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心理师》的扎心真相,父母过得好不好,孩子其实都知道

父母总是在用自以为是的爱,伤害孩子!

《女心理师》的扎心真相,父母过得好不好,孩子其实都知道

在《女心理师》中,第一个案例就引起了很大的共鸣。

高中生尤娜是一个特别“不省心”的孩子,一会儿要自杀,一会儿从舞台上摔下来,磕破头还栽赃嫁祸,说是身后的同学将自己推下来,一会儿又在黑暗的房间里不停地扇自己的耳光。

《女心理师》的扎心真相,父母过得好不好,孩子其实都知道

她之所以不断地自残,背后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父母的婚姻。

原来尤娜的父母早就已经离婚了,但是为了不影响即将高考的女儿,两个人还装成恩爱的夫妻。他们自以为隐藏得很好,却不知早已经被聪明的女儿发现。

尤娜对父母的分手感到害怕,她不想失去圆满的家庭,更认为父母离婚后,就不再爱自己。这种恐惧影响到了她的心理健康,于是她就通过不断地自残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女心理师》的扎心真相,父母过得好不好,孩子其实都知道

虽然是电视剧,但是这个案例太真实了,在现实中,有多少婚姻走向了破裂,却在孩子面前不断掩饰,家长们以为自己表演得天衣无缝,实际上一切都瞒不过孩子的眼睛。

不同的是,有的孩子自己熬了过去,而有的孩子却留下了心理阴影!

《女心理师》的扎心真相,父母过得好不好,孩子其实都知道

离婚就会伤害自己孩子,那么不离婚呢?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个好朋友瑶瑶,一到周末就跑到我家,她和我说,“我家的气氛太诡异了,真的不敢在家呆着”

原来她的父母一直感情不和,但是为了孩子,两个人没有选择离婚,而是“心平气和”地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慢慢地,女儿发现,爸爸回来晚,妈妈从来不打电话问,也从不给爸爸留饭;两个人的衣服从来都是分开洗;三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饭桌上格外寂静。

《女心理师》的扎心真相,父母过得好不好,孩子其实都知道

瑶瑶和我说,他们以为是为我好,但实际上我非常痛苦,非常压抑,每天放学都不愿意回到那个冰冷的牢笼中。一想到他们两个在我面前演戏,我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和厌恶。

瑶瑶高考报志愿,选择了离家非常远的一所大学,大学四年都不愿意回家。如今,30多岁的瑶瑶还是单身,她对我说“与其像我父母那样为了孩子委屈自己,不如一个人过。”

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只要有了孩子,孩子就是婚姻中无法切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为了孩子,有的父母宁可不幸福也不选择分手;有的父母选择离婚不离家,给孩子营造一个圆满的假象;也有更加自私的父母,拿孩子当做和对方互撕,攻击对方的武器。

《女心理师》的扎心真相,父母过得好不好,孩子其实都知道

孩子其实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间过得好不好,他全都知道。

我们看对方时毫无感情的冰冷眼神,我们对对方的毫不在意漠不关心,和对方之间保持的社交距离,孩子都看在眼里,感知在心里。

我们自以为掩饰得很好,却不知一天天的演戏,已经在不断摧毁孩子的情感,对他造成了伤害。

专注研究婚姻冲突与儿童发展的圣母大学心理学家Cummings认为:孩子会非常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以此作为判断家庭环境是否安全的依据。

一场失败的婚姻中,最不幸、最无辜的其实是孩子,他什么都没有做错,却要被逼着吃下苦果。

《女心理师》的扎心真相,父母过得好不好,孩子其实都知道

父母的婚姻会影响到孩子的情感发展,心理健康,甚至是人格发展。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要有成年人的担当,用更理智的方式处理婚姻。

善待婚姻

很多人互撕,诋毁,恨不得将对方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实际上,这场战斗中,伤害的不仅仅是对方,其实更是自己和孩子。你以为周围的人都会同情你,和你同仇敌忾吗?

其实所有的人都在看你们的笑话,他们恨不得你们再撕得惨烈一些,让更多的家丑暴露出来,多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聪明的成年人,会在婚姻中会善待婚姻,努力维护家庭的和谐美满。

即使最终不得不将婚姻结束,也会选择体面分手,和平分开,做到好聚好散。

《女心理师》的扎心真相,父母过得好不好,孩子其实都知道

善待自己

不幸的婚姻对一个人有着毁灭性的力量,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永远活在失败婚姻的阴影下,过着不如意的生活。

但也有人将这当做全新人生的开始,振作起来,活出更有力量的自己。

人要学会自我救赎,不要让自己沉浸在不幸的阴影中。

特别是当孩子看到,父母即使分手,依旧能各自精彩,他们才能让自己放下心结,接受家庭的改变和父母的分开,才能不对婚姻失望,不对父母的爱感到患得患失。

《女心理师》的扎心真相,父母过得好不好,孩子其实都知道

善待孩子

婚姻散了,但是亲子的关系永远不会散。

善待孩子,依旧陪伴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婚,只是换了一种相处方式,我还是你的爸爸,我还是你的妈妈,我们对你的爱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

《女心理师》的扎心真相,父母过得好不好,孩子其实都知道

孩子总有一种能力,一旦父母的婚姻不幸福,他就会将其归因到自己的身上。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才导致父母总是在争吵,是自己约束着父母无法让他们各自精彩。

这种归因会让孩子终日受到折磨。

身为成年人,不要活得还不如一个孩子,理智地处理婚姻中的问题,依旧给予孩子全部的爱,让孩子明白不管父母是否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我们对你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这是成年人应该有的担当。

《女心理师》的扎心真相,父母过得好不好,孩子其实都知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