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在社交平台上發起關于“無手機恐懼症”的話題讨論,引發廣泛關注。就現實層面去看,一方面,人們焦慮的是,萬物互聯的時代,稍微離開網際網路一會,可能就會被新的事物所抛棄,這不僅表現在人與人的日常交流中,在與個體生存息息相關的工作中表現得更為具體。另一方面,手機中資訊的泛濫和過載也在不斷沖破人們的生理與心理界限。為應對過載的資訊,使用者需要付出更大的時間成本去關注,是以潛意識裡壓力就會增大。
此外,基于使用者體驗與喜好所形成的個性化推薦機制,使得平台企業所推薦的内容在短時間内更能吸引使用者注意力。是以,人們願意沉浸在手機裡,是因為相對于現實而言,手機裡的内容起碼能在感官層面帶來愉悅,總好過直接面對工作,這也就造成了一種“離不開手機”的表象。 此類現象歸根結底是技術進步過程中帶來的“後遺症”,其背後的因素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容忽視的問題。但針對此類問題,短時間恐怕難以擺脫,人們能做的,更多也隻是呼籲和引導。無手機恐懼症,是種什麼“病”?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