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實秋:人間一趟,盡興而已

梁實秋:人間一趟,盡興而已

每次讀梁實秋的書,腦海中就會想起我的高中國文老師,幾乎成了條件反射。

事情是這樣的——

當年我的高中國文老師,在課堂上來了興緻,把魯迅和梁實秋一起拿來比較,說一個文字的文字尖刻冷硬,用一種近乎呐喊的方式想喚醒國人的思想意識;而另一個的文字裡充滿着人間煙火氣和濃濃人情味。我當時就有幾點懷疑:

魯迅和梁實秋有交情嗎?

濃濃人情味的男作家有多深情呢?

人間煙火裡有什麼故事呢?

……

後來又聽說了梁實秋救濟沈叢文的故事。1922年,脫下軍裝後的沈從文來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學,可是僅受過國小教育,又沒有半點經濟來源,隻能在北京大學旁聽。當年的沈從文飄在北京,窮困潦倒,幾乎要放棄自己了,是梁實秋帶他下館子吃好吃的,末了還給他幾個銅闆,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清華才子、哈佛碩士、大學教授!這樣的梁實秋,真的是當年沈叢文可望不可及的高度啊。可是在梁實秋的眼裡,沈叢文的才情高于一切,他惜才,那麼欣賞他。

01

-梁實秋·美食記憶-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梁實秋是在北京胡同長大的吧,對老北京的傳統美食,相當熟悉。乃至後來去到台灣,仍回味無窮,惦記着許多老北京味道。豆汁兒,燒鴨,炸丸子、燒餅油條、北京奶酪及餃子湯包……讀他的美食散文,食欲說來就來,感覺口舌都生津了,非常盼望立即入口的感覺。這樣想來,似乎能了解文字中,梁實秋先生非常想吃老北京美食的心情了。

若要論生活美學,我覺得梁實秋先生是最早的生活美學大家。他的文學修養,美食獨幕喜劇文和濃濃人情味,不知打動過多少人。說起來染先生還是個身材高大的男人,原來粗中有細,文化中的美食觸感,流淌出多少溫暖情懷。說到底,先生是個重情義的人,對人間煙火的關注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似乎比普通人來得更深刻了些。

梁實秋:人間一趟,盡興而已

分享兩條梁實秋的金句:

菜根譚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質,而非量。

02

-梁實秋·故鄉情-

溫情懷鄉,散文精編

《人間一趟,盡興而已》是梁實秋的散文精編本,讀來會覺得先生是一個豁達的人,他對生活的态度,簡單又複雜;而對人對事,又是特别溫情款款的人。幾乎所有人的印象中,梁實秋生生都是老好人,特别紳士,物别有風度,特别有才華,也特别值得親近。

以前讀過冰心給梁實秋寫的悼文。字字哭,聲聲淚。好像是冰心突然接到梁實秋女兒的電話,告訴了她先生已離世的消息。冰心在收到之個訊息開始,悲從心來,寫了篇深情悼文,回憶了過往的點點滴滴。梁實秋曾跟冰心在國外留學時相識,并在留學生聚會的舞台上合演過劇目,還演過夫妻。并且現實中二人也曾互生好感,有一些小情愫,甚至在外人眼裡,似乎快起姻緣了。後來冰心嫁給吳文澡,梁實秋還感歎一番,有一絲絲的後悔。

讀《人間一趟,盡興而已》的最大感受,是覺得美食、生活、文化相結合的人文享受那麼濃烈。一個人,一輩子,内心湛然,随心,自得,就已經足夠。

梁實秋:人間一趟,盡興而已

落字成暖,一生念安

梁實秋先生自1949年離開大陸,卻未曾想到這一去便是和大陸的永久别離。隔着一灣淺淺海峽,故鄉變成了到不了的遠方。

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03

-歲月疾馳,遠望當歸-

故人舊事,三三兩兩

先生晚年,對老北京美食的想念,既可愛又動人。他骨子裡是一個細緻深情又溫暖豁達的人,可是困居台灣,觸摸不到老北京的風物人情,連記憶都越積越多,曆久彌新。他把對故鄉的濃烈思念,彙內建一縷又一縷難以消除的鄉愁。就算如此,他的文字中飄散的,仍是積極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唯美的文化情懷。雖然鄉愁,,是梁實秋個人情感中難以抹掉的濃烈重筆。

梁實秋:人間一趟,盡興而已

人間百态,各有各忙

《人間一趟,盡興而已》撿拾了68篇梁式經典散文,展現了一代文人梁實秋内在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志趣以及對回不去故鄉的眷眷之情。讀來回味無窮,先生的淡雅筆墨,沁人心脾,氣息長存。

梁實秋:人間一趟,盡興而已
梁實秋:人間一趟,盡興而已

繼續閱讀