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心理師》的紮心真相,父母過得好不好,孩子其實都知道

父母總是在用自以為是的愛,傷害孩子!

《女心理師》的紮心真相,父母過得好不好,孩子其實都知道

在《女心理師》中,第一個案例就引起了很大的共鳴。

高中生尤娜是一個特别“不省心”的孩子,一會兒要自殺,一會兒從舞台上摔下來,磕破頭還栽贓嫁禍,說是身後的同學将自己推下來,一會兒又在黑暗的房間裡不停地扇自己的耳光。

《女心理師》的紮心真相,父母過得好不好,孩子其實都知道

她之是以不斷地自殘,背後的原因竟然是因為父母的婚姻。

原來尤娜的父母早就已經離婚了,但是為了不影響即将聯考的女兒,兩個人還裝成恩愛的夫妻。他們自以為隐藏得很好,卻不知早已經被聰明的女兒發現。

尤娜對父母的分手感到害怕,她不想失去圓滿的家庭,更認為父母離婚後,就不再愛自己。這種恐懼影響到了她的心理健康,于是她就通過不斷地自殘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女心理師》的紮心真相,父母過得好不好,孩子其實都知道

雖然是電視劇,但是這個案例太真實了,在現實中,有多少婚姻走向了破裂,卻在孩子面前不斷掩飾,家長們以為自己表演得天衣無縫,實際上一切都瞞不過孩子的眼睛。

不同的是,有的孩子自己熬了過去,而有的孩子卻留下了心理陰影!

《女心理師》的紮心真相,父母過得好不好,孩子其實都知道

離婚就會傷害自己孩子,那麼不離婚呢?

記得我小時候,有一個好朋友瑤瑤,一到周末就跑到我家,她和我說,“我家的氣氛太詭異了,真的不敢在家呆着”

原來她的父母一直感情不和,但是為了孩子,兩個人沒有選擇離婚,而是“心平氣和”地生活在一個屋檐下。

慢慢地,女兒發現,爸爸回來晚,媽媽從來不打電話問,也從不給爸爸留飯;兩個人的衣服從來都是分開洗;三個人一起吃飯的時候,飯桌上格外寂靜。

《女心理師》的紮心真相,父母過得好不好,孩子其實都知道

瑤瑤和我說,他們以為是為我好,但實際上我非常痛苦,非常壓抑,每天放學都不願意回到那個冰冷的牢籠中。一想到他們兩個在我面前演戲,我就有說不出的難過和厭惡。

瑤瑤聯考報志願,選擇了離家非常遠的一所大學,大學四年都不願意回家。如今,30多歲的瑤瑤還是單身,她對我說“與其像我父母那樣為了孩子委屈自己,不如一個人過。”

婚姻,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隻要有了孩子,孩子就是婚姻中無法切割的一個重要部分。

為了孩子,有的父母甯可不幸福也不選擇分手;有的父母選擇離婚不離家,給孩子營造一個圓滿的假象;也有更加自私的父母,拿孩子當做和對方互撕,攻擊對方的武器。

《女心理師》的紮心真相,父母過得好不好,孩子其實都知道

孩子其實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間過得好不好,他全都知道。

我們看對方時毫無感情的冰冷眼神,我們對對方的毫不在意漠不關心,和對方之間保持的社交距離,孩子都看在眼裡,感覺在心裡。

我們自以為掩飾得很好,卻不知一天天的演戲,已經在不斷摧毀孩子的情感,對他造成了傷害。

專注研究婚姻沖突與兒童發展的聖母大學心理學家Cummings認為:孩子會非常關注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以此作為判斷家庭環境是否安全的依據。

一場失敗的婚姻中,最不幸、最無辜的其實是孩子,他什麼都沒有做錯,卻要被逼着吃下苦果。

《女心理師》的紮心真相,父母過得好不好,孩子其實都知道

父母的婚姻會影響到孩子的情感發展,心理健康,甚至是人格發展。作為成年人的我們,要有成年人的擔當,用更理智的方式處理婚姻。

善待婚姻

很多人互撕,诋毀,恨不得将對方打入萬劫不複的深淵,實際上,這場戰鬥中,傷害的不僅僅是對方,其實更是自己和孩子。你以為周圍的人都會同情你,和你同仇敵忾嗎?

其實所有的人都在看你們的笑話,他們恨不得你們再撕得慘烈一些,讓更多的家醜暴露出來,多一些茶餘飯後的談資。

聰明的成年人,會在婚姻中會善待婚姻,努力維護家庭的和諧美滿。

即使最終不得不将婚姻結束,也會選擇體面分手,和平分開,做到好聚好散。

《女心理師》的紮心真相,父母過得好不好,孩子其實都知道

善待自己

不幸的婚姻對一個人有着毀滅性的力量,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自暴自棄,永遠活在失敗婚姻的陰影下,過着不如意的生活。

但也有人将這當做全新人生的開始,振作起來,活出更有力量的自己。

人要學會自我救贖,不要讓自己沉浸在不幸的陰影中。

特别是當孩子看到,父母即使分手,依舊能各自精彩,他們才能讓自己放下心結,接受家庭的改變和父母的分開,才能不對婚姻失望,不對父母的愛感到患得患失。

《女心理師》的紮心真相,父母過得好不好,孩子其實都知道

善待孩子

婚姻散了,但是親子的關系永遠不會散。

善待孩子,依舊陪伴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離婚,隻是換了一種相處方式,我還是你的爸爸,我還是你的媽媽,我們對你的愛不會改變,更不會消失。

《女心理師》的紮心真相,父母過得好不好,孩子其實都知道

孩子總有一種能力,一旦父母的婚姻不幸福,他就會将其歸因到自己的身上。認為都是自己的錯,才導緻父母總是在争吵,是自己限制着父母無法讓他們各自精彩。

這種歸因會讓孩子終日受到折磨。

身為成年人,不要活得還不如一個孩子,理智地處理婚姻中的問題,依舊給予孩子全部的愛,讓孩子明白不管父母是否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我們對你的愛永遠不會改變。

這是成年人應該有的擔當。

《女心理師》的紮心真相,父母過得好不好,孩子其實都知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