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作者:羅馬觀察員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毛澤東主席在上世紀50年代曾說過:“我們不當軍火商。”在之後的幾十年間,中國對外軍事援助一直都是無償的,也沒有所謂軍售的概念。

中國的對外無償援助始于1958年,曾先後向越南、北韓、阿爾巴尼亞、巴基斯坦、羅馬尼亞、孟加拉、高棉等16個國家提供了1000餘架各型飛機。

不過,中國的這種樂善好施,并不總是能得到好的回報。在這其中,号稱“歐洲社會主義明燈”的阿爾巴尼亞就是最大的一隻“白眼狼”。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中阿兩國先後與蘇聯決裂。本着“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兩國越走越近,關系也越來越鐵。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從1962年至1970年的9年裡,中國向阿爾巴尼亞陸續援助了167架飛機,具體型号包括殲 6、殲7、初教6、殲教5、直5、轟5和運5等,還協助阿爾巴尼亞修建了飛機綜合修理廠。

然而, 随着中國對外援助的減少,中阿關系也開始逐漸疏遠,并最終分道揚镳。

改革開放後,一些接受過中國援助的國家繼續要求我們提供軍工産品,而此時中國的軍工行業自己也很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同志表示:“看來不當軍火商不行了。”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1979年1月2日,中央準許将原來的全部無償援助,改為收費、以貨易貨和無償援助三種方式。從此,中國生産的武器裝備也和其它商品一樣,逐漸走向國際市場。

冷戰期間,動蕩不安的中東局勢為中國軍工企業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中國的武器出口份額甚至一度占到全球的8%左右。

第三次中東戰争結束不久,遭受重大損失的埃及空軍急需補充新型裝備。由于中埃兩國的關系一直不錯,埃及政府就想讓我國提供一些飛機與航空備件。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不久之後,中埃兩國很快就達成了包括44架殲-6、6架殲教-6,以及220台渦噴6發動機在内的出口合同。這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一次對外出售戰機,擁有十分重大的曆史意義。

由于此次合同履行的非常順利,1980年,中埃兩國又再次簽訂了60架殲-7戰機,以及各種備件與相關裝置的出口協定,總金額高達2億多美元。

中方還通過實物交換的方式獲得了一架米格-23MS戰機,為後來強-6可變後掠翼戰機的研發提供參考借鑒。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中國與埃及的軍貿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此後,伊朗、伊拉克、尚比亞、索馬利亞、蘇丹、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先後購買了不少中國産的戰機,殲-6、殲-7一時間成了衆多第三世界國家熱捧的搶手貨。

上世紀末,作為殲-7最強改進型之一的殲-7G曾一度挑起了中國軍機外貿的重擔。然而不久之後,殲-7G的風頭就被另一款與殲-7也有着血緣關系的戰機所取代,它就是FC-1“枭龍”。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枭龍”項目最早源于1988年的“超-7”計劃。20世紀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空軍深感其主力戰機無法适應現代化戰争的要求,急需用一款新戰機替代其老舊的幻影3、幻影5等戰機。

當時,巴基斯坦一方面謀求引進美制F-16戰機,另一方面則積極與中國合作,嘗試研制一款成本效益較高的輕型戰機。

“枭龍”項目由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牽頭,巴基斯坦空軍與俄羅斯米格設計局共同參與完成。“枭龍”的市場定位十分明确,就是為了替換米格-21、F-5等國際輕型戰機市場上的“老兵”。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2006年年底,中巴雙方簽訂了“枭龍”小批量生産合同。三年後,雙方再次簽訂了總金額達10億美元的一攬子合同,成為了中國航空工業史上單筆軍貿數額最大的出口訂單。

相比專供出口的“枭龍”,成飛的另一款明星戰機殲-10也曾有過出海的念頭,甚至還早早就起好了外貿版本的型号——FC-20。

按理說殲-10的性能要強出“枭龍”不少,而且還有中國空軍的背書,出口應該不成問題。然後自該機批量生産以來,外銷情況卻一直“雷聲大,雨點小”,至今顆粒無收。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殲-10外銷情況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固然有政治層面的因素,但殲-10推出的時機,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可忽略的。

首批殲-10于 2003年正式裝備部隊。這一時期,中國空軍由于作戰與練兵的需要,對三代機的需求量非常大,這就導緻了成飛并沒有多餘的産能去滿足外貿需求。

殲-10早期型号的戰鬥力僅相當于F-16A/B Block20,在當時已經不算先進。尤其是該機的動力系統為俄羅斯生産的AL-31FN渦扇發動機。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這款源自AL-31的發動機在壽命、可維護性、燃油消耗率和推重比等方面均遜色于西方同類産品。而且該發動機還需要從俄羅斯進口,在未獲得俄方許可的情況下,殲-10很難獲得合法的出口權限。

