好學校或者是學到一個好專業的人又會被篩掉一大半,最後隻會有差不多百分之6.26%的人能順利上一個還不錯的大學。這是胡海自己估測的資料。

現在學校裡不能公布排名,也看不到别人的名次,但他很擅長利用身邊的各種資訊來估算孩子在整個年級的學習水準。比如孩子的成績在班上的排名位置,打聽關系好的同班同學的成績,從老師哪裡擷取的零星“情報”,都能夠成為他串聯起來分析的基礎,也以此來确定他們下一次的“突圍目标。”

對于這樣一個此前幾乎從未管過孩子學習,而此時幾乎除了工作所有的時間都撲在孩子的學習上的爸爸來說,這樣的轉變除了一個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中責任上的轉變,更多的,是來自于今年教育領域的各項變革——尤其是“分流”與“雙減”。

近年來,職業教育一直是被鼓勵發展的方向。而今年3月份,教育部釋出的《關于做好202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堅持把發展中職教育作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

通知中所提及的保持高中階段教育普職比大體相當,也成為了後來一直在被家長們讨論的普職分流——或許未來隻有一半的學生能夠上高中。這也使胡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首次産生了内心上的動搖。

随着今年落地的“雙減”政策,K12學科教育訓練退出整個教培市場,胡海坐不住了。他也開始懊悔當初回到常德匆匆忙忙,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孩子尋找更好的學校。“現在我孩子的成績在一個普通的學校裡排到了中下等水準,如果我現在什麼都不做,以她現在的情況,大機率是沒有高中讀的。”他說。

這期間,他甚至想過要不要重新回到深圳,給孩子找一個好的學校,但是由于孩子的學籍,以及考慮到深圳可能會更加嚴峻的教育資源競争,回深圳似乎也并不是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就算我能給她找到一個好的學校,但是未來要面臨的可能是更多無法解決的、更加嚴峻的問題。”

在他那條點贊數最多的視訊中他說到:“”

他認為,孩子如果勉強考上了一個普通高中,那再努力也隻能在普通高中裡當一個學霸,如果她能考上年級的前幾名,那孩子就有可能考上一個還不錯的大學,這樣而言,對于孩子的容錯率也相對要高些。

在他們家,孩子寫作業的地方不是書房,不是孩子的房間,而是在客廳,而且孩子書桌的右上方就擺着電腦,用來給孩子随時查閱資料。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孩子的媽媽也曾和他發生過分歧,媽媽希望能夠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但是他覺得客廳才是最佳的作業地點——。

自從開始成為陪讀爸爸的身份之後,他也經常研究很多的學習方法,在自己的賬号上做分享。比如在剛過去不久的期中考試中,用“四小科”(政治、曆史、地理、生物)來作為逆襲突破口。在這次期中考試中,孩子從全年級800多人,前進了200多名,從班級上的中等水準,進入了前15名。

對于他來說,現在要做的,就是幫女兒實作從學渣到學霸的逆襲,讓孩子品嘗到一次勝利的滋味,進而實作自驅力的驅動。

在期中考試結束後,他們開始備戰期末,在這次期末考試中,他們的計劃是在年級前進到150名,班級保10争5。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成為

“全科家庭教師”

如果說在學前階段我們經常會看到家長們為孩子報什麼樣的興趣班而煩惱,那等孩子上了國中,幾乎每一個家長都在學科上卯足了勁往前沖。在“萬裡長征第一軍團”裡,經常十一點多,群裡還有活躍着的“戰友們”互相解答題目,或者針對某一個家長所遇到的問題展開讨論。

為了孩子不被分流,他決定“起得比娃早,睡得比娃晚,考得比娃好”

和胡海一樣的家長,還有很多,并且很多家長從孩子上國小就開始了。烏梅便是其中一個,從孩子上國小起,自備一套孩子的教材一起學習就成了她的輔導方式,不會的就自己先學,從一個教育門外漢硬生生變成了孩子的全科“輔導專家”。

很多媽媽也為孩子換掉了原本的比較繁忙的工作,比起高薪但是繁忙的工作,她們更在意有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陪孩子學習。“先等孩子考上了重點高中再說。”離開了k12雞娃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了“自雞”。

但自己的付出能不能真的将孩子送進重點高中,沒有人能給出100%的肯定答案。“隻是現在都不敢‘躺平’,如果現在‘躺平’了,那一切真的隻能看天意了。”胡海說。

面對胡海這樣的做法,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有人說:被硬推上去的孩子是沒有辦法走得長遠的;有這點時間不如多給孩子掙點兒錢;他能天天盯着孩子,是因為“有錢、有閑、有文化”,而大多數的人都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對于胡海來說,别人怎麼看都無所謂。就像當初面對别人質疑他隻是想用孩子來做源源不斷的視訊素材時,他也坦然回應——一方面為了記錄自己和孩子的學習,另一方面也确實給自己立了人設。短視訊傳播需要鮮明的人物特征,但同時也是借助平台的公開性開督促自己,“因為不想被打臉,是以也不給自己留退路。”

但是對于“有錢、有閑、有文化”才能陪孩子學習,才能輔導孩子,是他萬萬不同意的。在他看來,家長沒有很高的文化水準,可以從最簡單的學起,沒有那麼多時間,那有時間的時候可以選擇關掉手機,關掉短視訊,推掉沒有意義的酒局飯局,好好的陪孩子學習。

“并不是每一個孩子的父母都是學霸,最重要的也不是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文化知識,而是能夠花時間有效地去陪孩子認認真真地學習。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胡海認為,作為家長如果一味強調自我,拒絕在孩子身上有太多的付出,是自私的。而孩子的學習永遠是最值得家長投資的。

“你能接受孩子不上高中嗎?”團媽問胡海。

“絕對不可能。”他毫不猶豫地回答。

“不管是職高或者是别的形式,我知道未來的教育有很多的可能性,但是我和我的孩子現在正處在這個風口的階段,我們可能等不到那個時候。就算未來她要去選擇别的工作,我也希望她先能上完大學,看到過更廣大的世界之後才去做決定。”胡海說。

在教育環境不斷變革的當下,身處其中的個體都在主動或被動地做出反應,但無論是選擇哪一種形式,最終的目的,都将回歸到幫助孩子掌握擁有追求更好生活的能力,這也是教育的核心價值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