殲-10的後期改進型殲-10C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發動機也換成了國産型号,在性能有了質的飛躍。不過該機無論怎麼改,依然還是一款極端強調空戰的制空型戰鬥機,外挂能力十分有限,難以滿足客戶多用途的需求。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雖然中國生産的戰鬥機一向以成本效益著稱,但一些潛在客戶在貨比三家後依然會傾向于美、俄或歐洲生産的戰機,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些國家對中國的戰機缺乏信任。

要知道,美、俄以及部分歐洲國家都是老牌的軍火大國,其生産的武器不少都經曆過實戰的檢驗。那些用慣了美、俄以及歐洲國家武器的老客戶,久而久之就産生了路徑依賴。

如果它們轉而購買中國的戰機,就必須要改變部分或整個保障與訓練體系,這對一個國家的裝備建設來說是非常麻煩的事。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此外,美、俄等國向來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是以很多國家明着是在買它們的武器,其實都是在變相交“保護費”。而對于後起之秀的中國來說,要想從美、俄的蛋糕上切下一塊來談何容易。

就拿中航工業的出口明星“枭龍”舉例。自從該機量産之後,阿爾巴尼亞、蘇丹、坦尚尼亞、厄利特裡亞、烏幹達、剛果等國都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但一陣喧嚣過後往往都沒了下文。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當時中航集團曾與孟加拉國方面展開接觸。不料,半道上殺出來個俄羅斯。最終俄國人以每架米格-29 1300萬美元的低廉價格搶走了訂單,還給每架戰機提供200萬美元的更新服務。

此後,緬甸和馬來西亞也都改投到俄羅斯軍機的門下。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中國軍機的老客戶埃及身上,但這次橫刀奪愛的是美國。2009年前後,埃及曾打算訂購65架“枭龍”,結果卻購買了一批與“枭龍”同價的二手F-16C/D。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近些年中國戰機出口頗為不順,産品性能、産品定位與推出的時機應該是最主要的幾個原因。

事實上,在中國航空工業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款定位清晰,生逢其時的飛機,它就是一度暢銷第三世界國家的K-8中級教練機。

由南昌洪都航空工業集團設計制造的K-8教練機是一款雙座中級噴氣教練/攻擊機,迄今為止已銷往14個國家和地區,客戶涵蓋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總體來看,K-8是一款既能充當教練機,又能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飛機,實用性與成本效益都很高,這也是該機能夠經久不衰的原因。

而與K-8的例子正相反的則是殲-8Ⅱ的出口型殲-8ⅡM。

從性能上說,殲-8ⅡM的飛行品質、機載雷達與飛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直到2000年,該機仍然無法形成有效戰鬥力。此時,世界各地已經是F-16、米格-29和幻影2000滿天飛了。

殲-8ⅡM的價格雖說不是太貴,但比起米格-29來說并沒有便宜多少,甚至比某些二手米格-29還要貴。而米格29哪怕在三代機中再不起眼,對殲-8ⅡM也是有壓倒性優勢的。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此外,哪怕是殲-8ⅡM原先想替代的二代機,如米格21、幻影3、F4等,也都有各自的更新方案。更新以後,這些飛機的綜合性能與殲-8ⅡM已相差無幾。

最終,生不逢時的殲-8ⅡM成了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戰機,一架都沒賣出去。

相比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如今的國際戰鬥機市場競争更為激烈。除了傳統的美、俄、歐三極外,南韓、土耳其等國也都紛紛加入了進來,像FA-50這種成本效益較高的輕型戰機就很受廣大第三世界使用者的歡迎。

自從中國進入國際軍貿市場以來,受國際政治局勢和外交政策的影響,武器出口長期依賴巴基斯坦、伊朗、泰國等少數幾個國家,産品也總是徘徊在中低端。

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中國先進戰機出口陷入怪圈

随着美國F22、F35的相繼服役,全球的戰鬥機已經開始進入隐身時代,然而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能拿出一款能用于外貿的,成熟的隐身戰機,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今後,中國戰機要想在出口上取得建樹,必須要緊跟時代步伐,努力改變原有低端廉價的形象,盡量多的參與跨國演習,以獲得更多的曝光度與認同感。

近些年國産無人機出口異軍突起,以卓越的實戰表現收獲了良好的口碑,給其它旨在出口的軍品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希望中國制造的有人戰機也能像國産無人機那樣更多的走向世界,以優異的性能赢得世人的尊重與認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